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紐約時裝周又怎樣?母親依然不滿他只是個裁縫

來自專欄 iBrandUp 鮮花盛開

曾經我看時尚,是以一個娛樂看客的姿態。輕易就將之與紙醉金迷,活色生香聯繫起來,直到進入設計行業近距離去了解設計師呈現每個作品要付出的心力,那些表面看似感性,實則背後需要大量瑣碎繁複的工作外人看不到。

嘗試透過採訪視頻集群解讀,串聯零散的網路信息,以呈現一個較為完整的Phillip Lim林能平,2018紐約時裝展的華裔服裝設計師。或許你碰巧知道的那隻賣翻全球的手袋,Pashli,就是出自他手。

圖片自Phillp Lim官網

移民群體如果不是本身帶著雄厚的財力資源,除了要面對全新的文化和迥然不同的環境之外,還要面對種族歧視,這種最微妙而又艱難的心理對抗。第一代移民的後代,最常被要求的就是學高薪穩定的商科,而不是學費更加高昂的藝術類科目,林毫不例外的選了會計。

在採訪里林說,學會計時,每次看到課本中的一堆數字,不自覺只想拿起筆描繪著隔壁同學的衣著,在一筆一划之間,才發現了自己可能天生就是要設計衣服包包的,便開始選一些服裝相關的課程,但他的父母親都非常反對,甚至沒有出席他的大學畢業典禮。

母親是工廠的裁縫女工,為了補貼家用,一天工作超過二十小時,她終其不解,兒子為什麼要放棄畢業就能有穩定工作和高薪的商科,選擇自己為了生計不得不做的裁縫。

當林告訴她已經輟學了的那一刻,她的眼淚奪眶而出,舉起自己的雙手對兒子說:這已不是一雙女人的手,上面充滿血和淚。我做的一切是為了工作,而努力工作是為了你,我希望讓你有機會成為Somebody/出人頭地,但你現在卻告訴我,你想成為像我這樣的Nobody/裁縫?

林不是不懂母親的苦心,更不是刻意要違背。他非常理解,在當時的環境下,時尚根本離他很遠,只剩下生存。只是幸或不幸地,他從小就對服裝感興趣,五六歲就開始打點著裝,還請求母親按照自己喜歡的款式或長度修改衣服原有的線條,長大後更沉溺復古二手衣的美感,並為19世紀的經典美麗感到著迷。

孤注一擲,也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林走上了設計這條路。

2006年,林的服裝品牌還小到沒秀可走,只能辦在一個小小的展廳里,沒有氣派的場面和適合服裝的光源,卻沒有阻擋他的才華透過雜亂的這一些釋放出光亮,被美國版VOGUE雜誌總編Anna Wintour一眼看到。

她對那時還籍籍無名的林說:我們會對你的服裝有很好的報道,你一定會成功。如果敲不到模特走秀,打給我,我幫你搞定。Anna犀利的眼光,精準得可怕,不愧為《穿Prada的女魔頭》電影里的原型人物。

2005年,林能平和他的合作夥伴周絢文創立了服裝品牌3.1 Phillip Lim,以白玫瑰作為標誌;2010年 - 2018年,林能平的服裝成為全球各大時裝周常客。

圖片自蘋果日報

林用餘生所愛的事業,試圖向父母證明,服裝設計師並非無用之人。但每個家庭背後都有讓人未盡的遺憾:不支持他追求時尚夢的父母從未出席觀賞他的時裝秀,如今父親已經過世,希望有一天母親能看到他的努力和成就,並改變心意。

林的父母兩次移民都跟戰爭有關,動蕩的人生或許有我們無法輕易感知到的不安,他們太希望兒女們能過從容、安穩的日子。父母之心,全天下都一樣。

iBrandUp

2019紐約春夏時裝周正在進行中(2018.9.5-2018.9.12),我的朋友池煒從作品用色規律上,對Phillp的作品進行了數據化解讀 ↓

1

運用爬蟲技能,收集設計師作品圖片,再簡單敲一行代碼將所有圖片拼成以下這張大圖

2

通過演算法將服裝進行單體抽離,即非人工摳圖

3

提取顏色,並將其可視化,這就是設計師的用色規律啦

延展篇

通過數據演算法,服裝設計師可以更精準的匹配服裝與不同膚色的模特 ↓

從圖片里分別提取膚色及對應的服飾顏色,形成配對的數據集

商業應用:

服裝設計師根據數據生成色系搭配結果,為模特挑選更有表現張力的服裝;

或者

基於膚色為客戶推薦適合的服裝。


微信訂閱號:鮮花盛開iBrandUp

我寫人,寫跨界,寫我所見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