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積食不處理會怎樣?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認真回答下!

因為是切身經歷,血一般的教訓。

積食這事發生在我家老大身上,那一年他一歲三個月,睡到半夜一點多,突然開始噴射狀往外吐!!!

後來孩子就有些虛了,隔了半小時又餵了奶粉,又嘩嘩嘩吐的一塌糊塗。在這之前,孩子那段時間一直大便不規律,特別幹,特別幹。有時候兩天不拉粑粑。

我自己學醫的,水也餵了不少,可家裡人也是稀奇孩子,每到喫飯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有時候老太,一人喂一下…有時候還喫零食…

打積食的葯,促進胃腸蠕動的葯喫過。沒效果……

娃子吐完第二天,有些怏怏的!還伴隨發燒,期間喂白稀飯不喫,困的要睡覺,其實是發迷了。

那時候,我也是大意了!覺得孩子從小體質都挺好,東西吐出來應該就會好的。還給同在兒科的同事打了電話,說沒事。可,不是!後悔沒帶孩子親自去醫院,一萬個後悔!!!

那天白天清楚的記得,我在衛生間洗東西,婆婆抱著他,咋孩子突然抽搐了。。

當時的心情無溢言表!那時候我懷著我家老二三四個月。其實那時候也是孕吐厲害,對老大照顧不周。很後悔自責。。。

接下來就是醫院搶救,轉太和,告病危,會診不全腸梗阻。後來診斷電解質紊亂導致抽搐!

還好,後來一切都好。

所以說,小孩子積食很嚴重的,一定不能讓他們喫太多。俗語「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也別太擔心他們營養缺乏,現在的孩子,不營養過剩就阿尼陀佛了!

一定不能喫太多,尤其是晚上,而且零食千萬別喫,或少喫!!


謝謝邀請,

小孩積食不處理會怎麼樣?

我想家長一定是被醫院的處理方式嚇壞了才會想問這個問題的,畢竟也是現在醫院的人多,流程多,讓我們家長們頭疼。我的經歷告訴我一定要及時處理,不一定要上醫院。

其實小孩積食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首先讓我來分享我的寶寶的經歷,期待可以幫到更多的寶媽。我的寶寶是6個月加的輔食,輔食某個牌子的迷糊,開始因為母乳不夠,導致開始寶寶很喜歡喫米糊,喫了晚上睡的很好,大家都開心,為了比較好喂寶寶,我們的迷糊越來越稠,從第二天開始吐奶了,媽媽總是說這個正常,我其實覺得應該不對,結果3天都沒大便,接下來就是4天,5天,6天,我們才停止了迷糊,去找人按摩,按摩以後按摩師還好說不是很嚴重,回來當天就拉大便了,結果就是長達半個月的拉肚子,因為我們是小嬰兒,也不敢去醫院,還好寶寶抵抗能力比較強,這個長達21天的過程中她終於挺過來了。

所以如果不處理小兒積食的話我覺得理解為可以不去醫院,但是一定要通過外界的手段為他減負,不要再增加他的脾胃的負擔了。小孩子脾胃本來很虛弱,我們家長必須小心的維護。同時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能暴食暴飲,也不能喫太涼的食物,還有就是可以定期給寶寶做艾灸。增強一下寶寶的脾胃抵扣能力。

我很期待可以幫到大


這個真得好好說說,我家寶寶的親身經歷。在兩歲多的時候,有一天晚上,睡著覺摸到孩子渾身滾燙,我蹭的一下起來,找體溫計量體溫,38度多,還沒到38.5度,於是趕緊找退燒貼,搓腳掌心,各種物理降溫呃呃呃方法都用了,還好沒有升上去。我自己就在那嘀咕:好好的怎麼就突然發燒了呢?孩子爸爸就說了句:會不會積食了?「積食」對我來說真的是個新鮮的詞,因為我以前從來沒有聽過這個,趕忙搜了一下,原來積食真的會引起發燒。我問孩子爸爸怎麼知道積食的?他說了句我不知道,我只是看著這兩天孩子喫飯你們不停的往孩子嘴裡塞東西喫,感覺他喫了很多了還不停的給他喫,突然間想到就搜了一下。到此,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真的是做錯了。孩子小,對於飽不飽還不是那麼明確,你餵給他喫他就張嘴,就怕餓著了,其實這種觀點真得改改,孩子是寧肯欠著點也別撐著了,他們現在腸胃的消化能力還沒完善,要是經常積食,會破壞腸胃功能的,現在我們就是很關注這一點,也再沒有積食過。


積食是小兒生病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如果第一張骨牌倒了,那後面就會發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一,積食與咳嗽

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生痰,導致咳嗽。食咳的小兒,多有積食化熱的癥狀。比如肚子脹、不愛喫飯、噯腐、口臭、手足心熱、便祕、舌質紅、苔厚膩。

如果給孩子用上以消食和胃為主,肺胃同治的葯,效果會特別好。

二,積食與發熱

食物停滯中焦,積滯化熱,熱蒸於內,體溫上升。這類型的孩子大多面黃,腹脹,吐瀉,乳食不化,便酸臭。

《脈經》說:「小兒有宿食,嘗暮發熱,明日復止,此宿食熱也」。

三,積食與肺炎

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貯於肺,痰阻肺道,鬱久化熱,傷肺。

得肺炎的孩子,多和積食時間久有關。

脾虛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陰虧虛,陰虛內熱,子盜母氣,脾氣更虛。

所以得肺炎的孩子,只要把脾胃功能調理好,肺炎也就跟著好了。

中醫上有「杜痰」可防肺炎之說,「杜」即杜絕的意思。

四,積食與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

積食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影響到肺,「肺主皮毛」,有積食的孩子體表一受寒,就會反覆呼吸道感染。

五,積食與咽炎

咽喉為肺胃門戶,積食化火,火上攻到門戶,孩子容易得喉痹。

中醫治療孩子咽炎的,除了用解毒利咽的葯,還會加一些消積清熱葯,病好的快。

六,積食與頭疼

頭疼本是大人的病,有些孩子也頭痛,病根還在積食上。小兒主要是前額痛。

前額屬脾,兩側屬肝膽,頭頂屬心肺,後腦屬腎。中醫講究整體觀念,孩子前額疼,就是脾胃出問題了。

七,積食與便祕

《幼科發揮》說:「太飽傷脾」。這裡的「飽」,理解為腹脹、積食。

太飽傷脾,脾常不足,脾胃運化不及,積滯腸腑,積久化熱,積熱蘊結,腸道傳導失常,大便祕結不通。

如果孩子便祕較輕,可多喝水,就能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可喫消食導滯的中藥,便祕即可解決。

八,積食與腹瀉

中醫上說,積食與「風寒」、「濕熱」、「暑濕」之邪並存,交結於腸胃,脾胃氣機難以升降,所以積食會導致腹瀉反覆發作,難以治癒。

治療這類型的孩子,大夫會採用「通因通用」法,也就是以通治通。

九,積食與盜汗

小兒為純陽之體,夜寐則陽入於陰,加上積食內熱,晚上盜汗就比較嚴重。可用一些消積瀉熱葯,盜汗很快就會消失。

十,積食與舌苔剝落

於西醫說的地圖舌相似,原因是乳食積滯,鬱久化熱,蘊結心脾,火熱上燻所致。用以消食導致,清心瀉脾熱的葯,很快就好。

十一,積食與貧血

積食導致脾虛,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積食日久,小兒血虛。西醫說,脾胃不好,易挑食厭食偏食,營養不均衡,日久就會貧血。所以重點解決辦法還是調理脾胃。

十二,積食與夜啼

《素問.逆調論》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於是食滯於中,氣滯不行,脹滿,腹痛,不眠不安。另外還會積滯化熱,內擾心脾,

驚啼不止。

十三,積食與蕁麻疹

積食損傷脾胃,脾主肌肉,易感外邪。內有積熱,外有外邪,內外交攻,容易鬱於肌腠而出現蕁麻疹。

只用外用藥不行,還得加消食和胃的葯,病好得快。

小兒積食的危害還有很多,這裡不再一一列舉,如想了解小兒積食推拿和護理方法,請關注往期文章。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食物是越來越豐富,唯恐小孩喫的少,也就拚命的給與餵食物,很容易就導致積食了,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就很容易導致很多問題。

1.最常見就是飲食減少、厭食,影響生長發育;

2.由於積食過久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導致便祕,由於便祕腸道就會產熱,小孩容易上火。

3.容易反覆引起感冒咳嗽,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裡,就是肺和大腸是兄弟關係,弟弟生病了很容易傳染給哥哥一個意思;

4.遺尿,由於積食會導致脾胃功能失常,脾的運化水濕的功能失常,就有可能引起遺尿。

其實治療小孩積食也很簡單,就三個字,少喫點,這個三個字說的簡單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特別是小孩是老人帶的,老人家都是硬塞的,而自己怕小孩個頭的小,也是拚命的給營養,而我的建議就是「小孩自己喫,喫多少就多少,不強求」。


如有想了解積食的相關問題,可以關注,提問,本人會在第一時間為你解答。

本人三級醫院的主治中醫師,專註於中醫,做中醫的守望者;


對新手寶媽寶爸來講,帶娃的過程真的是心驚膽戰,寶寶出現一點「癥狀」都可能把寶爸寶媽都嚇的不輕,像溢奶、馬牙、尿液發紅這些癥狀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也有一些癥狀,有時候並不是那麼明顯,比如寶寶積食了,寶寶積食時常會食慾不振、藍色發紅、舌苔變厚、大便變得更臭......

有的人認為不就是積食嗎,有什麼好說的,但是你要知道寶寶纔多大的人,對你來說可能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如果寶寶長時間積食很可能會發育不良,變得體弱多病。如何判斷寶寶積食?寶寶積食怎麼辦?

如何判斷寶寶積食?

1.食慾不好如果寶寶平常喫飯都還可以,突然不愛喫飯或者是拒絕喫飯,這多數就是積食了。因為積食容易傷到孩子的脾,會導致出現脾虛、運化無力的現象。這個時候不要再逼孩子喫飯了,應適當讓消化器官休息一下。

2.舌苔變厚,有嚴重的口臭如果發現孩子最近幾天舌苔變厚,口中伴有味道非常大的口臭,則很有可能是寶寶積食了。情況嚴重的寶寶還有嘔吐的情況,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出現這種情況,寶媽可別大意,是在是琢磨不透的病因的情況下,要及時帶寶寶上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

3.嘴脣顏色變紅有的孩子積食,食物積滯化熱,家長會發現孩子的嘴脣這幾天忽然變得很紅,像塗了口紅,此時要疑心積食化熱了。而這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脣色的變化,最有意義,這種變化也只要家長才幹察看到。

4.大便惡臭正常的寶寶大便不會有太過濃烈的氣味,一旦發現寶寶的大便發出一股十分強烈的臭雞蛋味,就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積食。

5.肚子時常鼓鼓的過來的寶媽都知道,如果寶寶的肚子時常(飯前飯後)圓圓的、鼓鼓的,像充了氣的氣球一樣,那麼很有可能是積食引起的脹氣。

6.晚上睡覺不安穩積食的寶寶晚上睡覺時會不停翻騰,並且愛趴著睡,晚上十二點過後滿牀翻騰,這頭翻那頭,哭鬧。所謂胃不和臥不安,積食必然會睡覺不安,有的寶寶還會伴隨磨牙的癥狀。

7.臉色發紅孩子積食後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這種發紅,往往是比較凝聚的一塊,往往是在右側的顴骨部,有的家長會覺得是孩子自己撓的,其實這往往是積食導致的問題。

如何緩解寶寶積食?

1.不要喫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喫香蕉、山楂、白薯、玉米麪等都是有助於促進寶寶的腸胃系統的蠕動的食物;

2.天氣好的時候適當的帶寶寶做些戶外運動,促進腸胃消化吸收;

3.孩子出現肚脹、腹瀉的情況,這時寶寶最好不要隨便用藥。如有需要,優先考慮安全無副作用的中成藥,並且要選擇兒童專用藥。比如仲景太子金顆粒,由太子參、枳實、砂仁、雞內金、山楂、鱉甲、穿山甲七味純中藥組成,針對嬰幼兒成長發育特徵,科學組方,在消積食、增食慾的同時,更注重小兒脾胃調理。並且味道甜中微酸,非常適合寶寶口味;

4.山藥米粥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喫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長期的積食不處理,一是會直接影響睡眠,孩子晚上睡不好,早上醒來容易有起牀氣。

二是影響發育,小孩子都是靠睡眠來長個子的。

三是如果時間累計,可能會得小兒疳積。小兒疳積的孩子,再去處理,會特別慢。

四是長期的身體累計,勢必會影響性格。愛發脾氣,不好好喫飯,膽小等等。


許多媽媽會覺得,寶寶積食沒關係,幾天不喫就好了。

今天,我就來給各位媽媽分享分享,如果寶寶積食卻不及時處理的危害。

1.如果寶寶發生了「積食」現象,他就會喫不下食物,造成食慾紊亂的現象。

許多媽媽會覺得,寶寶「積食」問題不大,讓寶寶餓一會他胃腸自己消化就好。

但是,因為寶寶年紀小,所以胃腸消化能力弱,如果寶寶發生了積食現象不及時處理,時間過長,就會出現胃中有熱的情況,會嚴重影響到孩子腸胃的健康。

2.只要寶寶發生了「積食」現象,就很容易導致咽喉腫痛。

如果不及時處理,就很容易影響到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患各種疾病的風險,並且容易導致咽喉部位感染,誘發扁桃體腫痛的問題。

3.不僅僅如此,寶寶「積食」還會引起他飯後脹痛、腹瀉,並且會出現腹部脹滿的現象。

面對如此讓媽媽畏懼的寶寶「積食」現象,我們該怎麼辦?

1.媽媽要在平常注意寶寶的食物攝入量,儘可能不要給寶寶喫不易消化的食物。

還可以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以便促進孩子腸胃功能蠕動;

也可以適當攝入些益生菌,益生菌具有調理腸胃的作用,能夠加快腸道功能的蠕動。

2.平時可以給寶寶進行經常性的「流食」餵養,喝類似於蘿蔔白粥、山藥米粥這類比較容易消化且較清淡的「流食」;

之前,為瞭解決我家寶寶常見「積食」問題,我在朋友的安利下還給寶寶做過一個「飲食健康」的基因檢測,發現我家寶寶對膳食纖維的需求高。

根據安我專家的建議,我除了給寶寶進行「流食」餵養外,還經常給他喫一些魔芋,薯類這類比較易消化的食物,嘗試了一段時間後,我家寶寶常見的「積食」現象有所改善。

因為感覺還不錯,如果你家寶寶也有常見「積食」現象,安利「飲食健康「基因檢測給你。

其實,無論怎麼「食療」治「積食」,都不如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食習慣。

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培養寶寶的良好飲食健康習慣啊。


食積嚴重了會咳嗽,還會發高燒等。開始發現有食積現象,還沒有其他併發症,不需要緊張,減少進食,餓一餓,可以採用小兒推拿來消積食。如果引起其他併發症,如咳嗽發燒之類的,還可以選擇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焦三仙、大山楂丸、保和丸之類的,具體要找中醫進行辨證論治。


感謝您的邀請,孩子積食不去處理的話,孩子會發實燒,為什麼這樣說呢,它不像感冒發燒喫藥,輸液就好了,必須給孩子推拿才會好的。

其次,孩子積食過後除了發實燒,還會睡眠不安,厭食,抵抗力差,說白了一點,就是孩子的脾胃受傷了,要先讓孩子排出積滯,孩子積食的情況才會慢慢的好起來,當然孩子積食剛好起來的時候,盡量遠離大魚大肉,雞蛋這些孩子好了再給孩子喫,喫點清淡的,對孩子也還是有好處的。

孩子積食後,一定要第一時間帶孩子去小兒推拿店推拿,家裡邊有人會的更好,積食對孩子傷害太大了,媽媽奶奶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