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自以爲他死得很冤,上刑場的時候他喊出:“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樣俗套的牢騷話。

但這個理由是不成立的。

因爲他死在的時候是619年,武德二年,唐朝剛剛成立的第二年。

這個時候剛剛平定了甘肅的薛舉。

河西走廊還有李軌,河北有竇建德,河南有王世充,江南還有輔公祏。

劉武周和宋金剛已經聯合突厥開始進攻太原。

“天下未定,先殺功臣”李淵剛建國就殺劉文靜,可能是因爲他的姓

唐朝還要有五六年時間才能徹底平定天下,將九州納入版圖。

可以說滿天都是“飛鳥”,遍地都是“狡兔”,正是需要“良弓”和“走狗”的時候。

而劉文靜正是非常好的一張弓和一條狗。

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時候,劉文靜是制定”隆中對“的人。

只不過劉文靜不是高臥隆中,而是屈居獄中。

他本是晉陽令,拜一個有本事的親戚李密造反所賜,他進了監獄。

說起來他挺冤,但從後來他乾的事來看,把他關起來也是應該的。

李世民過來探望他,他對李世民說現在是造反的好時候啊。

他還給出了計劃:“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到半年,帝業可成。”

這可以說是李唐的隆中對。

後來李淵基本就是按照這個規劃走下去的,正是因爲他佔據了關中,纔爲他後來羣雄逐鹿中勝出奠定了基礎。

此人的見識不可謂不遠大。

太原起兵之前,他寫詐書,以突厥入侵爲理由,逼着監視李淵的兩個官員同意募兵,然後他出使突厥,爲李淵借兵借馬。

“天下未定,先殺功臣”李淵剛建國就殺劉文靜,可能是因爲他的姓

李淵後來進攻長安,劉文靜阻擊前來增援的屈突通平定河西地區。

大唐建國之後,他又幫助起草律法。

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他都是一流的。

所以李淵除了讓他作爲“納言”——相當於丞相,還賞賜給他免死鐵券兩張——這是犯罪優惠券,可以在他犯死罪的時候拿出來抵死,但有次數限制,也就兩次。

可憐劉文靜一次也沒用上,第二年就被殺了——看來這種優惠券的下面有註釋解釋權歸李淵所有。

但問題是,這麼一個能幹的人,在天下還沒有平定的時候,爲什麼弄死他呢?

最直接的理由就是裴寂陷害。

裴寂原來可是他的鐵哥們。

劉文靜任晉陽令的時候,裴寂是隋煬帝行宮晉陽宮的副監。

當時天下大亂,兩個人就在一起借酒澆愁。

裴寂說:“咱們卑賤之人,家裏都快空了,趕上這亂世,咱們該怎麼辦呢?”

劉文靜站起來說:“世途如此,我們二人互爲知己,何愁將來不發達?”

說得慷慨激昂,讓人虎軀一震。

“天下未定,先殺功臣”李淵剛建國就殺劉文靜,可能是因爲他的姓

在歷史資料記載中,李淵起兵前處處都有他倆的身影。

據說就是他倆一起與李世民合謀灌醉了李淵,讓李淵睡在隋煬帝的行宮裏,讓兩個宮裏的美女侍寢——李淵迷迷糊糊中給隋煬帝戴了一頂小綠帽。再不造反,就等死吧。幫助李淵下定了決心。

大唐建國之後,劉文靜是納言,裴寂也是尚書右僕射,都是丞相級別的。

但是後來李淵更喜歡裴寂,這是因爲兩人認識較早,當裴寂是晉陽宮副監的時候,李淵兼職任正監,這倆人是上下級關係,更是好朋友。

裴寂的智商可能不如劉文靜,但是情商比他高。

李淵剛佔據長安的時候,還是打着隋朝的旗號,擁戴了一個姓楊的人做皇帝。

裴寂就勸進:“老大你當皇帝吧。”

李淵一開始自然要客氣一下:“不好吧,隋朝可是有皇帝呢。”

裴寂說:“你這麼英明神武堯舜禹湯,你不當誰當。”

反正不光勸進,還配合着把戲做足了。

“天下未定,先殺功臣”李淵剛建國就殺劉文靜,可能是因爲他的姓

李淵後來自然是當了皇帝,他對裴寂就說:“我能至此,公之力也。”——合着他就記住了拍馬屁的了。

但是反觀劉文靜,在和薛舉打仗的時候一次失利,就被免去了職務,後來爵位恢復,但納言再也沒有當上。

劉文靜看着裴寂和皇帝關係,他就不舒服了,開始發牢騷。

有一回在家和兄弟劉文起喝酒,喝醉了之後出刀來,一刀砍在柱子上說:“我要殺了裴寂。”

於是就有人告他謀反。

李淵就讓人審訊,但審來審去,啥也沒有發現,也就是發個牢騷。

李世民也出面求情,說不過是鬧個情緒,算不得謀反。

但是裴寂說:“劉文靜這個傢伙詭計多端,稍微對他不公平就這樣,將來恐怕對國家不利。”

李淵就把劉文靜給殺掉了。

就這麼簡單,這麼說來,是因爲裴寂這種小人的讒言害死了他。

這是《新唐書》和《舊唐書》的記載,但這裏有個問題,劉文靜被殺的時候是九月,但裴寂六月份就去了太原和劉武周打仗。

怎麼可能會說這一番話呢?

“天下未定,先殺功臣”李淵剛建國就殺劉文靜,可能是因爲他的姓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裏給出的解釋:“應該是裴寂走之前給李淵說的這番話。”

這個解釋有點淺,後來的史學家給出猜測是,因爲劉文靜和李世民關係太近,惹得李淵生疑,爲了保住太子李建成,所以他就要看掉李世民的一條臂膀。

這個解釋很有道理,但是李世民那麼多臂膀,他怎麼就砍了這一條呢?

我以爲這個這裏面肯定還有別的原因。

因爲導致劉文靜之死的最直接一個原因被忽略了。

直接原因就是劉文靜家裏鬧鬼,他弟弟劉文起請來巫師作法。

劉文靜家裏一個小妾,因爲嫌劉文靜不夠寵幸自己,就把這事告訴了自己哥哥,她哥哥就向朝廷告發劉文靜謀反。

我以爲他請巫師這種行爲引起了李淵的反感。

因爲當時有一條讖言:“劉氏當興。”

這是當時流傳非常廣的一條謠言,上可追溯到王莽的時代。

就在隋朝的時候隋文帝楊堅的一位能臣劉昉,他幫助楊堅取代了北周,功勞不可謂不大,他經常說自己姓名是“卯金刀”,名是“一萬日”,就表示“劉氏應王,爲萬日天子“——楊堅只好弄死了他。

劉文靜死後的劉黑闥起義,用的也是這個劉氏應王的讖語。

當然這個時候也有李家的讖語。

“桃李子,莫浪語。黃鵠繞山飛,宛轉花園裏。”

“江南楊柳樹,江北李花榮。楊柳飛綿何處去,李花結果自然成。”

“桃李子,洪水繞楊山。”

隋煬帝因爲這個讖語就殺了大臣李敏,甚至有個術士安伽陀給隋煬帝建議殺光天下姓李的。

可見帝王對讖語的敏感程度。

“天下未定,先殺功臣”李淵剛建國就殺劉文靜,可能是因爲他的姓

劉文靜那個親戚李密,就因爲這個讖語,讓他有了非常大的自信,也有許多人望風而投,只是沒有想到這個讖語是李淵。

劉文靜這個人有魄力,有能力,他心裏估計也裝着這個讖語,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翻身。

當時還有個讖語叫“白楊樹下一池水,決之則流(劉),不決則瀝(李)”

直接把劉和李放到了對立面上。

李淵之所以疏遠劉文靜,想必也因爲這個劉字對他懷有戒心。

偏偏你劉文靜居然還請巫師,這不就正好坐實了李淵的擔心。

所以你就只有一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