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PE巨頭被曝從中金撤資

TPG、KKR、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紛紛離場

作為國內明星券商

建行+摩根士丹利

合資的牛叉背景

中金為何會被PE巨頭拋棄?

如今的中金究竟該如何發展?

01 PE巨頭紛紛撤出中金

近日,多家PE巨頭被曝退出中金大股東席位,TPG、KKR、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紛紛離場。作為國內金融行業標杆,中金為何使得外資PE減持甚至退出?

事實上,中金是國內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1995年由建設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名企合資設立,在業務運營、公司治理方面均與國際接軌。2009年,中金IPO承銷金額為113億美元,市場份額在亞太區所有投行中名列第一,一度被認為是中國投行界的「貴族」。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巨頭,為何會遭到大批PE減持?

02 中金為何沒落

1 國企項目「做一單少一單」

從2000年開始,在中金華麗的主承銷項目名單中,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大型國企赫然在目。然而自2010年農行上市之後,國有大型企業的上市高潮基本告一段落,中金的「大單」沒了來源。

中信證券內部人員曾表示:

中金的業務較單一,太依賴投行業務。同時又局限於只做央企的大項目,但大項目就這麼多,可以說是做一單就少一單,這個模式怎麼能夠持續呢?

2 錯過創業板

一些本土券商紮根民企,在創業板推出後賺地盆滿缽滿,比如平安證券、中信證券,相較之下中金的步伐遲緩的多。10年到12年,中金完成8單IPO,其中僅有2家是創業板項目。

3 精英人才流失

自2010年,摩根士丹利退出中金之後,中金內部權力結構開始出現動搖,尤其是投行部和研究部,哈繼銘、貝多廣、丁瑋,這些中金公司的知名經濟學家和銀行家相繼離開。

2015年,中金投行部曾裁員30餘人,然而16年又有不少人陸續返回。「假裁員」之風盛行,致使中金內部人浮於事,內部管理混亂。

4 違規事件頻出

2013年,中金資管經理楊丙卿因非法獲利被證監會查處;15年中金又因向不符合條件的客戶開通融資融券業務而收到證監會的警示函,17年則是直接被地素時尚舉報到證監會。

期間,還因中金公司首席黃潔潛規則女實習生被推上風口浪尖,「名利場」一度成為中金代名詞。

至於其中的這段語音內容,還有網友猜測在說什麼:

@椒圖煉丹爐:「前幾天我讓你用最新年報update一下我們所cover銀行的model。但看完後我覺得你用的好多assumption不太對。我們今晚十點可以到國貿飯店602房間再review一下這些model嗎?」

03 朱雲來離職對中金打擊巨大

金融:people business(哎,所有行業適用),大家都心照不宣,做中國的生意,「人際關係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外資投行能否順利拿下大型央企的上市項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資投行中國區高管的背景。

中金髮展初期,公司內就開始謠傳將有一個「大人物」被安排進來。他就是朱雲來,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之子。加入中金後,朱雲來很快從底層管理人員升任至中金總裁,同時也被中金拉著參與各種會議來獲取承銷業務。

中金公司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朱雲來

在任期間,朱雲來帶領中金拿下當時國內幾乎所有央企的IPO大單。不過好景不長,2014年朱雲來宣布離職。同時,央企上市潮基本告停,中金利潤來源大量減少。而此時的中金又不太願意承接中小企業的IPO,致使其盈利空間逐步縮水,逐漸落後於其他券商。在2016年證券公司凈利潤排行榜上,中金僅為31位。

中金對自己的定位一向比較高端,經紀業務也只重視高端、QFII、超大戶和大客戶的經紀業務。截止2015年,中金在全國只有20個網點,其實也跟高端定位,畢竟高端用不了太多網點。

04 合資券商在國內都不會好過

合資券商境外股東和境內股東合資設立的券商機構,比如中金公司就是中國建設銀行和摩根士丹利合資設立,類似這樣的合資券商,在國內已有12家。從業績角度看,合資券商整體收入規模仍較小,比如東亞前海、滙豐前海,只有2000多萬元的營業收入,甚至比不過本土券商。

1 合資券商牌照受限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合資券商牌照單一受限,其中只有中金公司、瑞銀證券是全牌照,其他大多是單一的投行牌照,導致其發展受限。

2 中外雙方爭奪控股權

其次在股權控制上,中外雙方極易起衝突,比如摩根士丹利和建行就曾因中金的股權大打出手,最終摩根士丹利撤資出走,轉投華鑫證券。

3 經營理念差距大

最後,在合資券商的發展中,中外雙方文化衝突、經營理念都有極大差異,再加上一些合資券商的中外股東背景實屬一般,拿不到好deal,業績連年虧損,只能分道揚鑣。比如由法國巴黎銀行和長江證券合資設立的長江巴黎百富勤證券。兩者就曾因經營理念產生極大衝突。長江證券因為本土出身,對成本控制很在意,巴黎百富勤則出手闊綽,儼然投行貴族范。

長江巴黎百富勤證券

事實上,不僅合資券商不景氣,今年的金融行業行情真的不太好,從獵頭聲音慘淡也能看出,候選人跳槽無處可去,遍地哀鴻遍野。就連一個復旦財管的簡歷,並且有券商行研超過6個月實習的經歷,都要把簡歷發給Uni醬,請求是否能夠內推。簡歷措辭非常專業,而且關鍵是一看就是有過「相關經驗」的人,然而,就是這封簡歷,投了30家金融公司,僅收到3個面試。據傳,四大今年收到了有史以來質量最高的簡歷,真是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從去年4月開始,國內券商開始降薪裁員,稅後6000/月,績效基本扣除,申萬某員工直接爆出不到5000的工資條,就地哭窮。

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道:

「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年薪百萬』成為投行的標籤,刻板印象也就逐漸形成,但是行情一旦轉向,降薪、裁員也會接連發生。由於存在巨大反差,所以投行就備受市場矚目。不過目前階段,肯定要強於投行發展歷史中幾次『業務暫停』階段」。並不是"慘絕人寰...", 畢竟只是經濟周期,都會經歷:繁榮、蕭條和復甦。

05 今年金融就業究竟有多難

IPO不開閘+券商業績下滑,讓應屆生求職難上加難。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內頂尖券商對應屆生的錄取率已降至不到1%。而且目前券商行業「只出不進」,東吳證券在回應裁員和薪資時也表示:公司年初至今,新入職員工31人,離職員工 18人,屬於正常人員流動。但是問題來了,崗位只有那麼多,供需不就不平衡了嗎?先看看供給端到底潛在有多少競爭者!

清北復交人五大名校加上兩財一貿和南開中山,泛經管類碩士超過7200人;再加上浙大、南大等985高校及海歸名校畢業生,總供給量約在1萬-1.5萬人。那麼崗位需求端呢?我們儘可能的包含全部崗位,而不是最核心的崗位,以下是公開數據的總結:

粗略估算,券商基金前台崗+全國性大行總行+大型事業單位,每年招聘人數預估在4000左右。也就是很大程度遇上會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大家都想找錢又多,離家近或者有戶口,大城市的工作,但是好的工作哪有那麼多?就今年這行情,銀行管培都被清北擠爆。以下是交行管培面試通知單,大家自行感受:

06 逆境之中如何求生存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宣布,將於近日核准設立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同時摩根大通官方放出大批崗位,涵蓋投資銀行崗、股票交易崗、風控崗、併購合規崗。

其中,FA+PE是金融行業近幾年逆風招聘的崗位,以一級市場FA為例,FA指融資顧問,幫助創業者融資,從融資額抽成獲利。可以區分為財務FA和併購(M&A)FA, 併購FA這幾年發展迅猛,業務體量以及融資規模接的非常大。

薪資方面,FA會隨著工作經驗的增長而穩步上升,薪資構成包括Tips, Bonus和一些Overtime Pay。

  • 5年以下工作經驗的初級Advisor的年薪平均在C$46,000
  • 有5-10年工作經驗的中級Financial Advisor的平均年薪可以到達 C$56,000
  • 而工作10-20年的非常有經驗的Advisor則可以拿到C$58,000的平均年薪
  • 超過工作20年,平均年薪為C$61,000

曾有人說,中金就像中國,在任何一個時點上橫向看,都能發現它有很多問題,但如果縱向看,就會發現它的進步是驚人的。這種說法可以適用於中金的過去,至於未來如何,還要看中金能否提高其在證券業務領域的競爭實力。

原文鏈接:中金時代終結

今融道APP是一款以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深圳福田中心、香港中環為核心發起的金融社交平台,一個只屬於金融人的圈子。

往期好文推薦

今融道Finstao:魔都陸家嘴金融民工的一天是怎樣的?

今融道Finstao:銀行對公客戶經理的一天,看完絕對大跌眼鏡!

今融道Finstao:海歸博士夫婦的感慨:在國內,生存下去太難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