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國人心目中,宋朝似乎給人留下的大多是一副強文弱武的樣子,他們不像強漢盛唐那樣,湧現出了無數英雄上將,但是,在宋朝爲數不多的名將中,有一個人卻保持着絕對獨一無二的地位,此人就是無論古今,都享有盛名的嶽飛,嶽武穆。因爲他不僅是一個武藝出衆的名將,更是一位萬人崇敬的民族英雄,因此嶽飛的故事,即使是小說中誇張虛構出來,而非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我們都寧肯相信這一切都是真實不虛的。比如在《說嶽》中,嶽飛第一次面對頭號敵人金兀朮的時候,就留下了非常精彩的故事。

嶽飛初鬥金兀朮大獲全勝,收梁山後代三人,只有此人不聽將令誤事

話說那是在嶽飛成爲大宋的兵馬副元帥之後,宋高宗給嶽飛分派了十萬人馬,讓他北上黃河,迎戰金兀朮,結果在嶽飛率軍抵達黃河之前,黃河已經失守,嶽飛只能退守愛華山,準備迎擊來勢洶洶的三十萬金兵,這不僅是嶽飛生平第一次對陣如此多的敵人,更是他第一次對陣自己這個一生中的頭號勁敵。當然,按照小說的邏輯,以及讀者聽衆的傾向,金兀朮在嶽飛面前,永遠討不到便宜,而金兀朮之所以能屢次在嶽飛的槍下僥倖逃生,主要是因爲各種他使用了各種盤外傳,以及意料不到的事故發生。

嶽飛初鬥金兀朮大獲全勝,收梁山後代三人,只有此人不聽將令誤事

本來嶽飛第一次就可以殲滅金兀朮的,爲此他也做出了周密的安排,首先他命令手下大將吉青到陣前誘敵,因爲吉青在黃河失守時,就敗在了金兀朮的手下,所以由這樣一個手下敗將去挑戰金國四狼主是最理想的人選,這樣才能讓金兀朮相信,吉青不服自己,但又打不過自己,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膽地追擊吉青,並且找機會斬殺對手。也只有這樣,金兀朮才能鑽進嶽飛提前設計好的埋伏圈,如果一切都能按照嶽飛的設計的話,金兀朮就是有來無回。那麼,嶽飛是怎麼安排的呢?

嶽飛初鬥金兀朮大獲全勝,收梁山後代三人,只有此人不聽將令誤事

當時的嶽元帥,手下主要依靠的將領就是自己的幾位師兄弟,牛皋、王貴、湯懷、張顯四人,同時還有牛皋後來結識的四位將軍,施全、周青、趙雲、樑興,再加上自己身邊的馬前張保,馬後王橫,以及先鋒官吉青,這就是嶽飛可以調遣的全部將領。在這次部署中,嶽飛命令張顯和湯懷領兩萬人馬,二百弓弩手在東山埋伏,等炮響爲號,截殺金兵;再命牛皋和王貴領兩萬人馬,二百弓弩手在北山埋伏,等金兀朮一進入愛華山山谷,用裝滿亂石的大車堵塞金兀朮進兵的山谷小道,這也是他唯一的退路;隨後在兩個方向也安排好了人馬,這樣就做到了天衣無縫,專等敵將入甕。

嶽飛初鬥金兀朮大獲全勝,收梁山後代三人,只有此人不聽將令誤事

應該說,金兀朮的表現完全證明瞭嶽飛的神機妙算,他追擊吉青,進入愛華山山谷之後,嶽飛看準時機,率領五千親兵直接迎戰,這也是他們兩大將領的第一次單挑,嶽飛的瀝泉神槍當然是完克金兀朮的金雀開山斧,等金兀朮意識到嶽飛的厲害時,一切已經來不及了,他立刻奪路逃竄,但那唯一的一條出路應該是被牛皋用亂石大車堵死的,誰知嶽飛追至谷口一看,竟然沒人堵住出路!原來,牛皋和王貴一看嶽飛他們已經和金兵廝殺了,就立刻忘記了自己的任務,不顧一切殺入戰團。

嶽飛初鬥金兀朮大獲全勝,收梁山後代三人,只有此人不聽將令誤事

可這樣的話,徹底耽誤了嶽飛的計策,不僅放跑了金兀朮,還在追擊敵人的路上,遇到了麒麟山的兩位寨主,張國祥和董芳,張董二將並非一般人,他們的父親正是梁山好漢菜園子張青和雙槍將董平,這兩位梁山後代,本想截殺金兀朮,看到亂哄哄的人馬,以爲牛皋也是敵人,便混站在一處,打了一會兒,誤會才正式解開,雙方兵合一處將打一家,追擊金兵。當金兀朮狼狽地跑到黃河岸邊的時候,急於逃命的他,登上了一艘小漁船,誰知這掌船的漁翁竟然也是梁山好漢的後代,此人叫阮良,是立地太歲阮小二的兒子,他正想捉拿這個大宋的頭號敵人。結果因爲金兵勢大,對阮良的小船不斷放箭,阮良才無奈獨自跳入水中逃走了,而後他也跟嶽飛相逢,從此張國祥、董芳、阮良這三位梁山後代,也加入了岳家軍中。

嶽飛初鬥金兀朮大獲全勝,收梁山後代三人,只有此人不聽將令誤事

這就是嶽飛初鬥金兀朮大獲全勝,收梁山後代三人的故事,應該說除了擒殺金兀朮之外,一切戰果都非常理想,那麼此事耽誤就耽誤在牛皋不聽將令上,所以這個故事雖然是嶽飛的小說逸聞,並非真實的歷史,但牛皋這種不聽命令,無視大局而耽誤大事的例子,從古至今並不少見。因此,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應該吸取的經驗教訓就是,逞個人英雄,無視團隊整體命令,不付出安排的人,他的一個小失誤就能造成極大的損失,這種人纔是最應該控制和防範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