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是何等的霸氣的奸雄之姿,只就是曹操,三國時期的亂世奸雄之人,成爲了曹魏政權的的領導者。

亂世之奸雄,三國之豪傑---曹操

曹操一出生就是在官宦之家,並且在歷史上他的父親在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後,在漢靈帝時,官位做到了太尉。雖然出生在官宦之家,但他卻不太喜歡詩書,反而喜歡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由此,當時沒有人認可他,將來沒有什麼作爲,只有樑國的喬玄看到了曹操的不平凡的地方,當時的人只是看到了他的外在,卻沒有看到他的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特別是他尤其對武藝極其喜愛,兵法更是愛不釋手。那他是如何一步步成爲亂世之奸雄的呢?

亂世之奸雄,三國之豪傑---曹操

1. 嶄露頭角

在中平元年就是184年的時候,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封爲騎都尉,去平定黃巾軍,和他一起受命又包括皇甫嵩等人,後來他們率領的軍隊打敗了黃巾軍。由於這次的平叛有功於是被調任爲濟南相。在任職期間,治理濟南國時候沒有改變當時的濟南狀況。當時的各縣長吏很多都是趨炎附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在任職相國事都不聞不問,等到了他任期到了之後,大力整改當地的歪風邪氣,罷免了一大半的官員,當時的這件事情轟動了整個濟南國,使得當地的貪官污吏都各處逃竄,讓濟南的政權得以穩固。

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甚至有了買官制度。朝廷徵還其爲東郡太守,拜爲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後來當時天下紛亂,曹操也是從這時起開始嶄露頭角。

亂世之奸雄,三國之豪傑---曹操

2.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歷史上極其值得考究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爲何曹操能夠以少勝多呢?這不得不從兩方面去分析了,首先就是曹操處於劣勢,但由於他能正確分析客觀條件,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所以能揚長避短,採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使戰爭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面轉化,另一方面呢,是由於袁紹的夜郎自大,不聽信謀士之言,不會眼光狹隘,不能夠看到長遠的利益。最終導致官渡之戰,曹操擊潰了最大的敵人袁紹,由他統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

亂世之奸雄,三國之豪傑---曹操

3. 位極人臣

“參拜不名、劍履上殿”漢獻帝給與了曹操極大地地位,地位可是比得上漢丞相蕭何了。

後來曹操起兵號稱四十萬,親自南征孫權。第二年正月,他攻破孫權設在江北的營寨,生擒其將公孫陽。然後又與孫權親率七萬大軍開戰,兩軍相持月餘,曹操由於不適合指揮水軍作戰,又因春天時節正值大雨瓢潑、江水上漲,曹操見到這後恐怕難以取勝,於是就撤軍北還。在得此大功後被漢獻帝冊封曹操爲魏公,位及三公九卿,加封了九錫爲他的封地、建立了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又過了幾年,皇帝又加封曹操爲魏王,上朝不用參拜,可不稱臣,這是何等的榮耀,實際上可以說他雖爲漢臣,卻以爲皇帝了。

亂世之奸雄,三國之豪傑---曹操

他這一步不走來,成就了他的無上霸業,雖然在過程中有些挫折,但是卻更加磨礪了他的信心,豐富了他的閱歷,積累了無數的經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