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可以先百度建築學必讀書籍,有從大一到大四的書單,雖然是比較久遠的整理了,但還是會受益頗多的。先分析大師作品,從泛讀到精讀到分析平立剖,逐漸培養建築的感覺,然後進行實操比較重要。但設計這件事是真的需要老師來看、來點評的,因為我們初入門的淺薄,很多時候自己做的東西自以為還不錯,但並非如此,所以還得要受得起批評纔行,現在回想起大一大二時的自大也是有些慚愧。其實也不只是老師,學長學姐這些前輩也一樣值得學習。在大學建築系中的學習,讓我覺得每一年都彷彿一個世紀,並非是時間難熬,而是回想起一年來的成長,每一年都能學習到無數新的東西,每一年的心境變化都極大,所以我覺得凡是好的前輩都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再來我覺得審美很重要,去欣賞美術作品、攝影作品,去欣賞電影、音樂,去欣賞哲學思想、物理學生物學等其他學科之類的......以及去參觀建築並且感受建築是非常重要的,慢慢會發現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成為我們的靈感。還有手繪的練習,雖然一開始會覺得它像軟體一樣只是一種工具,但手繪教給我們看待建築的方式,看待世界的角度,以及如何構圖、什麼是黑白明暗、什麼是色彩等等等等,這些變化都是潛移默化存在的。建議你瞭解同濟或清華大一到大四的課表,根據他們每一年上課的順序梳理自學的脈絡。

我大一被錄入土木,明明第一志願是建築,至今不知道為何。。第一年我也覺得建築自學是很簡單的,考研也不過就是快題設計而已,剩下的就是歷史物理這些背誦的東西,平常看看建築的閑書就自以為能全靠自學考上老八校的研。但當我大二轉入建築,一年內做掉兩年的作業,才發現原來根本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如若沒有進入建築學系統學習,我或許不會體會到建築設計不是快題所謂的那些技巧和平面,而是空間表達帶給我的那些情感,以及我在想像空間、設計空間時的那種欣喜吧。還記得第一次做柯布一些小住宅的模型,才體會到大師真的是大師,不是我們看看他們那些看似簡單的平面,就能一眼抓到精髓的,需要不斷地研究並嘗試表達。

其實軟體這件事,我反倒是覺得不急,它只是我們用來表達思想的工具,當然也是重要的,但並非是第一步的。學習一個軟體其實很快,但倘若學了不用,或者自以為學完了自己就厲害了,它就只是桌面上一個好看的圖標而已。倒不如先把前期的東西做好了,再進行軟體的部分,有思想了再去學習表達比較好,不然會被那些好看的圖吸引,可能會陷入做好看的圖就是建築的標準這種誤解。

瀉藥就是,這個過程會比你想像得漫長而辛苦百倍千倍,但倘若真的喜歡,那這辛苦就是幸福,所做的設計就會讓你無法自拔,帶著無法妥協的倔強,看著從腦海中到圖紙上成型的空間,那種成就感真的太讓人滿足了哈哈,雖然常常第二年就會覺得前一年做的東西都是bull shit。。。

剛看完電影的人生如此幸福哈哈,不知不覺寫了這麼長的一條,大概看到身處迷途的人總是忍不住想把經驗分享吧。僅供參考哦,因為他們都說我總是把所有事情都想得那麼美好,大概還是個天真的人吧,不知道這樣的天真我還能堅持多久。加油吧!我也藉此文共勉!

希望你永遠有堅韌的毅力,永不熄滅的熱情,永遠對建築抱有深愛,對空間有著執迷不悟的深情。


Cad/3dmax/sketch up/lumion
首先為樓主打call,我也是自學的,有什麼不可能實現的?入門書籍,我最開始看的很雜,建築史,設計,藝術,著名建築師書籍等都看了些,但是很難整合成宏觀系統。推薦先看宏觀介紹類的吧,比如《建築空間組合論》,一個最入門的書籍了。

個人覺得理論類知識只要你刻苦,肯花時間,可以達到比同年齡段科班出身更高的水平。

對於設計來說確實是跨專業自學中一個困難的地方,缺的是案例積累,老師點評,討論,調研等各個過程,基本軟體學會了也不代表能做好的設計。最好能和建築專業的老師學生交流,不然提升是比較緩慢的。直到我參與了真正實際項目,才應該算是初步理解了建築設計。

一切與藝術有關的書籍都要看。歷史哲學也要看。告訴你什麼CAD SU的都是歪門邪道的 你要學的是 建築學。如果是繪圖員可以學這些軟體。建築師最重要的是思考。推薦幾本書吧:中、外建築史。建築初步。建築構造。建築結構。空間組合論。或者註冊考試的教程,雖然粗放,但也很全面。至於什麼畫圖軟體什麼時候學都可以。但建築師學的是建築修養。與軟體無關,希望你學有所成!


看一遍 建築家安藤忠雄 歷史也許會驚人的相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