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題中所謂的公田和私田應該指的就是周朝時期所盛行的井田制!

其大致就是用道路和渠道將一定面積的耕地分為九塊「田」,「井」字形狀,其周圍有經界,中間有水溝,阡陌縱橫,像一個井字。中間一塊叫做「公田」,周邊的八塊叫做「私田」。

這些土地都會交給庶民耕種,一家一塊,其中「私田」的收成全部歸耕戶所有,誰種的歸誰;而中間是公田,由周圍私田耕戶共耕,收入則全歸封邑貴族所有。至於周王室,則是從貴族手中再抽成!

當然,無論是庶民還是貴族都只是享有土地的使用權,其所有權都歸周天子。這便是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以,那些受封土地的公侯貴族們,會根據封邑土地的大小,向周王室上繳一定供奉!當然,周王室自己也有土地,那都是最好的!

這使得「井田制」成為了周朝分封制的經濟基礎!

當然了,這樣一種「公平分配」的理想主義經濟結構並不能長期存在,百姓的生產積極性不能提高,生產力上不去,制衡國家發展。

所以,到了急需強大國力的戰國時代,各國變法過程中,都將廢除井田製作為了一項國策!

比如秦國商鞅變法,魏國的李俚變法都是如此!

您好,我是白話歷史君,請多指教!


百姓靠私田生存,朝廷靠公田運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