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教育並非過時迂腐的觀點,而是與時並進的教養哲學,更能提高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父母與學校教育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將來他選擇投入科技業、商界、建築業,還是任何一個工作領域,唯存慈悲善念做好自己的本業,對整個社會纔有正向影響。

  

公園裡,一羣小朋友開心地玩溜滑梯、翹翹板,突然看到一隻流浪狗在附近遊蕩,其中有個孩子建議將流浪狗抓起來玩,就吆喝大家拿著棍棒,捕追小狗,還突發奇想地買了鞭炮,點燃後往小狗身上擲,在霹靂啪啦的炮竹聲中,小狗痛得到處亂竄哀號,但小朋友們卻一個個在一旁大笑…。

成績至上的旗幟高舉飄揚,使得臺灣教育淪為知識與分數的競逐。

然而近來,已有不少親子教育專家闡揚悲智雙運的理念,

大聲疾呼:「慈悲教育並非過時迂腐的觀點,而是與時並進的教養哲學,更能提高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同時也是一對雙胞胎爸爸的李偉文表示,

未來世界和過去已然不同,只擁抱好成績、好學歷,不必然能於職場上有較好的出路。

未來的世界,是專案工作型態的社會,所需之人才,必須能跨領域與其他人團隊合作。

教育孩子擁有一顆理解別人、同理別人、為他人設想的心,培養其溝通協調的能力,可提高子女未來的競爭力。

他並笑問:「父母不都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嗎?如果子女能合宜展現體貼、仁慈的特質,他的人緣會比較好,與他人能相處愉快,那麼即使他一生成就平凡,也將會生活得幸福快樂。」

  

親子教育專家遊乾桂也表示,父母可以想一想,現在對子女的期待是什麼?成績、名校,還是工作、成就?

試著把眼光放遠,將時間拉長,當孩子到了40歲,年邁的自己,對孩子的期許還會是分數、薪水、等第嗎?

「我想不是,當步入老年後,父母會希望子女懂得關心自己、平日會打電話噓寒問暖、時常偕同孫子回家探望,生病時會願意帶自己去看病。」遊乾桂表示,若父母盼望孩子長大後,會是個慈悲、仁愛、善良、體貼、有感情的人,那就該反思,自己花在教育這些人格特質的心力有多少呢?

 

李偉文坦言:「許多父母覺得,子女把時間花在關懷與服務上,會耽誤他的學業,這是錯誤的觀念。」

「當孩子對社會的關懷與付出愈多,他將發現原來世界那麼大,會更主動探索求知,並從實踐中體悟生命的意義,進而明白讀書是為了增進自身能力,服務奉獻。」

他分析:「孩子持有正確價值觀,瞭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執迷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念書。」

  

這就像鄭石巖所言:「悲智雙運,真正的智慧,是和慈悲分不開的。」

遊乾桂也指出,家庭,是培育仁慈下一代的搖籃。然而,父母該怎麼教,才能啟發孩子慈悲的本性?

 

專家建議,可以從「培養孩子同理心」作為第一。

鄭石巖建議,父母與學校教育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將來他選擇投入科技業、商界、建築業,還是任何一個工作領域,唯存慈悲善念做好自己的本業,對整個社會纔有正向影響。

慧禮法師:「試著站在別人的立場感受,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懂得同理別人後,慈悲心自然被激發出來。」

慈悲心是原本就與生俱來,透過禪坐啟發孩子的清淨智慧去相應善心,

因為善心才會有愛心,有了愛心才會關心眾生,這個就是慈悲。

 

文章引用自:禪天下|大手牽小手-啟發孩子慈悲心

 

謝謝大家對部落格的支持!禪的真善美的種子需要大家一起來灌溉,如果您覺得會館所發出的文章很好,很受用,可以幫助您增長正向的能量,歡迎您轉寄或引用,註明出處即可。請大家多多運用喔,讓更多有緣的朋友能夠接觸禪的美好,感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