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小放牛,爬山跑路对李德生来说,是非常轻松的,而通信员揹着子弹带跑却不大方便。果然,李德生领先跑了回来,营长见李德生那么认真的模样,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样,14岁的李德生作主圆了自己的红军梦。

从出身贫寒的山村放牛娃成长为战功赫赫的将军,李德生将军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充满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传奇将军李德生:放牛娃赛跑圆了红军梦.......

14岁的放牛娃,赛跑圆了红军梦

李德生的家乡在大别山腹地,河南光山县柴山堡一个叫李家洼的小山村(今属新县),1916年5月,他出生在此地的一个贫农家庭。从小给人家放牛。

1928年6月,红军解放了柴山堡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次年,李家洼成立了儿童团,在二十多个孩子中,李德生被推举为儿童团团长。

在儿童团为红军送信、带路时,李德生接触了不少红军战士。看到红军队伍里有不少小兵,他当红军战士的愿望便越来越强烈。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一个叫李家辉的本家叔叔,李家辉当时是乡里共青团支部书记。

不久,一个红军营长来村联系工作,李家辉就把李德生叫来,当面请求参加红军。那位营长得知李德生是儿童团团长,很是喜欢他,但见他年纪小,又有些犹豫。营长反复端详着李德生,一会儿有了一个主意,他指着自己的通信员对李德生说:“你跟他赛跑,要是赢了他,我就带你走。”李德生一听这话,马上拉着通信员去赛跑。从小放牛,爬山跑路对李德生来说,是非常轻松的,而通信员揹着子弹带跑却不大方便。果然,李德生领先跑了回来,营长见李德生那么认真的模样,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样,14岁的李德生作主圆了自己的红军梦。

前线指挥“上甘岭”战役

红军时期,李德生曾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参加过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德生参加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响堂铺战斗和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参加上党、邯郸、鲁西南等战役,继又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参加襄樊战役和淮海战役。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参加渡江及西南诸战役。

1952年10月14日,美国在中断板门店停战谈判后,发动了以夺取上甘岭地区为主要目标的“金化攻势”。

发动这次攻势前,美七师一个团接防南朝鲜二师1个连防守的鸡雄山阵地;美军四十师调整至紧靠金化的芝浦里、云川里地区;美军三师也调到铁原西南。后来,敌方又将美空降一八七团、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陆续投入战斗。

为便于指挥,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作出部署,决定组织五圣山指挥所,由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统一指挥在上甘岭前线作战的十二军、十五军所属部队。当时,李德生所在的十二军在上甘岭以东的金城地区担负防御作战任务,距上甘岭不远。按原计划,完成金城防御作战任务后,十二军将撤至谷山地区休整。到兵团部受领任务后,李德生毫无怨言。其时,王近山将军送走李德生后说:“李德生上去,我就可以放心了。”

经过一个多月激烈争夺战,敌军伤亡惨重,无力再发动大攻势。到12月初,志愿军粉碎了敌人最后一次猛烈进攻,完全稳固了阵地。战役结束后,五圣山前线指挥所奉命撤销,李德生返回十二军工作。上甘岭战役中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0万,炮兵火力密度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是朝鲜战场上战斗最艰苦、作战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志愿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国威。

在朝鲜战场上,李德生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金城反击战,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回国,1955年任军长,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李德生在朝鲜战场尤其是上甘岭的出色指挥,为全国瞩目。

毛泽东两问年龄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李德生作为安徽省主要负责人列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在宣布分组名单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接话问道:“哪个是李德生?”毛泽东在延安时,曾化名“李得胜”。现在听到与“李得胜”谐音的“李德生”,也许毛泽东感到分外亲切。

周恩来向毛泽东介绍道:“李德生同志是十二军军长,现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委会主任。”紧接着,他向李德生招手道:“请你站起来。”李德生立即站起来喊了声:“到!”又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敬了一个军礼。

毛泽东微笑着问道:“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同志?”接着,他又问:“你是哪里人?”“报告主席,我是河南新县人。”李德生回答道。周恩来问:“与许世友是一个县的吧?”“德生同志和我是一个县的。”坐在李德生前边的许世友接话答道。

毛泽东又问:“你今年多大年纪?”“52岁。”李德生回答。毛泽东向大家说:“我看安徽的事情办得不错。我们不是通报了他那个芜湖吗?芜湖整得不错嘛。那个芜湖问题可复杂了。”他又转问李德生:“你们是怎么搞的啊?”“就是大造舆论。”李德生的话引起了与会同志的一片笑声。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这次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举行的,因而有着明显的“文化大革命”的“左”的色彩。李德生在党的九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在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九届一中全会投票选举后,当周恩来宣布选举结果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又一次点名:“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周恩来示意李德生站起来。李德生摘下军帽,立正站好,让毛泽东仔细端详。毛泽东眯起眼边看边问:“多大年纪?”李德生回答说:“53岁。”毛泽东两问年龄,可见李德生已在他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当年7月,李德生调北京工作,先任职于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同时仍兼任安徽省第一书记和南京军区副政委。

“九一三”事件前夜坐镇空军指挥室

1971年9月12日中午,毛泽东南巡返京,在丰台站下车。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周恩来亲自指派李德生秘密到丰台火车站迎接。这时,毛泽东已经对林彪叛党行为有所估计,他告诉大家要提高警惕,防止分裂党的行为,并让李德生从北京军区赶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周恩来主持的一个小型会议,讨论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进行到晚上10点多钟,突然,工作人员把周恩来请出去了。周恩来总理一直在电话间没有回来,会议讨论停了下来。

直到午夜12点过后,总理把李德生叫到电话间,告诉他,零点32分林彪于北戴河乘坐三叉戟强行起飞,指示李德生立即赶到空军控制室,代替总理坐镇指挥。

在空军作战值班室,李德生紧张地注视着雷达屏幕,并不断地将林彪所乘飞机的位置、高度、方向等情况向周总理报告。眼看亮点缓缓向北移动,消失在承德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间,李德生立即打电话向总理请示处置办法。总理说:“已请示主席,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事后,周恩来说:“当时情况不明,我们派德生同志去空军,他是只身入虎穴,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结果还是我们胜利了。”

1973年8月,党的十大在北京召开,李德生以他独特的经历走上了党的副主席的岗位。

李德生成为党的领导人,无形中在江青一伙通往最高权力的道路上树立了一道屏障,成为江青一伙忌恨的对象。“批林批孔”运动中,“四人帮”把矛头指向了李德生,搞所谓“放火烧荒”。1974年9月间,在一次会议上,“四人帮”强迫李德生承认“推行林彪路线,上林彪贼船”,诬蔑他为“大军阀”、“大党阀”。

李德生到沈阳后,由于江青等人的干扰,从1974年初到下半年整整半年,没有任何党内职务,直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直接过问,他才担任了沈阳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事实上,江青一伙的影响无处不在,李德生那时成了有位无权的“冷板凳”书记。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正式发文为李德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您通过私信平台向我们提问,具体说明您所需要的法律问题的事实以及问题,小编将竭力为您解答,但意见仅代表小编个人意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