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小龍女5505 」的邀請!

計算戰功,如果是士兵的話以斬首為功,將軍的話以破敵為功,統帥的話以達成政治目的為功!

李牧、蘇定方、徐達都是統帥,要評比他們的戰功,就得看他們每一次指揮戰爭是否達成了政治目的。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作為一個統帥,首先要考慮的是能否達成既定的戰略目的,完成政治任務,其次纔是戰爭的勝利與否。完成了政治任務,即便戰敗了,也是成功的。沒有完成政治任務,即便勝利了,也是失敗的。

作為統帥,達成了政治目的後,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增加自身力量為功!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平定外族的戰功在於趙破匈奴之戰,殲滅了十萬餘匈奴人,滅襜襤、破東胡,收降林胡。這次戰爭之後,匈奴人口大減,無力南侵,確保了趙國與秦國爭霸時無後顧之憂。同時,安定了陰山河套的生產秩序,使得當地百姓能夠安心生產。

李牧的戰功:政治目的達成,殲滅敵軍十萬,滅掉了對方附屬部落一個,收降一個。

蘇定方,唐朝名將,平定外族的戰功在於唐滅西突厥之戰、開拓西域之戰、唐滅百濟之戰。這三戰是蘇定方作為統帥進行的戰爭,其它的戰爭蘇定方都是將領,例如北擊頡利、援救新羅、五百破陣。

蘇定方的戰功:政治目的達成,將敵軍滅國,開拓了疆土。

徐達,明朝名將,平定外族的戰功在於推翻元朝之戰。1376年,朱元璋命徐達為主帥,統兵二十五萬北伐。先是攻破大都,推翻了元朝;其次是大敗王保保所部,收取山西;再次破寧夏,收東北,最後出塞伐北元殘餘勢力。出塞伐北元失利,唯一的敗筆。

徐達戰功:政治目的達成,推翻了元朝。先後殲滅招降元軍數以百萬計,基本上打掉了元朝再起的可能。

為此,這三大名將的戰功排名,也十分地清晰。蘇定方第一,徐達第二,李牧第三。

蘇定方無論作為將領還是作為統帥,在對外族的戰爭中都立下了卓越的戰功,滅國二十餘,其戰功排第一。

徐達推翻了元朝,達成了政治目的,在殲滅敵軍數量上無論再多,也無法與蘇定方的滅國二十餘的功勞相提並論。所以排在第二。

李牧擊敗了匈奴,穩定邊疆的生產秩序,達成了政治目的,但是殲滅敵軍只有十萬餘,數量上無法與徐達相比,更不能和完成滅國的蘇定方相比。所以排第三。


所謂武功,有以一時論者,也有以萬世論者。所謂一時武功,如宋武帝劉裕,北伐中原,天下無敵。但凱旋不久中原便又淪喪。所謂萬世武功,如秦始皇,如漢武帝,一旦開疆拓土,就是漢族(中華)的勢力範圍長久拓展,後人至今至今。

李牧,殺匈奴十餘萬,拓地千里。匈奴嚇得十餘年不敢南下。

蘇定方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徐達領數十萬健卒北伐,將元人逐出中原,開創大明近三百年基業。

總體而言,徐達不但開疆拓土,還為大明開國奠定基業,《明史功臣傳13》稱徐達為明開國功臣第一。在這三人中同樣功居第一。李牧和蘇定方,同樣有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但李牧打的是強盛時期的匈奴,當時華夏一族與夷狄在北方爭奪地盤,勢均力敵。李牧一舉為華夏掙得大片土地,而蘇定方打的是西突厥,百濟,高句麗,後兩個國家實力與大唐不同同日而語,西突厥雖為幅員遼闊的大國,但經過大唐多次打擊,實力大減。所以,根據對手的強弱,李牧排第二,蘇定方排第三。


李牧,應當是戰國最傑出的軍事家,是與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名將比都不遜色的奇才。他北擊強大的匈奴,使匈奴幾十年不敢越過趙長城。最令人佩服的是他率領長平之戰後的為數不多的老弱病殘組成的殘兵敗將,竟然抵擋住了百萬秦軍的虎狼之師,迫使敵人無計可施,不得不用離間計除掉他。他在,不僅趙國不會亡國,秦國也無法統一天下。另外,他的忠誠也令人肅然起敬。以他的才能和名望,投奔獨霸天下的秦國,必定會受到重用。而且在當時的天下,英才紛紛投秦,已經稱為一種時尚。但是李牧寧死不背棄趙國,最後因趙王聽信讒言,被迫害而死,成為悲劇英雄。


謝謝邀請,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軍事家,和白起,王剪,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他是戰國未期趙國唯一名將,有李牧死,趙國亡之說,他是中國戰爭史上唯一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戰例,但他後來被陷害至死,趙國自毀長城,李牧不死,秦始皇難以滅六國統一天下。大唐邢國公蘇定方,是唐初傑出的軍事家,但是英雄就會被陷害,從大唐貞觀四年,蘇定方的人生目標就是為了大唐的版圖擴張而奮鬥,他一生戰功赫赫,破東突厥,滅西突厥,平西域,滅百濟,伐高句麗,定突蕃,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將大唐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向東擴展延伸到朝鮮半島南部。徐達大明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官至太傳,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太傅,封魏國公,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死後功臣廟為大明開國第一功臣,位於大明開國六王之首。朱元璋誅殺功臣,徐達算是得以善終。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依功徐達第一李牧第二蘇定方第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