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什么都没有了,但也有回去的必要。乡愁不是记住村里的一花一草一木,而是一种情结,一种记忆,一种传承。回村是「三个传承」的需要。

一是回村是中华根文化的一种传承。我们以前在农村生活,后离村进城安家。但我们的父母亲依然在农村,就算他们离世了,但他们和爷爷、奶奶等坟墓依然在农村,我们的根依然在农村。我永远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我们的老家在农村,让子孙后代都知道我们的由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做到以苦思甜。

二是回村是中华情文化的一种传承。故土难离,乡音难改,乡情难忘。我们虽然离开了农村,但我们的亲戚朋友依然在农村,我们在农村快乐成长的美好童年记忆依然在农村,我们与父母在农村的人生快乐时光依然在农村。我们还需要常回去看看农村的乡亲和朋友,关心故乡农村的发展变化,在回村的过程中,感受乡愁,回忆曾经在农村的快乐时光。

三是回村是中华孝文化的一种传承。虽然农村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善。农村老屋、老院、老树、老井都没有了,有的是崭新的新农村。但父母亲尚在,还需要我们回村看看,陪陪农村的父母。乡愁不仅仅是记住故乡的模样,更是记住与父母在一起渡过的快乐时光。父母亲老了,他们更需要陪伴,我们无论多忙,都不要忙过了陪伴父母亲。父母伴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亲变老。


谢邀,如果我们每个人是一棵树的话,那么故乡就是我们生根发芽的土壤,它时时提醒著我们来从何处来去又将去向何方。

不管我们去往了何方,不管我们生处在何地,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去回想,故乡其实一直都在那里,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早已刻入我们骨髓并融入我们的血脉,她永远都没有离开。

故乡里有著我们最美好的初忆,故乡里有著我们最无知最快乐的过往,那里的欢笑那里的哭泣,虽事隔久远却仍依稀可辨,我们可能回去再也看不到以前的一砖一瓦,再也寻不到以前的一点气息,物事人非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但我们的内心却清楚的知道,这里的每一口呼吸这里的每一口乡音,其实一直都没有改变。

我们长大了像小鸟般展翅飞翔,流连在每个高高的枝头, 但我们内心知道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我们最先想起的还是故乡那个老窝,她虽然小而简陋但却温暖如春,她虽然贫而遥远但却永远踏实无忧。

其实不管我们回不回去,我们这一生内心都无法走出故土,叶落归根我们的魂我们的神其实都过早地交给了那里!


家永远是那个家,不管她贫穷还是富裕,因为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再说爱父母才能爱家乡,不管你把房买在天涯海角我建议有空常回家看看。


有必要,那是故乡

那是故土

那里有童年的记忆

有与亲人生活的快乐时光


当然有必要咯,村里有很多我们小时候的回忆。解不了的乡愁,时时刻刻做梦都回到小时候我们生活过的地方。


当然有了,乡亲们还在,事物虽然变了,但人还是那人


你能记得砖树瓦草木回以后什么都有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