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化物所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合作,研發出一種可在強酸條件下長壽命電催化分解水的廉價電催化劑,有望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中應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將太陽能轉化爲俗稱“液態陽光”的“太陽燃料”,是應對未來化石燃料枯竭和氣候變化的重要可再生能源策略。近年來,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逐步成爲大規模發電技術。利用光伏發電驅動電解水(PV-E)制氫,是目前最有希望的大規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制氫技術。在衆多電解水技術中,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技術受到廣泛關注。但是,PEM電解水技術在強酸條件下工作,大部分催化劑不穩定。目前,只有貴金屬銥(Ir)能在PEM酸性環境下穩定工作,這極大限制了PEM 電解水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因此,開發能夠取代貴金屬的廉價、高效、穩定的電解水催化劑,對發展大規模低成本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尤爲關鍵。

該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光催化、光電催化和電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研究及催化劑的開發。該工作中,科研人員基於前期的探索發現了γ-MnO2(γ型二氧化錳)在特殊電位窗口範圍內,可實現強酸條件下穩定電催化水分解,並實現了8000多小時的長壽命工作。該合作研究團隊還利用原位光譜電化學等方法,系統研究了這種催化劑在強酸性條件下電催化水分解反應的機理。

據介紹,該非貴金屬電催化劑可以實現在強酸條件下長壽命分解水,爲發展廉價、穩定、高效的分解水制氫催化劑開啓了新的思路。

(經濟日報 記者:蘇大鵬 責編:胡達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