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臨儲庫存量已超1億噸,未來去庫存壓力大,會影響今年小麥行情嗎?首先糾正一個數據,截止目前國家庫存中還有的臨儲小麥(也叫托市小麥)數量應該是7000多萬噸,其中一半在河南,不知道題主言稱的超過1億噸臨儲庫存的統計數據從何而來。但無論超過沒超過1億噸,這部分托市小麥庫存的存在,對於小麥市場供應和價格的影響是非常直觀的。

我國每年的小麥消費量也就在1億噸左右,其中80%以上屬於制粉消費,年度間的波動幅度較小。基於此,影響小麥價格變化較大的,除了小麥生產出現較大的狀況之外,就是看國家托市小麥購銷政策如何制定和操作了。而從這10幾年的市場實際來看,政策市的特徵始終表現明顯。這個「政策市」主導的行情,不僅僅是小麥托市收購對市場價格的影響,還包括在非托市收購執行期,庫存的托市小麥拍賣對市場行情的影響。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托市小麥拍賣持續保持每周300萬噸的投放量,拍賣底價有兩個執行標準:2014-2016年產托市小麥國標三等底價2350元/噸,2017年產三等托市小麥拍賣底價2410元/噸,等級差價都是40元/噸。

儘管今年以來成交情況一直都比較低迷,但因為有這300萬噸每周的拍賣,對於市場供應和價格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保供穩價」作用。而且,雖然截止目前,國內小麥市場供應已經進入青黃不接時期,市場上的小麥價格最近兩天北部的一些如五得利、發達麵粉等企業小幅上調了掛牌收購價,但總體上普通小麥的價格高位仍在1.21-1.23元/斤,低於去年同期水平。這其中,市場需求偏弱是一個方面,但前期針對托市小麥拍賣底價將會再次下調的傳聞,也在影響著小麥市場價格的走勢。

綜上所述,根據國家還剩餘的7000多萬噸托市小麥庫存的生產年份來看,2017年產質量好的,加上2018年產收購標準執行較嚴的,也就只有2000多萬噸,其他大部分是2014-2016年產的小麥,而且因為那幾年托市收購執行中國家並沒有要求檢測衛生指標,而且收購的小麥多是安徽、江蘇、河南中南部等地區的,這些地區的氣候情況也有利於赤霉病等的發生。因此來看,國家的托市小麥確實是存在著較大的去庫存壓力,而下調拍賣底價以刺激成交量也是一個直接的辦法,但一旦托市小麥拍賣下調,必然會對小麥市場流通糧源的價格形成直接傳導。


謝邀!

小麥去庫存壓力大,會影響今年小麥價格嗎?

2019年產小麥購銷將會更加以來市場化,托市收購發揮的作用將會進一步弱化,雖然國家把2019年產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水平下調了3分/斤,但在產情好的情況下,對小麥的開秤價格水平會有所影響,但並不影響後期價格的穩步上漲,畢竟,雖然國家手中還有不少陳糧庫存,但由於當年收購時衛生指標沒有檢測,可能毒素不超標的部分並不多。

對於麵粉加工企業來說,生產出符合食品安全指標內的產品,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對原糧品質的管控也會比較嚴格。

基於此,對於夏糧上市後的價格走勢,如果減產了,估計小麥價格上漲的幅度會更大一些、周期會更長一些;如果豐收了,價格上漲的節奏會較為緩和一些。


都是美國人民的小麥!中國農民只能聽天由命!


不可能,全國14億人均70斤吃不了3個月。早幾年農村都存2年的。糧食安全不能掉一輕心。


那就大量進口吧


算算我們每年種多少收多少,哪兒來的那麼多庫存呢?雖然耕地減少人均消費小麥也在減少,可人口是在增長的呀,產量沒有漲呀,到新麥下來人均還要消耗100多斤左右,大約7000萬噸庫存一億噸還算多嗎?主糧戰略儲備要能達到一季不收以後還能滿足全國半數以上人口度過半個災荒年的水平,而且應該是常態戰備……


小麥準備收割了,又在為降價找借口了。


不是才7000萬噸嗎怎麼到你這就1億噸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