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一直是銀行年報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隨着年報的披露,六大行高管的2018年薪酬狀況也揭開了神祕的面紗。

年報顯示,受政策因素影響,2018年,六大行中只有3位高管年薪破百萬。而各行最重要的董事長和行長崗位均不是各自銀行薪酬最高的。

大行薪酬詳解

先從“宇宙行”工行講起,自2009年登頂A股最賺錢公司以來,工商銀行始終蟬聯這一榮譽。然而作爲“宇宙行”的原董事長,易會滿的年薪(指“從所在銀行所獲得的稅前報酬合計”)卻是目前已知大行董事長中年薪中最低的,僅爲67.29萬元。同時,工行行長谷澍的年薪與易會滿相同,爲67.29萬元。

回首看建行的情況,建行董事長田國立的年薪比易會滿略高一點,爲71.13萬元。其餘幾位副行長的年薪均在60餘萬元。但建行高管們的年薪均沒有破百萬的情況出現,只有首席財務官許一鳴以99.24萬元年薪在高管中較爲領先。

再來看看交行,交行董事長彭純的年薪爲72.45萬元,是六大國有銀行中最高的。行長任德奇雖然是去年6月上任的,但從交行所獲得的稅前報酬也有37.56萬元。

同樣是去年6月上任,僅比任德奇晚半個月,中行行長劉連舸從中行所獲得的稅前報酬只有23.22萬元。而中行董事長陳四清的年薪也比彭純低,爲69.04萬元。

農行方面,農行董事長周慕冰的年薪較前一年增加了15.16萬元,爲70.39萬元。不過2018年,農行原行長趙歡調任國開行董事長後,行長一職暫由周慕冰代理。

今年剛躋身國有大行的郵儲銀行,董事長、行長空窗期已超半年。從年報上看,該行其它高管之間的年薪比較接近,基本在60萬元左右,平均薪酬爲60.217萬元。

3位高管破百萬

從2018年報數據來看,2018年,大行董事長、行長的年薪普遍在60萬-75萬元之間。

但是,華爾街見聞查閱歷史數據發現,2015年以前,國有大行的董事長、行長收入雖然也比股份制銀行低很多,但也基本在百萬之上。而這一數據從2015年開始就普遍“腰斬”至60萬左右的水平。

在六大行已公佈的高管年薪數據中,去年,六大行 “百萬”年薪的高管只有三位,較2017年減少2位,分別爲農行首席風險官李志成(116.39萬元)、工行董事會祕書官學清(114.84萬元)、工行首席風險官王百榮(113.56萬元)。

其中,李志成的年薪爲116.39萬元,是2018年六大行高管中年薪最高的。而同是首席風險官,且還擔任建行副行長的廖林,其年薪爲86.9萬元。

在六大行中,年薪排名第二位是工行董事會祕書官學清。儘管較上年減少了5.05萬元,但官學清的年薪還是達到114.84萬元。

年薪排名第三的王百榮同樣來自工行。王百榮的年薪爲113.56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53萬元。

梳理年報,大行“高管薪酬最高者往往是首席風險官、首席財務官或董事會祕書等高管。

例如工行年薪最高高管爲董事會祕書官學清;農行年薪最高高管爲首席風險官李志成;中行董事會祕書梅非奇以年薪75.75萬元坐上了中行高管薪資榜第一名;建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拿到了2018年行內高管最高年薪99.24萬元。

在交行,去年5月從北京分行行長升任總行副行長的郭莽拿到了行內高管最高年薪92.3萬元。不過,有趣的是,雖然在職位上有所上升,但郭莽獲得的年薪和前一年相比,也還是少了11.75萬元。

德勤:六大行高管薪酬偏低

有意思的是,關於大行高管薪酬,外界也有很多關注。德勤中國曾發佈《中國六大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實踐研究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爲,六大商業銀行高管薪酬偏低。

《報告》指出,受‘限薪令’影響,2015年之後,六大商業銀行執行董事的薪酬從110萬元平均水平,下降到了約58萬元。而2017年年報顯示,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執行董事薪酬卻是六大商業銀行執行董事薪酬的9倍多。

同時,六大商業銀行高管中均有安排和選聘職位,包括首席風險官、董事會祕書、總審計師、首席財務官等,這些職位不受“限薪令”限制,薪酬則比銀行董事長、行長高出將近一倍。而六大行高管的薪酬和其他上市銀行比也有很大差距。

德勤中國認爲,未來“限薪令”的適用範圍或可縮小,市場化選聘的職位或可擴大;通過優化中國六大商業銀行執行董事與高管人員的薪酬結構,試點與長期業績掛鉤的激勵工具等,進一步促進高管人員在風險承擔和業績之間的平衡追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