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特雲是科學家假設的,所以不能說真實存在,這是一個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其內部有大量的彗星和其他天體組成。科學家認為,奧爾特雲是50億年前形成的,那個時候太陽系還處於形成初期,星雲殘餘物質就聚集於此,以球體的形狀包圍著太陽系。對於奧爾特雲概念的提出,這是源於對彗星的研究。因為在百年之前,大約在1932年,愛沙尼亞的天文學家發現彗星可能是來自太陽系外圍的星際雲團,於是結果軌道計算髮現,太陽系內部的引力場及其他因素不可能讓這麼多的彗星保留,因此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彗星來自太陽系邊緣,或者之外。

不可能有唯一一顆彗星能夠周期性來往太陽系及太陽系外圍,在這個前提下,天文學家推測在太陽系的外圍有一個超大範圍的物質群,稱之為星雲可能不行,因為太陽系已經形成了,脫離了星雲階段。能夠不斷地形成新彗星的地方就被認為是奧爾特雲的位置,大約在1光年之外,這就是奧爾特雲的來歷。

科學家認為奧爾特雲沒那麼神秘,但後來發現就連構成奧爾特雲的那些天體也是在距離太陽很近的地方誕生的。後來這些天體因引力作用被甩了出去,才形成了奧爾特雲。而之後,成為奧爾特雲組成部分的天體由於距離太陽較為遙遠,很容易受到銀河系引力場以及附近恆星引力場的干擾。這些干擾會使得一部分天體進入內太陽系,成為長周期彗星。


奧爾特雲所謂的球體,薄厚不是均勻的(好像暴露了什麼),接近黃道面的地方比較厚,遠離的地方薄一些。奧爾特雲只是接近球形而已,主要原因是離你們的恆星(太陽)太遙遠,引力不足,物質分布接近於宇宙彌散物質。奧爾特雲球體的頂端物質更稀薄,氫元素和電離物質相對較多,是進入太陽系的高速通道,請參考前些日子進入太陽系的那艘直徑400米的ギシ人飛船。沒有人從黃道面航行進入太陽系的。

10月,飛船從高速航路進入太陽系布置了一顆通訊器後離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