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聚(1304)、亞聚、東聯和中纖等乙烯衍生品生產廠,面對中油6、7月原料合約供應價連續調漲,在產品行情回檔下,利差恐被壓縮。

中油主管表示,自今年3月開開始,包括臺塑化在內的臺日韓及大陸地區有多座輕裂廠進入歲修期,快速拉動各項石化基本原料現貨行情上揚,以近一個月來看,乙烯現貨由每公噸1,335美元漲至1,400美元,漲價65美元。

其次,在輕裂廠上游石油腦方面,因國際原油的反彈走勢也帶動石油腦走高,由每公噸624美元漲至663美元,上漲41美元。

中油因對下游各廠的石化基本原料計算方式,主要依據各種原料的現貨價格和石油腦成本變化,透過各項加權比重進行結算,乙烯合約供應價正調漲反映。

市場人士指出,依據公式結算,中油6月合約供料價調高每公噸逾30美元,漲幅約2.6%;而7月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漲,初估起碼有每公噸20美元的漲價空間。

法人指出,中油原料供應價上調的同時,反觀下游衍生品行情普遍呈現回檔情況,勢必牽動各業者這兩個月的獲利表現。

以作為塑膠袋和塑膠製品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為例,近月跌價每公噸60美元;另其他兩種品項LLDPE和HDPE也各有每公噸20至55美元降價,不利相關業者營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