這個話題只能作為假設,主要是因為帖木兒還沒有和明朝碰撞就已經死了,可他卻不甘心,垂垂老矣還想征服明朝,在雙方大國之間,帖木兒是最具有動機和抱有目的,他的野心是要比對方的朱棣要大,目的就是要整個明朝,這樣可以洗刷過去活在明朝腳底下的恥辱。可是就在他把大半生花在馳騁西方已至所向無敵,再回頭實現遠徵明朝計劃時,他卻突然駕崩了,這對他而言是個遺憾,也是歷史上遺憾,東西方碰撞就此結束。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局面,那就是頭一次西域而來的回回國侵略明朝,這也把我國侵略史給推前了,不是發生在近代的西方列強,而是發生在封建冷兵器時代。

然而歷史卻不允許,因為這時明朝確處在上升時期,在位的明成祖朱棣也不是那麼好惹的,他和帖木兒一樣雄心勃勃,帖木兒試圖想用戰爭成為歐亞大陸的主宰,而朱棣則想征服海洋,建立通往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諸國的貿易朝貢網,宣誓明朝的天下中心觀,另一邊則耀兵異域示中國之富強。

另一邊帖木兒則想朱棣只是一個年青於他的幼椎之王,奪取侄子帝位,本來不合法,也不承認朱棣是大明皇帝,用侮辱的方式指責大明使臣,叫囂豬(朱)皇帝,形同與大明國斷絕朝貢關係,但是這樣用語言羞辱和扣押使臣不見得有效果,也斷不了他是大明臣子的事實,所以只有用原始的戰爭方式解決,那就是讓大明國低頭。如果帖木兒真正成功了,他將是第一個入侵華夏的外敵。相對而言對於另一方的朱棣卻不理會,因為帖木兒是大明的臣子,臣子哪敢犯主,朱棣認為明朝纔是天下之主,明朝繼承了元朝天下,等於繼承了全蒙古大汗,所以原屬西域的元朝宗藩國必須聽大明調遣,其中就包括察合臺汗國分裂的東亦力巴力汗國和西察合臺竄權者帖木兒,還有波斯蒙古諸國和俄羅斯金帳汗國,西比爾汗國,因此大明的使臣陳誠不斷出使西域自然很威風,等於控固雙方之間的朝貢關係。

而鄭和下西洋也一樣,安撫化外之地,所以當時給人一種影響那就是大明天下中心一直很牢穩,這和清朝比起來一個樣,可是大清這個時候世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列強早已到家門口,明朝卻相反,因為永樂時西方還未崛起,仍在附近海岸探索,而明朝寶船早已抵達印度洋和北非沿岸,甚至一度抵達好望角,所以明朝時期的中國在當時世界仍處於領先地位。

這也就有明成祖朱棣為什麼不畏懼帖木兒原因,當聞邊境戰報頻頻時,朱棣已經開始注意帖木兒舉動,進一步瞭解這位梟雄,帖木兒本人並沒有過來,而是前方部隊已經抵達新疆庫爾勒地區,這給在哈密和甘肅邊境衛所造成了壓力,而帖木兒一方則號稱百萬入侵大明,這在當時是個可觀的數字。這和他在印度之戰動用了80萬軍隊,俄羅斯之戰30萬,土耳其之戰超過50萬的總和之多,但數字仍很虛,所以相比明朝200萬他就欠火候了。

早在帖木兒攻略西方計劃時就已經想遠徵大明瞭,只是時機未成熟,畢竟當時朱元璋還在位,他於是就先弱後強,等朱元璋一死,朱允炆繼位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對朱棣的形勢很是緊密關切,想進一步瞭解大明實力,等他之前準備動身籌備攻打大明時,由於他孫子對印度聖戰的失利導致他不得不推遲日程,盡而捲入與奧斯曼帝國土耳其之間糾紛接著就是埃及。在伊朗,帖木兒又收到朱棣反明消息,僅憑燕京一隅,就足以對抗全明軍力,耿炳明,李景隆集大明一半實力八十萬來戰朱棣十多萬,卻一戰即潰。由於大明的軍事上軟弱無能這讓西域帖木兒抓住把柄更是打下了這個賭注。

當在小亞細亞與奧斯曼帝國安卡拉會戰同時又聽到朱棣已發動靖難之役成功進入南京時當上皇帝,決定放下手下敗將土耳其與埃及,急著奔赴中亞為東徵大明做準備。他此次行動等於虛張聲勢,恢復成吉思汗帝國,準備想聯合北部草原韃靼瓦剌,和策反大明內部勢力,來達成目的。可不想明朝實力有多強大,朱棣手頭都是些北征漠北奪取帝位的精銳之師,銳氣未減,而面對從西域而來穿過漫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和河西走廊長途奔襲人困馬乏時,在補給跟不上同時那會讓他輕鬆得手,所以帖木兒本人卻不敢踏足明境,遲遲滯留在邊境訛答剌,最後突然病死。他也明白大明疆域恰恰在永樂時達到極盛,達997萬平方公里,世界當時面積第一大國,所以有些忌憚和慎重,哪會是明朝對手。


事實上,朱棣還是做出了反應的,下令當時主持西北邊防的宋晟加強啦戒備。

估計若真要打起來,哈密衛這種孤懸在外的據點多半守不住,但到河西走廊東部的密集堡壘區,帖木兒就要喫大虧了。

嚴格來說雙方戰力應該半斤八兩,帖木兒騎兵略強,但也有限,明軍防守反擊實力絕對足夠。等他打到這個地區,他的後勤就要面臨嚴峻考驗,而明軍的中央主力援軍也應該到了。

真正兩國之間幾十萬人以上的滅國戰,拼的實際都是國力,指揮只要沒有大問題,其實都差別不大。畢竟幾十萬人,整個戰區都佈置得滿滿當當,用奇空間很小了。

明軍有源源不斷的補給,也有幾乎無窮無盡的援兵。帖木兒則補充任何一點物資人員都要跨過好幾千公里的超長距離,而且中途還有大量路況極差的沙漠戈壁地區,難度可想而知。

而且明朝可不是初生的奧斯曼,想要一戰定乾坤是不可能的!

退一萬步說,十幾萬西北軍,再加上十幾二十萬中央援軍,估計第一波三四十萬人拼光了,要不了多久又能湊幾十萬出來。(帖木兒號稱百萬,實際兵力應該在二十萬左右,前一年和奧斯曼的戰略決戰,雙方兵力都是十萬上下)

敦煌張掖丟了,還有西寧,西寧丟了還有西安…朱棣絕對會打得他懷疑人生…最終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最大的可能還是在酒泉、張掖一帶的決戰就直接打崩帖木兒的遠徵軍。

至於說聯合瓦剌、韃靼,這就是個笑話。帖木兒自稱成吉思汗繼承者,然而卻是綠教徒,且不說正宗蒙古人不可能主動請個爹回來,光是宗教問題雙方就能打出腦漿子。

還有一種說法,帖木兒這次東徵,實際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真正目的是要來錘蒙古人,然後再從蒙古草原和朱棣好好玩。

其實仔細想想,這個概率其實更高,畢竟從河中地區繞道蒙古,雖然距離遠了,但一路上有連綿的草原,補給問題不大。也更符合帖木兒一直以來的戰略野望。

如果真是這樣,說不得蒙古人被打爆了,還會哭哭啼啼開找明朝爸爸幫忙看場子。

這個時期,明夢關係整體還可以。黃金家族的大汗徹底玩完,幾個大部族首領也都接受了明朝的冊封,沒有了重新入主中原的妄想,明朝也不太可能直接統治草原部落。雙方是有合作基礎的。

反而帖木兒要來,可是要斷大家活路的…


帖木兒打不過朱棣。

即便有可能取得幾次戰術級的勝利,但是從戰略上講,帖木兒就沒有任何獲勝的可能,如果他的軍隊來到了大明,一定會遭受到可恥的失敗。

帖木兒所犯的錯誤和拿破崙希特勒一般無二。他在職業生涯中獲得了遠超前人的成功,導致自信心極度膨脹,從而做出遠超自己能力的決定。

之所以用拿破崙和希特勒做比較,是因為這兩個人前期取得的成就比帖木兒還要輝煌,但是在攻打當時的軍事、人口、領土都極為龐大的俄羅斯時獲得了失敗而不是成功。而帖木兒與大明的戰爭,將會遠比拿破崙和希特勒與俄國人的戰爭更加艱難,甚至可以說是艱難數倍。

拿破崙在攻打俄國之前幾乎統一了歐洲,可惜在進入俄國後,漫長的補給線拖垮了他,再加上俄軍不斷攻擊,使法軍損失了幾乎9成的兵力,從此再也沒有能力和反法聯盟作戰。

希特勒在攻打蘇聯之前,也是幾乎將歐洲大部分地區整合到了一起,這讓當時希特勒所控制的人口、工業要超過蘇聯,可惜蘇德戰爭的最後勝利者卻不是德國。

俄國人能夠打贏這兩次戰爭,其根本是同仇敵愾的國人、較強的軍事力量、龐大的國土縱深。所以,即便在德軍閃電戰的攻擊下,最後俄國人還是能穩住陣線,絕地反擊!

帖木兒也一樣,雖然他在中亞、中東地區縱橫無敵,但不要忘了他所攻打的明朝,是當時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世界土地面積第一大國,是凝聚力最強大的帝國,並且軍事力量極為強大,不僅陸軍可以擊敗蒙古軍隊,海軍更是縱橫無敵。

當時大明和帖木兒作戰可以說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 人和:假如帖木兒來到明朝,那麼他將會面對同仇敵愾的明朝人,明朝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剛過去一代人的時間,四等人的日子還記憶猶新。
  • 天時:帖木兒已經垂垂老矣,而朱棣正值壯年。就像吳三桂對康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耗不了幾年帖木兒就得完,這個時候騎牆派一定會站在朱棣一邊。
  • 地利:帖木兒以中世紀的後勤做萬裏遠徵,攻打的還是如日中天的明朝,不要指望靠掠奪大明獲得補給,所以後勤就能拖垮他。

最終,帖木兒在遠徵的路上去世,保留了他的一世英名,不得不說運氣一直眷戀著他!


帖木兒是非常強大的征服者。

但是,一場戰爭的結果並不完全取決于軍事實力,還必須考慮環境、地理、氣候這些外在因素,這是帖木兒攻打明朝時欠缺的條件。

有人說帖木兒向名臣稱臣納貢?這其實是明朝人自己的想像。歷史上的帖木兒從來都沒有嚮明朝低過頭。

洪武二十七年(1394),帖木兒派使者到明朝。在明朝的史料如《明實錄》中,說帖木兒稱臣納貢:

  • 恭惟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臣國中部落,聞茲德音,歡舞感戴,臣無以報恩。


事實上,這句話是漢文史料的加工潤色。

帖木兒使者呈上的是波斯文信件。在原始的波斯文信件中,在原文中從來沒有出現過臣子、臣國的字樣。

將帖木兒視作藩屬國,其實是明朝君臣的一廂情願。

不僅如此,由於明朝自作聰明地將帖木兒的使者視作藩屬國貢使,才徹底激怒了對方。

明朝派使者到帖木兒帝國時,被帖木兒扣住。

然後,帖木兒就開始了攻打明朝的計劃。這也就是本問題的背景:帖木兒有無和明朝較量的實力?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只說軍事實力,那當然是有的。

帖木兒並不畏懼戰鬥,亦不畏懼遠徵。就在當時,他剛剛於1402年遠徵奧斯曼帝國,並取得了安卡拉之戰(Battle of Ankara)的輝煌勝利。

但是,明朝的優勢在於——中國是很龐大的國家。

這就意味著想要征服明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如果帖木兒與明朝打起來,結果可能是這樣的:

雙方在河西走廊廝殺,帖木兒控制河西走廊,但無法進一步攻擊明朝。


就中亞那地方,隔了一個蔥嶺,無論是大明想打過去還是帖木兒想打過來,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補給線根本維持不了,遊牧民族可以靠掠劫支撐軍隊,兩支定居民族的大軍就不可能了


他就是知道朱元璋去世了,但是那個時候信息不發達,等他知道了,與這是朱棣登基好幾年了


明軍已有火炮、火槍,帖木兒不被消滅就阿彌陀佛了,還想打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