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即農民、農村、農業問題,是一種錯綜複雜的城鄉綜合症。它既是對農村貧窮落後,農民貧困失業、文化素質低下,農業落後和農(牧)業生態環境惡化等的一個總概括,也是對工農發展失調、城鄉發展失衡和現代化畸形化的一種折射。

三農問題是現代化進程中產生的一類社會問題,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特點,關係到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本文明確了「三農」問題的研究背景與重要性,對國內四種關於「 三農」概念的界定做出簡述,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研究「三農」問題的特點,探討「三農」問題形成原因,簡要分析「三農」問題的現狀,探討解決「三農」問題的對策和途徑,並提出運用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和通過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解決 「三農」問題。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三農」,即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是我國不得不面對的世紀難題,而農民問題又是其核心問題「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李昌平)」,是我國三農的真實寫照。三農問題不解決,佔全國人口70%的農民就難以達到小康,全面小康社會就是一句空話,和諧社會也必將無法建成。因此,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的穩定與進步,中華民族的再次復興,都離不開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的背景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三農問題便作為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國人面前,無論是農民的就業、收入增長、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問題,抑或是農業的土地流轉、結構調整、農產品國際貿易問題,還是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鄉鎮企業發展、農村城鎮化現代化的推進、稅費改革等等問題,都己經嚴重阻礙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農民收入增長的逐漸減緩,勞動力的轉移矛盾加劇,農村社會發展滯後,造成城鄉間一系列的經濟政治問題,使三農問題變得更為複雜。"【1】

首先,城鄉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己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最令人關注的焦點,如果將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醫療、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務計算在內,城鄉居民真實的收入差距大約在6:1左右。【2】

其次,以農養工、以農補工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長期以來,國家為確保工業化,從農業吸取最大數量的低價農產品和農業剩餘,確立了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以及由此派生的住房、糧食供給、醫療、教育、就業等制度。目前農產品「剪刀差」作用雖然逐漸弱化,但「土地剪刀差」、「金融剪刀差」、「勞動剪刀差」卻相繼出現,造成農村、農民、農業繼續為城市、市民、工業的發展和福利輸血。

另外,農村發展始終落後於城市。作為我國人口數量最大的社會階層,農民,在社會發展中並沒有享有與其他階層平等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權益,而農村也並未與城市同步發展,農村文化、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等現代文明遠遠落後於城市。與城市相比,我國農村在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方面所享有的發展機會和政府福利,處於嚴重的邊緣化狀態。

這些在工業化過程中形成的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使得現階段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農民與市民之間的對立與疏遠越來越明顯,維繫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經濟基礎己根本動搖,維護城鄉差別的社會環境已根本改變。農業是一個弱質產業,農業的發展需要一個有利於成長的環境和穩固、有保障的支持系統。因此研究「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概念的界定

目前 ,國內理論界對「 三農」問題的界定分為四種 。

1 、「一農」說 。有的學者認為,「三農」的說法本身值得商榷,把農民 、農業 、農村放在一個層面上,意味著農民客體化。「 三農」問題實際是「一農」問題,農村和農業兩個問題是假問題,或者說這兩個問題是農民自己的問題。因此,中國的三農問題的形成原因的系統分析真問題或根本問題就是農民問題【3】。

2 、「三農」說 。多數觀點認為,「 三農」 問題即農業問題、農村問題和農民問題 。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考慮。農業問題主要是指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問題,農村問題目前突出表現為戶籍制度改革,農民問題主要包括 「提高素質」和「減輕負擔」兩個方面 。

3 、「四農」說。學者認為,在 「三農」問題上應該再加進一個農民工問題。胡鞍鋼說:「過去十年,中國『四農』問題日漸突出:1994年全國大約4000 萬農民外出打工,今天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3億,從而使 『三農』問題演化為四農問題。它雖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活動,但相對於中國8億農村人口、5 億農村勞動力來說,這一遷移過程僅僅是個開始,還將延續到2030年甚至更長時間。【4】

4 、「多農」說 。有些學者認為,「三農」 問題不應被孤立地看待,應該「跳出三農看三農」,把農民與市民、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放在同一層面上來研究。這就意味著,當前的城市化、共同富裕、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等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都是「三農」問題研究中的應有之義【5】。

三農問題的成因

我國三農問題形成的原因十分複雜。我國實施的二元發展戰略是三農問題的政治根源;二元社會結構是三農問題的社會根源;二元財稅體制是三農問題的經濟根源;農村中的一系列制度缺陷是三農問題的制度根源;城鄉政策上的差異是三農問題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縣鄉結構膨脹進一步加重了三農問題。而三農問題的總根源則是我國城鄉二元體制。

葉祥松認為【6】我國在建國後相當長時期內推行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用剝奪農業實現國家的工業化的道路是造成農民貧困、農村落後、農業衰退的政治根源。

我國社會的二元結構,將城鄉分為兩個封閉的社會系統,實行城鄉分割、城鄉分治,在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導向下,導致了我國城市化嚴重滯後於工業化,它避免了城市病,卻導致了更為嚴重的農村病,即所謂的三農問題。因此,二元社會結構是三農問題的社會根源。

我國實行城鄉分離的二元財稅體制,使農民既有顯性負擔又有隱性負擔,加上農民還要交納農業稅以外的各種費用,農民稅費大大高於城市居民。二元財稅體制是造成 三農問題的經濟根源。

在我國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的導向下,對農村實行一系列的歧視性制度,導致了農村的制度缺陷。制度不合理和制度缺陷是三農問題的制度性因素。

在政策制定方面,城鄉政策存在實質性差異,對農村在財政、金融、就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實行一系列的歧視政策。這些政策加速了城鄉差距的擴大,是三農問題日益嚴重的政策性因素。

縣鄉機構膨脹,政府在編與編外人員不斷增多,行政方面費用急劇增加,加之縣鄉稅源不足,為了維持行政機構的運轉,名目繁多的亂集資、亂攤派、亂收費屢禁不止,進一步加劇了農民的貧困。

三農問題的特點

對三農問題的研究,多從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角度著手,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對三農問題進行分析的卻很少。要徹底認清錯綜複雜的三農問題,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7】

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的矛盾統一體。三農 問題的普遍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指它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一種普遍現象,並非個別國家所特有的問題。其二,是指三農問題作為一類社會問題受到社會關注的國家,三農問題不止存在於局部地區,而幾乎是遍及整個國家各地區的一種普遍現象。

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對性的一面,也有絕對性的一面,是相對和絕對的矛盾統一體。三農問題的相對性即相對三農問題是指現代化進程中,相對於城市的建設水平、工商業的發展程度和城居民的收入水平來說,農業處於相對落後、農村處於相對貧窮、農民處於相對貧困狀態。也就是說,城鄉的發展差距、工農業的增速比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存在不合理性。

一般說來,絕對三農問題是現代化成果沒有惠及農村的結果;而相對三農問題則是對一個國家工農發展失調、城鄉發展失衡的一種折射,它反映出社會資源在城鄉、社會羣體( 市民和農民)之間分配的不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逐漸減少,農民的實際生活水平逐漸有所提高,絕對三農問題趨於緩和;而城鄉發展差距的總趨勢卻是越拉越大,相對三農問題卻趨於嚴重。【7】

只有把握了三農問題的這些哲學特性,我們才能用歷史的、聯繫的、運動的和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和研究三農問題,從而才能把我們對三農問題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農問題的現狀

中國三農問題的核心問題是農民問題,主要表現為農民收入低而增收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農民的權益缺乏有效的保護。

王漢峯,齊磊表示【8】現在中國農民問題主要是農民收入增長難。目前中國農民沒有能有效提高其收入的途徑。改革開放後,雖然農民可以通過進城務工提高其收入水平,但是由於其受教育水平比較低,一般沒有專業技術等原因其增加收入的程度有限。有受教育問題、社會保障問題以及農民權益維護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在當前都是農民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雖然過去幾十年中國政府在農業方面採取了很多措施,在人地緊張的這一基本國情下,傳統的依靠人力、畜力的農業生產方式難以打破,勞動力過剩往往排斥先進農機的使用和推廣,造成機械化、規模化和產業化在廣大農村無法實行,先進科學技術無法指導農業生產,從而造成了農業生產力低下,農產品生產成本比較高的問題。但是中國的農業生產仍然面臨著眾多問題。

中國的農村問題主要表現是農村與城市相比各個方面都很落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的土地制度以來,中國農民的積極性確實被極大的調動起來了,農村也富裕起來了,但是城鄉差距還是很明顯。長期以來財政支出 在農村的投入缺乏,農村基本沒有社會保障體系,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產品的支出基本上靠農民自己集資,對農村的教育、醫療衛生、科技發展的投資缺乏等等。雖然近幾年在國 家在農村的投入有所增加,農村的面貌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與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民風樸實、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標準還相差甚遠,農村問題的解決還任重道遠。

政府行為與三農問題

按照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思路,以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深化農村改革,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的措施,創造惠農制度等來研究解決三農問題,非政府莫當此任。【1】

政府行為對三農問題的產生和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政府如何行為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應準確定位政府在三農問題中角色,並找到政府行為的方向。

政府幹預的必要性:一方面農業的比較利益一直偏低,自然風險與市場風險相互交織,且農戶分散經營的傳統經營方式,使得生產力水平低下,因而需要政府幹預,另一方面由於市場不完全、市場侷限、市場負效應等市場失靈狀況的存在需要政府幹預。

政府行為失當:主要表現在行政指導指令化及壟斷經營;二元制度不斷加劇;土地產權不清;財政制度不規範;公共服務不到位;金融制度缺位。

三農問題與政府行為定位:政府對於農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保護、基本制度建設負有首要的責任。政府對農民素質提高、職業設計、就業問題、公民權利維護和保障等等負有主要的職責。並且不同等級的政府是不同的利益主體,在解決三農問題上應當承擔不同的責任。

解決三農問題的政府行為: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政府指導三農問題的思想己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三農問題己經成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多予、少取、放活政策,逐步啟動公共財政政策,走統籌城鄉的發展道路。

三農問題的解決辦法

三農問題在世界範圍內具有普遍性,我們應以正常的心態來看待我國的三農問題;在我國具有普遍性,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國各地區共同面臨的艱巨任務。【7】

王凱表示【9】可以用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

1、堅持以人為本,為農民創造提高自身素質和生活水平的條件。首先,府要增加對農村教育文化方面的投入。其次,要加大發展農村經濟,減輕農民負擔, 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對解決三農問題的意義。

2、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消除二元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用科學發展觀解決 「三農」問題,更需要著眼於農村的發展。

3、堅持統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農村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發展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包括農民就業、農民社會保障等方面,既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城鎮的帶動,更需要農村自身經濟實力的發展。改變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實, 把經濟落後、農民貧困的農村變成一個現代化新農村。

4、堅持可持續發展,使農村資源、環境、人口協調發展。第一,控制農村人口的數量,提高農村人口的素質。第二,合理利用資源,促進經濟增長。第三, 保護環境,造福後代。

楊曦娥表示【10】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對三農問題意義重大:

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可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民就業難的問題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可以促進農村文化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村的和平穩定。

由於農業人口過多而導致生產能力過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佔有資源過少限制收入增長,由於人口基數太大會形成財政壓力。因此,關鍵在於減少農民的數量,加快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促使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以此帶動農產品的商品需求,促進結構調整,從增加非農就業和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兩個方面,提高農民收入。

(1)對於解決農民問題的意義:第一,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第二,解決了農民就業。第三,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2)對於解決農村問題的意義:第一,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第二,可以促進農村文化的發展。第三,可以促進農村的和平穩定。

(3)對於解決農業問題的意義:第一,可以促進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第二,可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第三,可以為農業發展積累資本。

李增強和張燕【10】在此基礎上,又提出增大信息投入, 促進農村信息化進程。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對解決農民問題農村問題農業問題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僅僅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

三農問題中尤為重要的是農民問題。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重視農民。實現農民致富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標準。保護農民利益是政府的責任【11】三農問題的解決是民生大事,在快速發展的今天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三農問題的解決任重而道遠,仍然要很大程度上依賴政府,抓住既欠賬又欠情這個認識總開關,有意識地向農村傾斜財政投入,大力開始城市向農村、工業向農業的反哺,初步彌補了城市相對於農村的城市發展原罪【1】。農民問題不是農民的問題,它是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的產物,不是農民們造成的,因此僅僅依靠農民自身的努力是不可能解決的,必須依靠國家手段。負責任的政府必須以綜合解決三農問題為要務,其中提供農村公共產品是政府首責。

參考文獻

【1】 李本軍.「三農」問題與政府行為——從山東東營統籌城鄉問題看政府行為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重要作.中國農業科學院.學位論文.

【2】 曾業松,統籌城鄉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當代思潮,2004,(4):4一9

【3】 溫鐵軍. 中國的問題根本上是農民問題. 三農中國網 ,2004-05-10

【4】 孫自法 ,胡鞍鋼. 中國存在「四農」問題 , 農民工問題是核心. 中國新聞網 ,2005-03-02

【5】 吳理財. 「 三農」問題的三種解釋 . 決策 ,2005 (1)

【6】 葉祥松. 我國三農問題形成原因的系統分析.廣東社會科學 2008 年第 6期

【7】 王傑. 三農問題的哲學思考.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年第 2 期( 第11卷 總第44期)

【8】 王漢峯, 齊磊. 中國 三農 問題的成因現狀及出路. 現代農業科學. 2008 年 11 月第15卷第 11 期

【9】 王凱. 論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三農」問題. 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10 年 第27卷 第6期

【10】 李增強, 張燕. 延安教育學院學報. 淺析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三農問題. 第19卷第3期 延安教育 學院學報2005 年 9 月

【11】 李玉國. 淺談三農問題的核心——農民問題. 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3年11月 第6期(總第106 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