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頻道·生活篇

香港電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黃金時期佳片不斷,給我們留下了數不勝數的經典之作。我們看港產片的同時,也對其中的特色美食留有深刻印象,比較知名的有《食神》裏的雜碎面、叉燒飯和佛跳牆;《行運一條龍》裏的蛋撻和茶餐廳;《追龍》裏的菠蘿油等等,港產片在給我展示香港生活的同事,也給我們展示了獨具特色的港式飲食文化。

從一碗雜碎面開始,道盡港片背後的香港飲食文化

《食神》可以說是一部非常經典的美食電影,情節引人入勝,美食數不勝數,歎爲觀止,其中雜碎面,叉燒飯和佛跳牆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特色美食。

從一碗雜碎面開始,道盡港片背後的香港飲食文化

雜碎面幾乎是港產片裏出境最多的一種美食了,雜碎面是港人路邊攤飲食文化的標誌,在香港你不認識雜碎面那麼你絕對不是香港人,雜碎面的主要食材包括韓國野生蘿蔔,牛大腸、新鮮的豬血,彈力十足的魚丸等等,一碗正宗的雜碎面首先要做到魚丸新鮮,豬血勁彈不鬆散,蘿蔔筋挑乾淨,這些都是做好一碗雜碎面的前提。

從一碗雜碎面開始,道盡港片背後的香港飲食文化

叉燒飯也是一種讓人很有食慾的快餐美食,屬於粵菜,在粵港地區非常流行,常見於茶餐廳、酒樓以及快餐店等地,叉燒飯做起來非常簡單,主要由叉燒肉和油菜以及米飯組成,其中叉燒肉要提前做好,一碗香氣噴噴的叉燒發,光是看起來就讓人非常有食慾。

從一碗雜碎面開始,道盡港片背後的香港飲食文化

從一碗雜碎面開始,道盡港片背後的香港飲食文化

佛跳牆也是一道非常有名的菜式,不過它是由內地傳到香港的,佛跳牆屬於閩菜,最早是由清朝道光年間福州一家菜館的老闆創制的。後來在上世紀80年代,福州菜傳入香港,佛跳牆在港人中引起了轟動,從此名震香港,成爲港片裏多次提及的內地美食。佛跳牆說直白一點,就只一鍋亂燉,把多種食材一樣一樣放入鍋中,然後用火慢燉。佛跳牆的食材衆多且比較名貴,比如鮑魚、海蔘、魚脣、犛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由於食材的名貴,也讓佛跳牆成了一道上乘的的菜品,佛跳牆用來宴請過美國總統里根、英女皇伊麗莎白等國家元首,可以說是相當有牌面的一道菜。

從一碗雜碎面開始,道盡港片背後的香港飲食文化

《行運一條龍》裏的蛋撻和茶餐廳則展示了港人的早茶文化,港人的早茶習慣跟廣東人差不多,港人講究一天三茶,既“早茶、午茶、晚茶”,其中以早茶最爲看重,早茶不是名義上的只是喝茶,還會配有很多美食,蛋撻就是其一,其他的還會有叉燒包、腸粉、蝦餃、燒麥等等,種類繁多,而港人享用早茶的地點,就是很多港產片都有提及的茶餐廳,在電影《追龍》裏,有一家開了近70年的老店—美都餐室,就是劉德華喫菠蘿油的那個地方,香港的茶餐廳是港人難以割捨的地方,裏面的點點滴滴,都是港人留下的歲月痕跡。

從一碗雜碎面開始,道盡港片背後的香港飲食文化

《追龍》裏劉德華在茶餐廳裏喫的菠蘿油,相信很多觀衆都比較好奇,那麼菠蘿油究竟是什麼呢?

從一碗雜碎面開始,道盡港片背後的香港飲食文化

菠蘿油是從港式美食菠蘿包延伸而來的。而菠蘿包就是一款烤制的香港小麪包,麪包呈現金黃色,外觀像菠蘿而得名,菠蘿油就是在菠蘿包中間橫切一刀,然後加入奶油,喫起來非常好喫,也是茶餐廳裏非常常見的一種美食。

從一碗雜碎面開始,道盡港片背後的香港飲食文化

港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這些只是冰山一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港產片中自習挖掘,相信你會有不少收穫的!

W頻道——互聯網最棒的知識付費頻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