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在近地小行星(101955年)本奴的表面發現了大量含水礦物的證據

一個由西南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近地小行星(101955年)本奴的表面發現了富含含水礦物的證據。利用美國宇航局奧西里斯-雷克斯號宇宙飛船環繞這顆小行星的早期光譜數據,研究小組確定了一種類似於碳質球粒隕石的紅外特性。

“科學家們對Bennu的組成很感興趣,因爲類似的物體可能在地球上播下了水和有機物質的種子,”SwRI的維多利亞漢密爾頓博士說。“奧西里斯-雷克斯的數據證實了之前的地面觀測結果,指出小行星表面的水化礦物發生了水化學變化。”

典型的行星模型顯示,大約46億年前,太陽系是由一個巨大星雲雲的引力坍縮形成的。太陽、行星和其他物體,如小行星和彗星,都是在坍縮的雲團中以物質的形式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這個過程被稱爲吸積。來自小行星的碳質球粒隕石顯示出吸積後與水和/或冰的相互作用的證據,從而導致產生水合礦物的化學反應。由於這些隕石和它們的母體形成於太陽系的初期,它們可能爲這些時期太陽盤中水的分佈、豐富和運動提供線索。

“在行星形成過程中,科學家們相信水是構成地球的許多化學成分之一;然而,大多數科學家認爲額外的水部分是由彗星和小行星碎片提供的,包括含水的碳質隕石,”漢密爾頓說。“這些隕石中有許多還含有生命起源前的有機化學物質和氨基酸。向地球輸送水的細節,以及太陽系早期不同的水冰存量這一更大的問題,都會影響我們對太陽系形成的看法。”

兩種類型的碳質球粒隕石,稱爲CI和CM球粒隕石,按重量計算含有百分之幾的有機化合物,有些還含有豐富的水,含量在10- 15%,在罕見的情況下高達百分之二十。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和水的存在表明它們沒有經歷大量的加熱。

漢密爾頓說:“由於在整個主要小行星帶中都發現了含有水合礦物的小行星,所以在碳質小行星吸積期間和之後不久,盤狀星雲中一定存在着大量的冰。”在2020年夏天,奧西里斯-雷克斯將接觸本努的表面,收集表面風化層樣本,然後返回地球。本研究中使用的光譜測量方法將在2023年本奴表面材料樣本返回地球時得到實驗室實驗的證實。

本奴表面的地質特徵表明,它是一個古老的碎石堆,受重力束縛,鬆散的碎片,遺留下來的遠古碰撞在小行星帶。從奧西里斯-雷克斯發回的這些以及未來更高分辨率的光譜觀測結果,將爲分析返回的樣品提供重要的背景資料,以便根據礦物分佈、丰度和組成的細節,評估本奴母體所經歷的水蝕變。

天文學家在近地小行星的表面發現了大量含水礦物的證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