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需說明一下,建立夏朝的是大禹的兒子:啟。

接著,我再來回答:和大禹同時期的西方,在幹嘛呢?

答案是:當大禹在忙著治水時,西方在忙著造一條大船,那條大船的名字叫:諾亞方舟。

同樣是面對洪水災害,東西方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選擇了治理河道,就地改善居住環境,非常有建設美麗家鄉的味道。

但是,西方人卻選擇造一條船,試圖坐船逃避自然災害。

從大禹治水和諾亞方舟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網路圖片

第一,中國強調「天人合一」,西方則直接「趨利避害」

當洪水來臨時,大禹把洪水當成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在總結了他父親治理洪水的失敗經驗後,採取了與他父親相反的方式:「疏」而非「堵」,最終戰勝的洪水災害。這也說明,中華民族在面對災難時,相信人定勝天,穩打穩紮的文化傳統。

而當時的西方人則相信上帝,當洪水將要來臨時,諾亞靠得到上帝的啟示,才去造「諾亞方舟」。在災難面前,他們更相信神,而非人類本身的力量。當洪水來時,在治理洪水和坐上大船之間,他們覺得坐上船離開更穩妥。說白了,這裡不行,那就換個地方生活。

網路圖片

第二,中國強調「自然發展」,西方會選擇「重新開始」

同樣是要面對洪水災害,大禹時代的中華民族為了傳承薪火。一代代人都努力治理洪水,一方面是為了自己這一代人能夠過上平安日子,最重要的還是為了子孫後代能萬世太平,不受洪水的欺凌。

諾亞時代的西方,卻把洪水災害歸結為神的懲處。因為人類惡行太多,所以神要懲罰人類,把人類全部毀滅,重新洗牌。

中華民族相信人類是善良了,所以人類自己可以通過反省,提升對自然的認知程度,來改善宇宙中,包括人類自身的惡行。而西方人,則很片面,很極端地認為,只有毀滅才能重新開始。所以,中華民族,強調中庸之道。而西方人,更強調個性發展。

網路圖片

第三,中國強調「眾志成城」,西方偏向於「英雄主義」

同樣是面對洪水災害,我們可以看到大禹和他的子民,團結一心,一起抗洪。而且,這種精神是從祖先那裡繼承過來的,也就是說,大禹的父親也是這樣做的。中國人相信,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而且善於傳承和打持久戰,「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佐證。

而諾亞則沒有心思和大自然去做鬥爭,他只是因為得到了神的啟示,就一定要抓住機遇。當然,西方人也有持之以恆的精神,畢竟諾亞造諾亞方舟也是不容易的,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不行。

但是,諾亞的行為,體現出來了個人英雄主義精神。在災難來臨之前,只有諾亞堅信災難會來。因此,從「諾亞方舟」的故事,也反應出西方人強調個性發展的特點。

總結起來講,從「大禹治水」和「諾亞方舟」和故事來看,能看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都值得相互參考學習。


春秋之前的史書稱大禹為「禹」而不是「夏禹」,從啟開始才被稱為「夏後」,由此看來,夏朝的創建者應為大禹之子啟。進入正題,公元前2070年,華夏大地上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建立,華夏進入青銅時代。

(夏啟)

同時期的世界其它文明有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化,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及愛琴海地區的米諾斯文明,而米諾斯文明正是古希臘文明的先導之一。下面分別介紹一下同時期的其它文明狀況。

同時期的古埃及文明

夏朝建立時的古埃及文明處於埃及第十一王朝統治末期,之前的埃及已歷經十朝共一千多年,期間總共產生了近六十位國王或法老。此時的埃及是由因提夫二世統治,他正在與第九王朝和第十王朝進行戰爭,二十年後其孫子統一埃及。

埃及的階梯金字塔出現在第三王朝,距此時已有最少六百年歷史,而修建金字塔的鼎盛時期是出現在據此五百年前的第四王朝。此時的埃及在建築、文字和宗教方面是處於同時領先的地位,尤其是金字塔的修建,堪稱文明的結晶。

(古埃及文明)

同時期的哈拉巴文化

夏朝建立時的印度河流域處於哈拉巴文化時期,這一文化處於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時代。從進入文明時代的四要素來判斷,哈拉巴文化還沒有上升到文明的程度,可以說是即將進入文明時期,這主要是出土文字太少且無法解讀。

根據出土的遺址來看,哈拉巴文化有小村落和城市,有瀝青鋪成的浴池以及複雜的排水系統。哈拉巴文以農業為主,人們以小麥、豆類為主,沒有種植水稻。他們已使用大量的青銅器,沒有發現禮器,所以是否進入文明還有待商榷。

(巴比倫文明)

同時期的古巴比倫文明

夏朝建立時的兩河流域處於古巴比倫文明的烏爾第三王朝統治時期,這個王朝是由蘇美爾人所建立。烏爾納姆國王能征善戰,他在夏朝建立前四十年就統一美索不達米亞,他頒布的《烏爾納姆法典》是現存最早的成文法之一。

這一時期處於蘇美爾人最後的輝煌階段,兩河流域的君權神化也是由此開始的。烏爾納姆在位近五十年,期間建立了巨大的烏爾神廟,加強了中央集權。整個王朝隨著奴隸的增多,國力日趨衰弱,最終在七十年後滅亡。

(米諾斯文明)

同時期的米諾斯文明

夏朝建立時的西方文明處於米諾斯文明時期,它源自古埃及及小亞細亞,而考古學角度來講,米諾斯文明可以看做是亞非文明在地中海上島上的次生文明。米諾斯文明出現於古希臘,嚴格意義上講,米諾斯文明還夠不上文明的程度。

夏朝建立時,米諾斯文明正處於萌芽狀態,一百多年後才進入克里特文明時期,也就是西方的青銅時期。人們對米諾斯的語言所知甚少,有可能是用未破解的線性文字。這一時期的人們主要是以部落狩獵為主,出現少量的種植業。

除了希臘克里特島上次生的米諾斯文明外,其它的地區還是處於原始社會,以部落聚居的方式,通過狩獵來生活。城鎮、青銅器、文字和相應的禮器均沒有在克里特島之外的地方出現,四百年後的邁錫尼文明也是區域很小的島上文明。

(邁錫尼文明)

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統稱為愛琴海文明,它是一千多年後的古希臘文明的先導,而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直接的源頭之一,之後被古羅馬文明所延續。《荷馬史詩》中的許多神話都是出自邁錫尼文明時期。

其實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與西方文明並沒有直接的聯繫,邁錫尼人在毀滅掉米諾斯文明後,其建立的文明在之後也被多里安人所毀滅。至此,希臘又回到黑暗時代,直到公元前800年城邦崛起之後才再次進入文明時期。


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這個應該是出自西漢時期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所以夏朝也就是我們公認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朝也是一個世襲制的社會,大力發展農業,使人們的生活水平相較於原始社會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

標誌著文明社會的產生的另一個標誌就是文字的出現,甲骨文是普遍認為是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考古人員在距今4000多年的夏朝前期發現了文字,雖然至今沒有破解,但也證明了夏朝已經有了很高的華夏文明,而且,據記載,夏朝的青銅器和陶器水平在當時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領先了世界其它地方。那當時的西方世界又是什麼情況呢?

當時的歐洲正處於米諾斯文明,很多人認為這是古埃及人遷徙到歐洲後建立的文明,也是古希臘文明的前身,在這時期誕生了很多精美的壁畫,陶器等。還有世界最著名的古國埃及,古埃及人的智慧可以說不亞於華夏子孫,數學方面發明了十進位,熟練的運用加減法,有了三角學的基礎理論,開創了幾何學,並且穿鑿了精準的太陽曆法,把一年分為三個季節,一個季節分為四個月,這和今天的曆法幾乎沒什麼差別。如果說米諾斯文明是人類古代史上的一顆明珠,那麼埃及文明就是鑽石般的存在。

總而言之,在夏朝時期,西方文明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甚至已經有了比華夏文明還要領先的古埃及文明,但是隨著時代的變更,這些文明不斷消失。可以說四千年前,中古和古埃及不相上下,三千年前,中國和古巴比倫一樣人民生活幸福,兩千年前,中國和阿拉伯人一樣擁有雄厚的財力,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世界所有國家。可以說不管四千年前的中國如何,但是歸根結底可以總結出一句話就是,鐵打的中國,流水的西方!


在夏朝時期,西方文明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甚至已經有了比華夏文明還要領先的古埃及文明,但是隨著時代的變更,這些文明不斷消失。可以說四千年前,中古和古埃及不相上下,三千年前,中國和古巴比倫一樣人民生活幸福,兩千年前,中國和阿拉伯人一樣擁有雄厚的財力,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世界所有國家。可以說不管四千年前的中國如何,但是歸根結底可以總結出一句話就是,鐵打的中國,流水的西方!


夏朝來自於蘇美爾文明,最終於原住民融合(炎帝),有五個證據,一,車輪技術,黃帝稱謂軒轅黃帝。二,青銅器,三,這一點最直接,小麥來自於兩河流域。還有一點就是天地觀。五,時間連續,蘇美爾文明消失於公元前兩千年左右,由於蠻族入侵。夏文化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年左右。


可能西方還沒有文化,沒有進入文明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