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反高潮

出處|星言說(ID:xingyanspeak)

01

臨近三十歲這兩年,我越來越喜歡一個人待著。

有時朋友打電話約飯,我拒絕,卻說不出特別的理由,久了,很多人說我高冷,其實有點冤枉。我不過是越來越享受和自己對話的時間罷了。

我們也許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心情不好或者糾結彷徨時很想找朋友聊聊,可是當這個人真的在你面前時,你們的談話卻像兩條各自行走的曲線,儘管努力的接近彼此,但始終很難延展下去找到交點。

一個表面敷衍着笑着想着自己的心事,另一個裝作投機的樣子不斷自說自話。沒有人可以真的感同身受。

你心知肚明這種感覺不好,你想停下來,趕緊想回家,享受一個人的時間。

因爲你明白,和任何人的傾訴都不比與自我對話來得更徹底更舒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讀懂自己比表達自己更重要。

所以越長大,就越常有陳奕迅的《孤獨患者》裏唱的那種感覺,“歡笑聲,歡呼聲,炒熱氣氛,心卻很冷。”

年少的時候特別喜歡和朋友k歌玩牌擼串,聚會到深夜。最近兩年,也許是自己老了,越來越厭倦這樣的生活。

不是不喜歡朋友之間的聚會,更不是生性孤僻。只是,相對熱鬧,忽然開始更享受安靜,享受一個人的世界。

並且隨時時間的推移越陷越深,隨着自我認知越來越充分而越發的享受。

我想,人成熟的標誌也許是越來越學會享受獨處吧。

02

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過一段路,沒有人可以真的陪你一輩子。

其實獨處並非孤獨,更不是別人眼中的淒涼。

網上曾有過一個人做的事的等級表,從一個人看電影到一個人喫火鍋,很多人覺得無法接受,很多人卻甘之如飴。

因爲,有時候我們選擇一個人去做一些事,並不是因爲沒有朋友陪伴,而是更遵從自己內心的喜好,更喜歡自我對話自我選擇自我瞭解的過程。

我們可以在忙碌了一天以後晚上回家做半小時冥想,回顧一天的經歷,自我總結反思。

也可以是快節奏生活中抽空給自己放兩個小時假,享受一個人的下午茶,喫着甜點看看書,讓自己沉靜下來。

可以是清晨的一段晨跑,在微風中在身體逐漸溫熱中體會運動的力量,讓自己更清醒。

甚至時間再長些,還可以給自己安排一場一個人的說走就走的旅行,在身形之動中體會內心之靜。

當你真的找到自己的節奏,你會發現從獨處中得到的內心喜悅,從來不會比從衆人熱鬧中得到的少。

人成長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自我瞭解,完整認知的過程。

從一開始亦步亦趨的學習,到後來獨立思考走進自己的靈魂深處,獨處是最必不可少的環節。

平日越熱鬧,獨處越重要。生活越慌亂,獨處越困難。

那些把日子過的更從容淡定的人,更能體會獨處的樂趣。

喧鬧的聚會,熱烈的白日歡歌過後,一定要給自己準備一定的空白時間,才能真的調整好之後的節奏。

當你遇到讓你心情不好的事兒,想要到處傾訴的時候,想到到處發泄的時候,你會發現吐槽和吵鬧過後,內心仍然荒蕪,換來的不過是人多時的狂歡和人後的更加孤單。

相反的,一個人安靜的待著的時候,更容易想明白一些道理,你會發現其實對於某些決定你並非需要別人的意見,你會發現對於某些事情,你內心深處早就有了判斷的答案。

其實,和任何人的傾訴都不比與自我對話來得更徹底更清醒更舒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讀懂自己比表達自己更重要。

03

我喜歡在一個人的時候想事情,把自己放在一個真空屏障裏,當真正走進自己內心深處的時候,你會發現外界的一切都打擾不到你。

越來越傾聽自己的聲音,所謂遇見未知的自己,大概都是在獨處的路上完成的。

心理學家Kosh給獨處的定義我最認同,“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內,與別人沒有直接來往時,開放,自在,覺悟的心態。”

獨處有時並非一種客觀的物理狀態,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破除外界屏障的一種心理狀態。

獨處的意義也在於一直開放覺悟自在的狀態,絕對不是孤單寂寞冷,負能量爆棚的一人蝸居。

人從來都是越長大活得越孤獨,而這種孤獨並非貶義或壞事,反而是自己主動爲之。

以前覺得一個人喫飯逛街去咖啡店是件很難爲情的事,現在卻無比享受這種時刻。

有時候有人約我,會莫名其妙的拒絕,那種拒絕是一種特別不自覺的行爲 。

開始我不懂自己這種奇怪的思維,後來看了很多書,明白了這種感覺其實叫做“建設性獨處”:

其實是個體主動選擇獨處狀態,具有較高的自主性,最關鍵的是,在這種建設性獨處中,個體有更多的積極體驗,包括加深自我瞭解,提升自我恢復和創造力等。

所以這和所謂的孤獨,孤僻的那種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我想一個人待著,不是高冷,不是孤傲,更不是對生活沒了感覺。

只不過是更認清自己,更愛惜自己的時間了而已。

因爲後來我發現,我頭腦最清楚的時刻,是獨處的時刻。

做的最果斷正確的決定,是一個人的時候得出的結論。寫的最好的文字,是一個人安靜不被打擾時思如泉湧的作品。

04

一直覺得,人只有真正駕馭孤獨,才能真正獲得自由。

你看,梭羅一個人在瓦爾登湖生活,在大自然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諦,寫出了最棒的文字《瓦爾登湖》。

他說,“我愛獨處,我從來沒有發現比獨處更好的夥伴了。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外出,到人們中間去時,比呆在自己的屋子裏更爲孤獨。”

你以爲走向遠方交更多朋友有很多人所謂的社交就不孤單就人生充實了麼?

恰恰相反,越是把生活寄託在這些上面越是會被假象裹挾,喪失了自我。

真正的靈魂自由都是在獨處中得到的。

徐靜蕾在魯豫的訪談裏面說:

自己從來沒覺得一個人待著無聊過,永遠有無數的事兒可以做,非常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不會無所事事也不會感到焦慮。

想來就是活得最明白的狀態。

當你發現你越來越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時光,可以毫不費力的把一個人的時間安排的充實滿滿的時候,你就離真正的自由又近了一點。

人的成長成熟是自我認知的過程,也是學會與自我相處的過程。

這個過程必然伴隨着從熱鬧到安靜,從慌張到淡定,從迷茫到自知,從有人陪伴到與泰然獨處。

正如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裏所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纔可以完全成爲自己。”

點個“在看” 讓我知道你看完啦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