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主流觀點是衛青讓李廣走東道,迂迴包抄匈奴單於,沒想到李廣迷路了,給他機會他不中用,害的衛大將軍沒有抓住單於。最後畏罪自殺,全軍盡哭,也讓衛大將軍下不來臺。現如今李廣素封為「迷路侯」。

李廣到底是如何失道(迷路)的呢?

其實這就是一個冤案,只是李廣家人無力為李廣申冤,而揍了衛青一頓的李敢被霍去病射殺,武帝卻包庇罪犯霍去病,謊稱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內蒙呼格吉勒圖家人申冤成功,李廣迷路,這一歷史冤案何日方能昭雪?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對匈奴發動漠北大戰,此次大戰,漢朝舉國之力,兩路大軍,衛青與霍去病各5萬騎兵,步兵踵軍轉者數十萬。先是霍去病出定襄,在漠南之地尋覓了一陣子,捕獲匈奴,得知匈奴主力向東方逃竄,然後大軍掉頭向東,從代郡出發。而衛青則繼續從定襄出發,由於這條道被霍去病巴拉過了,衛青只好向西北進軍,邊行軍邊搜索。

  衛青部下轄前將軍李廣、右將軍趙食其、左將軍公孫賀、中將軍公孫敖、後將軍曹襄、以及直屬騎兵部隊(騎都尉)、戰車部隊(輕車都尉)、弓弩兵部隊(疆弩都尉)、以及護軍部隊(護軍都尉)。其中,中將軍公孫敖、左將軍公孫賀是衛青的死黨,掌管轉運糧草輜重的後將軍曹襄,勉強算是衛青一系,大將軍直屬四部也必須跟隨大將軍。李廣、趙食其都不是衛青一系,因此,在捕獲匈奴俘虜之後,得知匈奴單於位置的衛青,將前將軍李廣強行併入右路,走東道。自此,兩軍分道揚鑣,衛青他們走他們的陽關道,李廣趙食其只能走東面的獨木橋。

為什麼路線是這樣的呢?如下圖所示,兩條路線之間隔著兩座山,這兩座山被沙漠戈壁包圍著,兩條路之間的距離東西大約1000裏。

這兩條路線,以大軍平均每天行程10公里算(古代行軍三十里一舍,戰國一里340米,漢裏415米),大軍從呼和浩特出發,到達達茂旗需要17天左右的時間,差不多是在這個地方,李廣與衛青分別,李廣轉道向東與趙食其部匯合,衛青率軍向西。

衛青部從達達茂旗經過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鎮,巴彥敖包,堪宏戈,至曼達勒敖包與單於主力決戰,大致需要2個月的時間。

李广部從達茂旗向東經過蘇尼特右旗,轉而向北路過二連浩特,到達賽音山達差不多需要2個月的時間,然後繼續北上蘇木貝爾。

如果李廣趙食其的右路軍要與衛青匯合的話,按照正常行程,需要走上5個月的時間,此路水草少,不利於屯行。

而衛大將軍與單於戰,前後不足兩天。

因此,衛粉所謂的「衛青安排李廣迂迴包抄單於」的主流觀點,根本就是在瞎說!

  為什麼衛青讓李廣他們走東路呢?

  公元前123年的漠南大戰,衛青也是這麼乾的,命前將軍趙信與右將軍蘇建為一路,這一路遇到了匈奴單於主力,全軍覆沒。而此戰,漢軍共斬殺俘獲匈奴1.9萬人,漢軍自損士馬10餘萬。

  這一次衛青故技重施,曰:「急詣部,如書。」讓前將軍並右將軍走東道,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匈奴人逐水草而居,也就是說,這一路上基本上遇不到什麼匈奴人,不會像趙信蘇建一樣被匈奴全滅。因為「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於,恐不得所欲。」

李廣趙食其這一路,基本上算是公費沙漠戈壁旅遊了,當然了他們首先要攻破沙漠戈壁老大難的問題,比如「水」。

衛青這一路,沙漠較東路少,所以衛青這邊纔是真·沙漠旅遊。穿過沙漠,就遇上水源,青草,穿過青草再遇沙漠,穿過沙漠再。。。。尼瑪,匈奴單於?

  是的,再次穿過沙漠的時候,衛青在曼達勒敖包附近遇上了匈奴單於的主力騎兵,衛青先是命令武剛車自環為營,當然了數十萬大軍的營地少說也得方圓十公里。

  緊接著命令5000騎兵,向匈奴單於派出的10000騎兵衝鋒,命令左右兩翼包圍匈奴單於主力騎兵,將匈奴單於團團圍住。

  單於站在六匹騾子拉的車上,左看右看前看後看,被包圍了,漢軍如此多,作戰對自己不利啊。草原大漠嘛,一年一次風,從春刮到冬,這不大風起,滿天沙飛,單於趁著漫天黃沙,率精銳向西北突圍,突破漢軍重圍向西北的趙信城方向撤退。

《衛將軍驃騎列傳》單於視漢兵多,而士馬尚彊,戰而匈奴不利,薄莫,單於遂乘六驘,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時已昏,漢匈奴相紛挐,殺傷大當。漢軍左校捕虜言單於未昏而去,漢軍因發輕騎夜追之,大將軍軍因隨其後。匈奴兵亦散走。遲明,行二百餘裏,不得單於,頗捕斬首虜萬餘級,遂至窴顏山趙信城,得匈奴積粟食軍。軍留一日而還,悉燒其城餘粟以歸。

  大將軍軍入塞,凡斬捕首虜萬九千級。

  兩軍之出塞,塞閱官及私馬凡十四萬匹,而復入塞者不滿三萬匹。

  14萬匹馬,損失11萬多匹戰馬,衛青和霍去病一人一半,各7萬匹,平均每部損失戰馬5.5-6萬。衛青部拋開李廣、趙食其部的戰馬,以及後將軍曹襄的戰馬,那麼衛青部的戰馬幾乎損失殆盡了。

分析一下漠北之戰衛青的打法

第一招:以武剛車自環為營。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多慮了)

第二招:縱5000騎兵對匈奴1萬騎兵。效法李牧,以數千騎兵詐敗,誘敵深入。(匈奴單於也是這麼想的,匈奴人最愛乾的就是誘敵深入之計,然後用他們的風箏戰法秀死你)這招沒奏效。

第三招:效法李牧,縱左右翼繞單於,將匈奴單於主力騎兵團團包圍。(漢軍兵多,數倍與匈奴,這招奏效)

第四招(絕對昏招):匈奴單於突破重圍,向西北逃竄,衛青命輕騎夜追之(最終還是中了匈奴的誘敵深入之計)。

結果:單於也沒抓到,被包圍的匈奴主力騎兵,基本跑光。雞也飛了,蛋也打了,衛大將軍既沒有達到戰略目的,也沒有獲得豐碩戰果,反而中了匈奴的奸計,損失慘重(戰馬損失6萬左右,騎兵部隊基本覆沒),到趙信城之後,無力追擊,不得不退軍。

李廣、趙食其大軍在沙漠之中,公費旅遊,費用糧草消耗一半的時候,(當然了,也遠斥候,估計方圓500裏也遇不到一個匈奴人)因此命令後隊改前隊,回軍。

  再次辛苦的穿越沙漠之後,在漠南草原遇到衛青部隊,交割完畢。

  而由於衛大將軍沒有抓到單於,又損失慘重(騎兵部隊幾乎全軍覆沒),根據軍功爵制度那是有罪的。因此,衛大將軍希望有人幫忙抗一下,【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

  李廣是什麼性格?說好聽的叫正直,難聽點兒,叫不懂變通的死腦筋!因此,李廣懵了,腦子裡全是長史你說什麼?長史你說的我壓根聽不懂啊?這種沒影的事兒,我該怎麼編?在李廣不斷地頭腦風暴的時候,長史看到李廣半天不說話,只好回稟衛大將軍!

  衛大將軍一聽,好嘛!真是敬酒不喫喫罰酒,都給你們公費沙漠旅遊了,扛個黑鍋都推三阻四?緊接著命令長史,將李廣幕府全部抓起來審問!【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

  這回,李廣明白了,好嘛!喫肉的時候,不喊老子,讓老子去啃沙,他媽的,功勞全是你們這幫狗日的外戚的,黑鍋全是我們的這幫老實人的!

  胳膊擰不過大腿啊,衛青現在是大將軍,李廣只好認了!【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

  那邊趙食其一看,李廣那麼牛逼的人,都把黑鍋乖乖的扛了,只好忍氣吞聲的認了栽!

  回到漢朝,衛青將李廣與趙食其的判決上交給漢武帝,從此太史公在史記上留下李廣「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的結論。

  這也是李陵念念不忘的【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

  由此直接引發的結果,【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壖地,當下吏治,蔡亦自殺,不對獄,國除。】【上以為淮陽,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為淮陽太守。黯伏謝不受印,詔數強予,然後奉詔。】

  間接引發的結果是,公元前118年秋,李敢回到漢朝,【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李氏陵遲衰微矣。】

 綜上

  一、衛青壓根沒有讓李廣、趙食其部迂迴包抄匈奴單於,如果要迂迴包抄,也不能走東道,而是應該走西道!  二、李廣趙食其與衛青走的是兩條相距千里的道路,衛青是一條向西北的道路,而李廣趙食其則是向東之後轉道向北的道路,以當時的行軍速度,以及攜帶的糧草數量,雙方基本沒有匯合的可能性。  三、李廣、趙食其部失道,是衛青為了推卸損失慘重的罪責,而栽贓污衊給李廣趙食其的罪名。如果真的是失道,大軍那麼多人都失道?趙食其難道也失道?部下那麼多校尉也失道?對於行軍喜歡遠斥候的李廣,失道豈不可笑?  四、衛青在軍事指揮方面確實草包,漠南漠北之戰,衛青作為統帥,兩次損失慘重,難辭其咎!也怪不得會有【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的現象。

  李廣迷路,實乃千古奇冤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