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我國歷史上的一部志怪書籍,其中包含了上古時期的各種神話故事,像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等都在《山海經》中有記載的。但是《山海經》的真實作者目前是無從考證了,而根據小編所知《山海經》的出處有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一本雜書,記錄了古代的各種志怪內容、地理地貌內容、人文歷史內容,大體是在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期的楚國、也有可能是巴蜀人所著,目前歷史上可查證的最早的版本是晉代郭璞整理編寫的版本。但是最初的版本作者目前還無法考證,僅僅只是範圍的概括了說是巴蜀人所做。

第二種可能,是大禹在《皇帝中經》看到的記載“在九嶷山的東南有天柱,號稱‘宛委’。天柱用文玉作基礎,它的上面用磐石覆蓋。在天柱上,有青玉寫成的文字,並且用白銀編織其中。”大禹從《皇帝中經》中得到的啓示,便去東方巡狩,當大禹到達衡山的時候發現了天柱,大禹便讓隨從在天柱附近休息。在大禹休息的時候來了一個穿着紅色衣服的男子,這個男子告訴大禹,讓他回去齋戒三個月在來天柱的位置。就這樣大禹齋戒了三個月後再次達到天柱,這次大禹來到天柱之後在天柱附近發現了一本書,按照這本書中的記載大禹走遍了九州大地,並且把書中的內容全都記錄了下來,這就是後世的《山海經》。

還有一種可能,古代前人認爲《山海經》是由大禹、伯益、夷堅三個人所撰寫了,流傳到後世經過西漢時期的劉向、劉歆校對,才形成完整的書籍體系。《山海經》不僅僅是一本荒誕的奇書,還是一本記錄了古代神話學、民俗學、宗教學、歷史學、科學以及文學的一本著作。《山海經》的內容記錄了我們祖先的智慧,也告訴我們在很久以前人們就已經開始注重學術的研究了。

至於《山海經》的作者目前是無從考證了,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對於《山海經》的研究,小編由於好奇也看了一段《山海經》的內容,數中記載的與現在的地理地貌對比,可以想象古代人描繪大好河山的樣子,重要的是書中記載的很多地理位置與我們現在的衛星地圖完全吻合,就是在很久以前人們沒有航拍技術所記錄的,就拿這一點來說,能做到如此精準的記錄山川河流、地理地貌就足以證明古代先民的智慧是多麼的高超。

對於歷史遺留的問題我們不一定非要去刨根問底,但是歷史留下來的文化我們還是可以去研究學習的,一本書不僅僅只看表面的志怪故事,更要看的是注重所寫的內在內容,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我們的國家是如何經過時間長河而發揚至今的。那麼你覺得《山海經》的作者是誰呢?你怎麼看待這本奇書呢?留下你寶貴的意見就是對小編最大的認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