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北京昌平區2019年“公益自然葬集體落葬暨公祭儀式”在天壽陵園隆重舉行。昌平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區已有超過萬份骨灰採用了生態節地安葬。

“和煦園”是天壽陵園專設的免費公益自然葬墓區。骨灰罈採用的是純天然礦物土精製而成的,入土後會自然降解,連同骨灰一同融入大地,迴歸自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入土爲安。

據介紹,這是昌平區舉行的第二屆自然葬集體落葬儀式。天壽陵園負責人介紹,自2017年清明節,該陵園率先在昌平區啓動“自然葬骨函”徵集活動以來,前來諮詢的市民越來越多。去年,該園也爲八位逝者舉辦了首次公益自然葬集體落葬暨公祭儀式。集體安葬儀式告別了傳統中使用香燭、爆竹等方式,而是舉辦了莊嚴肅穆又暖心入情的告別儀式。全鮮花式的景觀佈置,從告別儀式到入葬儀式每個細節都全心安排,是對逝者及逝者家屬的最大尊重,營造綠色、環保、節地、文化的葬式氛圍。目前陵園也爲自然生態葬實行全程免費安葬的福利措施。

除了自然葬,天壽領域今年還創新推出了骨灰立體葬的新形式——壁藏。壁葬設計獨特,採用下沉式花園式設計,設3層骨灰架。和傳統的立體葬相比,壁葬格位背後是自然土壤,可以提供300餘個“入土式雙穴墓位”。此外,該陵園還設計有“24孝文化牆”用於骨灰立體藏安葬,共120套雙穴墓位。

昌平區民政局副局長孟慶寶介紹,目前昌平區共5家經營性墓地和7家公益性墓地(堂)。5家經營性墓地中,景仰園、天壽陵園、佛山陵園都推出了自然葬服務,共可提供約1萬份骨灰安葬空間。

截至目前,該區已先後推出了壁葬、樹葬、花壇葬、環保葬、自然葬、骨灰牆等多元化節地葬,有超過萬份骨灰採用了生態節地安葬方式。未來,該區所有墓地都將開闢節地生態安葬區。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金可

監製:方芳、趙中鵬

編輯:田超

流程編輯:孫昱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