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四大名著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共性”,那就是作者問題,雖說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都是公認的作者,但並沒有絕對的證據能夠證明,四大名著一定是出自這四位大作家的筆下,甚至說施耐庵究竟是真名還是筆名都存在爭議。因此,不少人都認爲《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都是一個人創作,因爲這兩部書之間有太多的傳承關係,比如關羽和大刀關勝,張飛和豹子頭林沖,這都是作者“欽點”的傳承,再者像什麼“病關索”、“小霸王”、“小李廣”等,都有古人的影子。因此說,《水滸傳》的作者,很可能是一羣有着紮實的評書話本基礎的民間藝人團體,我們才能在各位梁山好漢身上,找到很多古代名將的影子,畢竟借鑑其他藝術作品的成功角色,也是傳統小說普遍存在的情況,比如在講述嶽飛故事的《說嶽全傳》中更加明顯,岳家軍中很多重要人物,都是梁山好漢的後代。

梁山虎將之子:十二歲貪玩,竟被嶽雲訛上,只因他的玩具太生猛

最早登場的是菜園子張青和雙槍將董平的兒子,跟他一起的就是阮小二之子阮良,隨着這些鋪墊聲勢的梁山後代逐漸露面後,真正的大人物終於來了——梁山五虎大將之首,更是跟關公一脈相承的,大刀關勝之子,關鈴。這位將門虎子第一次登場是在他十二歲那年,而他在少年時期,就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倒不是說他的形象,畢竟關家英雄的形象也都大同小異,都少不了紅馬青龍刀,紅面綠戰袍。不過關鈴更厲害的地方在於,他手裏玩的“玩具”實在是太特殊了,特殊到很難有第二個孩子敢玩着東西。什麼呢?一隻活蹦亂跳的斑斕猛虎!十二歲的孩子,揪老虎尾巴玩,給老虎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事兒,您聽說過嗎?更誇張的是,這老虎可不是關鈴家裏養的,而是純粹山中野生的百獸之王,故事這麼設定,其實也就是爲了凸顯關鈴的超強能力和勇氣。

梁山虎將之子:十二歲貪玩,竟被嶽雲訛上,只因他的玩具太生猛

可是話又說回來,一般這樣的孩子,也都是比較單純,甚至是比較好糊弄的,畢竟他可以單純到連老虎都不怕,對於很多人情世故不太懂,也很正常。關鈴恰好就是這樣一個人,就連只比他大一歲的嶽雲,看到他在“玩”老虎的時候,都對他動起了“歪”心眼。因爲嶽雲當時是要投奔兩軍陣前,到父親嶽飛那裏效力,他隻身一人走的着急,胯下的戰馬並不是什麼太好的品種,所以當他第一次看到關鈴的時候,雖然不知道眼前這個孩子是誰,但是一眼就被山下的那匹赤炭火龍駒吸引住了,這麼出色的寶馬良駒,很有可能屬於那個玩老虎的孩子,於是嶽雲就開始了對關鈴的“訛詐”。

梁山虎將之子:十二歲貪玩,竟被嶽雲訛上,只因他的玩具太生猛

只聽嶽雲一聲大喊,叫關鈴住手,別在欺負自己養的老虎了,這樣一來,關鈴也是一愣,順手將老虎扔給了在山下的嶽雲,可這樣一來,老虎就被摔死了,自然也給了嶽雲藉口。他厚着臉皮跟關鈴說,自家的老虎被摔死了,拿馬抵命!關鈴也真是那種天真直率的性格,一聽嶽雲這麼說,根本不去分辨其他的,只是告訴嶽雲,馬不能給,要別的可以商量,要馬只有一個條件,戰勝自己就好。嶽雲也沒想更多,又自信自己的本事,便答應了這個條件,等關鈴一亮傢伙,青龍偃月刀,這要是換上有經驗的大將,也都能猜個差不多,可是嶽雲那時歸根結底也是個孩子,倆小孩就這麼稀裏糊塗地打擊來了。可別看打架的原因糊塗,但是功夫一點都不糊塗,一個是梁山第一虎將的兒子,另一個是南宋頭號英雄的後代,兩位小英雄刀來錘擋,錘去刀扛,打了一天,沒分出勝負,後來兩個孩子打得又累又餓,都收招住手。

梁山虎將之子:十二歲貪玩,竟被嶽雲訛上,只因他的玩具太生猛

看到關鈴要回家喫飯了,嶽雲一把攔住了對手,說沒打出輸贏,這麼走了,馬怎麼辦?關鈴當然不想給馬,便說可以把押給對方,嶽雲自然不同意,關鈴一見如此,索性騎馬走了。嶽雲的馬本來腳力就不夠,又累了一天,怎能追得上赤炭火龍駒?隻身覺得這一天累夠嗆,白忙活一場,有點上火,但也沒辦法,只能找個休息的地方,就這樣他來到了山腳下一個大戶人家求助,這家的主人叫陳葵,一聽嶽雲自報家門,當然是敬重有加,更巧的是,陳葵竟然是關鈴的舅舅,關鈴的這身功夫都是跟陳葵學的,而陳葵也是盡得姐夫關勝真傳,所以關鈴才能那麼厲害。誤會一解開,兩個小英雄更加欣賞對方,索性拜了把兄弟,這樣一來,不用嶽雲“訛”,關鈴主動把馬送給了哥哥,到了後來,關鈴本人都毫無懸念地投奔了岳家軍,這對兄弟當然也留下了一系列精彩的英雄故事。

梁山虎將之子:十二歲貪玩,竟被嶽雲訛上,只因他的玩具太生猛

但本篇文字主要內容,還是講述的是梁山虎將關勝之子關鈴,在十二歲的時候因爲貪玩,竟被嶽雲意外地訛上了他的馬,而嶽雲訛馬的直接原因很簡單,不過就是看到關鈴敢玩老虎,就知道這小子本事大,但頭腦簡單好忽悠,可他最後卻累得夠嗆一場空。所以即便我們知道這個故事不是真實的歷史,可這其中的道理卻是可信的,看待其他人,千萬別被表面現象迷惑住,更不要自作聰明,以爲別人都不如自己,否則的話,很容易會因爲自己的盲目自大付出代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