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935年的二十多年間裏,四川各地林立的軍閥,相互兼併,無月不徵,無月不戰,大大小小的戰爭,多達470次之多,規模以上的戰爭則有近三十次之多。單看這數字,簡直觸目驚心,嚇死個人。

但實際上,四川軍閥混戰,造成的破壞並不大,沒有出現明顯的人口下降。完全不像同時期北方的軍閥戰爭,那麼兇狠殘忍,比如直奉大戰,吳佩孚對陣張作霖,飛機大炮一起上,真刀真槍的拼命,甚至還有白刃戰。死傷很多,破壞很大。

但四川軍閥的相互混戰,和我們普通人想象的戰爭情景,卻不太一樣。戰爭的表現,更多像嚇唬和驅趕,沒有一般的戰爭那麼無情殘酷。

參戰雙方的士兵們,往往都不瞄準就放槍。因爲戰爭的烈度不大,所以,喜歡看熱鬧的四川閒人們,有時候居然會親臨戰場去觀戰,彷彿後來觀賞球類比賽一樣,起鬨吆喝的聲音,超過參戰士兵的叫嚷槍炮聲。

四川軍閥的中上層軍官,大部分出自一個地方,難免沾親帶故。僅僅大邑縣,縣團級以上軍政官員,就有近50人,素有“三軍九旅十八團,營長連長數不清”的說 法,一到過年過節的時候,剛剛還打得火熱的戰場,立時安靜下來,雙方軍官攜手同行、回鄉過節祭祖;當時的非政府組織袍哥,也深度滲入各方軍閥,大家都是袍 哥中人,平時打一打,但不撕破臉。上戰場是各爲其主,遇上誰家婚喪嫁娶之類的,都還得回去喫酒坐席,公私分明。

同時,四川軍閥還有許多打仗的規矩:如,農忙時不打,都種莊稼;收割的時候不打,都去收莊稼;過年過節不打;莊稼田地裏不打,不能毀莊稼。。。。

在旁人看來,四川的軍閥戰爭,很讓人莫名其妙。開戰之前,都是通電滿天飛,你譴責我、我指責你,真打的很少。打戰的雙方,往往是學生和老師打,朋友之間打,甚至就是一家人叔侄之間打(劉湘和劉文輝,就是血緣很近的叔侄關係)。

雙 方打仗時,往往還有這樣的現象,前方丈夫們中在打仗,後方兩軍的家屬,卻在一起打牌、打麻將;前方士兵們在戰場上小打小鬧,戰爭雙方的將領們,還在後方茶 館裏交涉;白天還在一起打的軍官,晚上就坐下來喫火鍋打麻將了。。。仗打完了,大家還是朋友,也不趕盡殺絕。如果有的軍閥被打得沒有實力了,宣佈洗手下 野,對方也就罷休了,從來不搞宜將剩勇追窮寇之類。

軍閥混戰後,打贏的一方,在戰勝之後,必定會做三件大事:第一,拜會手下敗將的父母家人,把他 們安頓好;第二,打電報給失敗者,聲明自己已不再追趕;同時給失敗者報家人平安:“伯父母大人,當小弟侍奉”,說得體面而體貼;第三,進城安撫百姓,爲地 方辦點實事給點好處,讓大家安心過日子。

民國四川內戰,啼笑皆非中的人情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