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三國演義》成書於明朝初年,它是一本小說,作者羅貫中,並非考古學家,所以書裡面有很多文學手法創作的成分。

事實上,張飛使用的並非丈八「蛇矛」,他使用是一種叫矟矛的兵器。就是三國演義里曹操喝醉酒作詩時,手裡拿的那種矟矛。

根據正史《三國志》記載,張飛在長坂坡時曾「嗔目橫矛」 ,可見張飛使用的是矛類兵器無疑,在他所處的東漢末年,有一種為丈八矟矛的重兵器,就是著名的馬矟。

這種重型騎兵長矛,身長一丈八尺,也就是四米多。這就顯得這種長矛相當細長,如蛇一般。所以也有俗稱其為蛇矛的。但後世人沒有搞清楚的是,蛇其實比喻的是細長的矛身,而並非三國演義里想像的其矛頭呈現少見的曲蛇張口的形狀。

我們再來看一下關羽張飛究竟是如何疆場作戰的。《晉書》記載了一位名叫陳安的猛將的作戰方式,他左手七尺長刀,右手執丈八蛇矛,近則刀矛俱發,遠則弓箭左右馳射。這位陳安所處的東晉,距離關羽張飛的三國時代不到百年,很顯然,這才是歷史上關羽張飛真正的作戰方式。近身用長刃大刀破甲,重型長矛刺擊,遠距離就用弓箭射敵。

不僅張飛使用的是長矛類兵器,就連關羽使用的也並非青龍偃月刀,也是長矛類,長柄刺擊武器。

《三國志》記載關羽斬顏良,說他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這裡的刺,指的很可能就是一種長矛類兵器用法。

其他古籍上也有過關羽所用兵刃的記載,南朝梁時的陶弘景所撰,《古今刀劍錄》記載:蜀主劉備,以章武元年……鑄八劍,各長三尺六寸,一與關羽,一與張飛,一與趙雲,又有關羽為先主所重,自采都山鐵為二刀,名曰「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關羽所用的這種刀,應該是漢代著名的長刃環首刀。當然關羽這樣的萬人敵,所使用的不會是普通的短刀。而正是類似於典韋所用的那種長刀,而不是長柄刀,這也正好對應關於萬人敵的稱呼。

長柄刀,宋代才出現,明代也才大量裝備,三國時的兵器多以矟矛和長刃刀為主,所以關羽的馬刀隊還比較靠譜,趙雲的槍也還算貼切。關羽和張飛則太過於誇張渲染。而丈八蛇矛也自然並非張飛獨有,而是歷史上廣泛使用的一種重型武器。


謝邀。

據說,張三爺之前是個屠戶,專門殺豬賣肉的。抓豬的時候,得用棒子把豬打暈。把豬殺完了,還要把外邊的厚皮脫開,這個就是個技術活了。先用一個鐵扦子從豬屁股附近捅進去,再在裡面劃拉一下。用嘴從這個口子往裡面吹氣,把豬皮膨開。你看,這職業練就了三爺後來的本事。

打造兵器的時候,三爺就在原來鐵扦子的基礎上,加長。變成了丈八蛇矛,用著順手。

後來,當陽橋上三聲大喊,嚇退曹操大軍,也是當時吹豬皮練的。我們這還有句俗話:殺豬吹屁眼子,外行啦。有點粗俗啦哈。

以上,完全是搞笑的,您就看一樂呵!


張飛的武器丈八蛇矛是《三國演義》等小說的杜撰,歷史上並沒有。

蛇矛這種武器,三國時期的冶煉技術是造不出來的。

張飛用的武器可能是矛或者槊,但不可能是丈八蛇矛。


自己發明的,據說是張飛為了躲避追殺把武器的頭擰成一個花來掩飾他自己學的武功套路,然後為了紀念他的師傅曾經的恩情在她家後花園種了一個桃樹林才有了以後的桃園結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