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十三

2014年,網大的概念被首次提出,經過四年的野蠻生長與優勝劣汰之後,網大領域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億,今年更是接連出現三部票房分賬破4000萬的網路電影,迎來網大的高光時刻。

如今BAT隊伍已經碼好,市場也早已形成了數家頭部公司擠站橋頭、頭部作品集中化的格局。在

網娛觀察(ID:wldygc2016)

看來,想在這樣的高壓競爭之中奪得頭籌,成為爆款,就必須具備出挑的商業IP體質與高工業標準。

隨著10月2日《狄仁傑之幽冥道》的上線,一方面搶佔頭部爆款的野心初露;另一方面,2018年網大下半場也正式打響。

據貓眼數據顯示,上映近一週,《狄仁傑之幽冥道》的累計觀影人次達到273萬,累計票房分賬達到680.6萬。截止至網娛君截稿,這部網大在愛奇藝的熱度達到了5037.在網大領域的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

 

當然,有這樣的成績除了國慶檔黃金周的加持,更有其來勢洶洶的充足準備。

花3萬塊做一張海報

用大片感拿下A類標準

從故事上來看,《狄仁傑之幽冥道》講述了大唐邊境發生了連環兇殺案,民眾夜間看到神祕兵團運送財寶,就連現場屍首也呈現「沙化」現象。武則天下令狄仁傑調查此案,而被臨危受命的狄仁傑在一邊躲避著暗殺一邊探尋著整個案件的真相,與前來尋親的李少俠一起調查案件攜手解密,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場顛覆大唐的陰謀逐漸浮出了水面。

另外,《狄仁傑之幽冥道》中還加入了一條愛情線,狄仁傑與月奴雖然在立場上站在彼此的對立面,可是幾個場景還是顯現了他們對對方的情意。狄仁傑擔心月奴被傷害而屢次前來救助,月奴最終也因心軟沒有殺掉狄仁傑,兩人沒有鶯鶯燕燕的你來我往,卻讓人感受到了難得的惺惺相惜之情。

劇情有跌宕起伏的設置,懸唸的鋪陳恰到好處,愛情線的加入也沒有矯揉造作之態,至少全片看下來,整體銜接得比較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網大的特效處理還是相當不錯的,表現屍體由血肉變成沙子的畫面也沒有尬點,讓人看到了片方在後期製作上的用心。

畫面的表現也值得點贊比心,後期調色用的是深藍冷色調,既符合故事懸疑的調性,又擁有人讓人耳目一新的大片質感。在調色千差萬別的網大市場,這部作品在畫面上能看出幕後班底的經驗與實力。

當然,這樣的工業標準,完全是因為背後強大的投資體量。放眼網大市場,大多數作品的投資額都在300萬-600萬左右,而《狄仁傑之幽冥道》的投資體量在1000萬,並且一張概念海報的成本都在3萬塊,從工業標準方面而言,這部網大的野心不容小覷。

如今每年愛奇藝能拿到A類的網大有100多部,想要打開頭部爆款市場,拿A是第一要義。看得出來,吾道南來為了攻佔愛奇藝的A類,下了不少功夫,從完成度而言,《狄仁傑之幽冥道》還是很有期望衝擊頭部爆款的。

不討喜的卡司+邏輯詬病

進階爆款之路怎麼走?

《狄仁傑之幽冥道》比同期上線的不少網大都更為優異,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坦白講,這部網大還是暴露出了不少問題。

在選角上,《狄仁傑之幽冥道》就被拖了一下後腿。雖然這部網大的男主白麪短須、穩重老成,很有唐朝官員的風采,但劉德華與趙又廷扮演的狄仁傑太過深入人心,以至於羅立羣版的「低配狄仁傑」很難被買賬。翻開網民的評論,幾乎都是一水地反對口吻,畢竟羅立羣身上的主角光環一點都不明顯。

除了男主角,其他的卡司陣容也難逃「深坑」,除了楊恭如扮演的天后雍容華貴,阿依古麗扮演的月奴顏值養眼之外,其他的演員都遭受了網友們的無數「人蔘」和「公雞」。狄仁傑的胖子跟班堪稱全片最大的bug,口齒不清的臺灣口音與浮誇的表情動作時不時就讓觀眾齣戲。

本應負責全片「少女心擔當」的李少俠,也在面癱演技上越走越遠,且不說他那飄逸的一縷劉海分分鐘逼瘋強迫症患者,就他那故作狠毒的眼神都詮釋了一個大寫加粗的尬。

so,不得不說,不討喜的卡司陣容,讓《狄仁傑之幽冥道》的羣眾緣略打折扣。

 

其次,我們一提到狄仁傑,就會想到徐克,這些年來徐老怪的「狄仁傑」系列雖然口碑不一,但至少在邏輯方面可以自圓其說。有了徐老怪的珠玉在前,《狄仁傑之幽冥道》在邏輯上的漏洞就顯得尤為突出。

例如本應成為全片腦力擔當的狄仁傑在破案上卻沒什麼貢獻,不少重要線索都是李少俠發現的,並且最終大boss的出場非常沒道理,看得人N臉懵逼。這種前後連接不清的畫風,很容易讓屏幕前的邏輯控們怒打一星。

不得不說,懸疑類型片是把雙刃劍,邏輯處理的細節化與專業化直接關乎最終口碑,很明顯,邏輯弊端是這部網大不能跳過的弱勢。

從電影最後「公主她被妖龍叼走了」的臺詞中可以看出,吾道南來還想再製作「狄仁傑」系列的第二部,如果想在下一部作品中提高評分與口碑,在邏輯和劇本上的處理maybe需要更加細膩。

入駐王牌IP

這部糅合古裝懸疑的網大你打幾分?

綜合各方面的表現,先來看網娛君給出的評分↓

其實在早年間,我們經常能看到網大市場有不少蹭IP的現象,例如當初《我不是潘金蓮》在院線上映之前,網路上就提前出現了《我就是潘金蓮》在內的不少網大。這樣的蹭熱度行為雖然確實能吸引眼球,可也在透支人民羣眾對於網大的好感度與信任度。

 

而經過有關部門的整改與全民的「口水式」監督之後,網大的發展也進入後半場,那些蹭IP的現象也越來越少,並進階到入駐IP2.0的時期。如今的網大市場,IP化的商業現象逐漸變得規範化與專業化,出現了不少通過入駐王牌IP而一炮打響的網大作品。

 

例如早期進入網路電影市場的項式兄弟(項水柳、項河生、項秋良)就完美入駐了「西遊」大IP系列,憑藉國民對於這個系列的高認知度,《齊天大聖·萬妖之城》便以出色的口碑與票房分賬成為網大的標之作。

與「西遊」系列有著同樣知名度的IP還有「狄仁傑」系列。縱觀網大市場,入駐這個王牌IP的網大作品至少已經有了10部,但表現卻是參差不齊。說到底,便是不同製作公司對於IP的挖掘深度與工業標準的呈現水平不同。

IP雖好,可如果沒有呈現出驚喜的成品,則容易被IP本來簇擁粉的口水反噬。

《狄仁傑之幽冥道》的製作公司是吾道南來,網大領域的新面孔,但背後的操盤資本卻不容小覷。這個公司由奇樹有魚創始人之一劉朝暉創辦,奇樹有魚則是網大行業最早、最資深的玩家之一。

 

轉入互聯網之前,劉朝暉在湖南衛視待了17年之久,做過時政記者,紀錄片,晚會,脫口秀,大型選秀,娛樂營銷等等。憑藉《花兒朵朵》、《快樂男聲》的營銷案例,劉朝暉將「小黃瓜」的名字在營銷界佔據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包括後來的《爸爸去哪兒》、《明日之子》等三四十個一線品牌的營銷團隊,或多或少都有著劉朝暉的「營銷影子」。

而《狄仁傑之幽冥道》作為吾道南來的首部作品,從上線開始就引發了業內人士的關注。吾道南來相中了「狄仁傑」系列自帶的懸疑感與羣眾基礎,雖然「狄仁傑」系列一直是市面上公認的「無主IP」,但片方依然從香港刊物裏買下了故事版權,從這裡可以看出,吾道南來是一個版權化意識很強的公司,這一點在喧囂的影視圈尤為難得。

《每週一鑒》往期回顧

鑒片| 五個男人和一個蘿莉流落荒漠時,到底會發生什麼?

鑒片|「親生兒子」被當作蹭熱度,《沙海番外之畫媒》怎麼了?

鑒片:低配版楊洋靈穿辣妹,古裝版《羞羞的鐵拳》腦洞有點大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羣 / 約稿

請聯繫

微信ID:

tingting1521380492   hanyang1515

    1028627745   649778177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