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职咨询请和阿熊学长做朋友——添加微信:Pandaoffer512

进入11月份,大部分企业的秋招也就进入尾声,有些公司甚至已经在陆续发放offer,而拿到offer的同学是不是兴高采烈地准备签三方协议了呢?

你的心态可能是这样的:

「赶紧签,签完还得去赶论文、毕设」

「早签早轻松,签完就去浪」

「学校催得紧,赶紧签完应付过去」

先别急!不要因 一时的快感 一时的疏忽大意,掉入三方协议的大坑!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因为没有了解三方协议而丢了工作,赔了违约金,更重要的是白白浪费了几个月时间去跑宣讲会、投简历、面试,到头来也不过一场空。

最近阿熊就回答了几个童鞋这方面的困惑:

同学A:如果没签三方直接签了劳动合同,学校会如何处理档案问题呢?

阿熊:劳动合同需在获取毕业证之后签,档案转接在毕业之前,一般在5月。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或要求,档案会默认转回原籍(高考时所在户籍)的档案托管单位。如需转档案,可以在入职之后再回原籍转出。

同学B:毕业后,三方协议是不是可以不用去解约,或者走学校的流程而离开这家公司呢?

阿熊:三方协议正式生效期间是在签署三方协议之后,到签劳动合同之前的这个时间段内。如果签约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入职,是学生违约。学校在三方协议中主要起到一个见证作用。

同学C:我如果考上了研究生,之前签的三方我能不能不管了,我也不解约可以吗?

阿熊:国家规定,考上研究生继续学习的学生,解除三方协议不支付违约赔偿责任,但还是建议你和公司协商获得解约函,如果企业和你产生纠纷会影响你的诚信度,研究生导师也是会反感,其次,你研究生毕业后还是要就业的,尽量不要在履历上留下污点。

其实三方协议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复杂,有三个点很重要:

①三方很重要,但不是非签不可。

②签约是个人行为,对自己负责,不要受外界影响。

③如遇问题,要及时沟通询问,就算人家再不耐烦,也要刨根问底

今天,阿熊仅针对三方协议这个问题,为大家尽可能通俗地讲解,如有不尽之处,恳请大家指出,希望大家顺利完成签约~

三方协议到底是什么

「三方」即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这三方。三方协议即《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不同地区命名不一样),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这三方,就学生毕业就业一事所达成的协议,用来明确在就业过程中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一般来说,三方协议为一式三份,签约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各持一份(有些地方为一式四份,还有一份一般是交给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三方协议具有唯一性,由学校所在省或直辖市的教育部门统一印制,一人一编号,学生不能同时与一个以上的企业签订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的生效期是签订三方协议(三方均签名盖章确认)起到至学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并签订劳动合同止。三方协议不等于劳动合同。

三方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一旦签署,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否则违约方应向权利受损方支付协议条款所规定的违约金。从实际情况来看,多为毕业生违约。

三方协议的主要内容包含报道期限、工作期限(三方协议上的工作期限即为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作期限)、试用期限、试用期与转正后的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及相关福利)、户口问题、社会保险与公积金、无法履约的情况下达成的约定等。

三方协议对三方的作用

▼对学生的作用:

① 签约三方,即第一份工作基本得到保障,只需在约定时间内去企业报道入职,不会陷入「一毕业就失业」的焦虑中;

② 可防止企业降低事先约定的薪酬待遇,保护毕业生的利益。

③ 有了三方协议,学校会根据三方协议来办理户籍、档案等一系列关系转移,就不用担心出现「黑户」等情况了。

▼对企业的作用:

①企业在招聘过程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三方对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使自己在招聘中的花费能够有所价值。

②当然也有极少数企业将心思放在违约金之上,所以需在签约过程中小心谨慎,避免处于被动。

▼对学校的作用:

① 统计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同时是见证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② 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学校将根据协议书的内容开具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同时转递学生档案。 如果毕业生未签定就业协议书,学校将把其关系和档案转递回原籍。

③了解学生毕业去向,对未来的校友追踪有一定的作用。

三方协议的签约流程

签约三方是个既麻烦又不麻烦的事,麻烦在于三方均要签署,而有些学生签约的企业离学校很远或不在一个地方,加上部分学校和企业感人的办事效率,使得整个过程少则一两周,多则一个多月。而不麻烦就在于只用三方签个字盖个章写上协议内容即可。

因此在三方协议签署的过程中,多留点心,如遇拖延情况,可适当催一催,避免耽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答辩等的时间。一般来说,签约三方的步骤如下图:

同时,在签约的过程中,需仔细阅读三方协议详细要求,并在与企业约定并协商好相关条件与要求之后,再进行签署,切勿盲目跟著企业的节奏走。

关于解约

签约解约需三思,不要一时冲动。得到一份完整的三方协议并非易事,再加上三方协议是有编号的,重新申请和解约是比较麻烦的。

所以,最好和你真正想去的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并且先由企业签署,明确了你的就业意向后再拿到校方。

那如果我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想要解除原三方协议,可以吗?

可以是可以,不过也有风险与成本。其问题更多的不在于违约金多少,而是涉及到个人的立场、规划与诚信。

▼学生解约:

如果非解约不可,常规的解约流程如下:

①与企业协商,办理解约函,加盖企业公章

②向学校就业中心提交解约函并提出书面申请(可能会需要新公司的录用函)

③学校换发新的三方协议

其中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很多三方协议中有规定违约金的,大部分情况下,违约金约等于offer上约定的一个月工资,但是考虑到学生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违约金不会超过5000人民币。

但是,如果你不想支付这笔违约金。可以先与HR协商,软硬兼施,之后有两种可能:

① HR被你打动,免除违约金,给你出具解约函,退还你三方协议。

② 你不给钱,企业就不退还给你三方协议,想拿到解约函也没门。

第一种情况则皆大欢喜,倘若碰到第二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先来看以下两点:

1)三方协议书不是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对劳动关系没有法律约束力;

2)三方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违约要赔偿,但是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失效。

所以,你只要履行了三方的职责,在规定日期内到企业进行报道,相当于三方就失效了,违约金也自动失效。

也就是说,你可以按时去报道并签订劳动合同,然后立马辞职,即没有违约,也没有耽搁你去其他公司报道入职。

但是这样做前提有三点:

①你想要解约的这家公司的入职日期在前(你不能同时签订两份劳动合同)

②能够在去新公司之前辞职(一般来说试用期提前3天,正式员工提前30天)

③你与新公司协商好,凭发你的offer入职(协商好不签三方),并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以上三点能够同时满足,那你大可以报道再辞职,如果有一点无法满足,还是老老实实赔违约金吧。

注意:

①因升学而导致无法及时去企业报道的情况下属学生违约。

②加入国企、事业单位必须签三方以保证档案与组织关系顺利转接。

▼企业解约:

一般而言,很少有企业会违约,毕竟花了一定的人力成本进行校园招聘,但是也并非没有,2017年5月就有新闻爆出酷派因严重亏损,一次性解约数百名应届生。

如果真的有违约的情况,企业需根据条款给毕业生违约金。

如果企业就是不想赔钱的话,那就想办法诉诸于法律。(但是如果公司合同有说,本公司有权利根据业务需要调整员工的人事安排。)

认真分析合同,然后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先讲情再讲理跟对方沟通。如果实在不行的话那就敦促对方要求把户口等资料在一个星期内转回到学校方便再找工作,将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必要的情况下,告诉对方找了一份新工作,急著要户口啊等等文件,催得紧啊之类的,迫使他尽快归还文件。

▼不可抗力因素解约:

一般情况下,因不可抗力而导致三方协议无法继续执行时,双方解约或无责任方解约时无需承担责任,具体条例一般会在三方协议中列出,如:

① 用人单位被撤销或宣告破产。

② 学生在报到时未取得毕业资格。

③ 学生被判处拘役以上的刑罚或劳动教养。

④ 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况。

⑤ 自然灾难、战争等不可抗力。

注意事项

▼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

三方协议是确定就业及用人意向,而劳动合同是确定劳资关系。

法律并没有专门针对对三方协议予以明确的规定,因不存在劳资关系,所以三方协议中的违约金更多地适用于《民法通则》与《合同法》。而劳动合同则是适用于《劳动法》与《合同法》。

▼备注栏

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协议属「格式合同」,但「备注」部分一定要注意,备注里是允许三方另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一些用人单位备注啥也不写的,就要稍加斟酌是否是在逃避某些责任或义务。

包括签约前达成的工资、奖金、补贴、福利、股票、期权和五险一金等,须仔细备注清楚,为的是以后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违约金

违约金由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协定。不少用人单位为了「留住」学生,以高额违约金约束学生。通常做法是力争将违约金降到最低,通常违约金不得超过 5000 元,这样你再遇到更好的工作,想毁约压力也没那么大。

但是,如果这份工作竞争压力特别大的,比如某些银行,把违约金调高点也不错,提高他中途耍花招的成本,更能保住这份工作。

▼合同

在签署相关合同时,一定要认真查看合同内容,避免口头合同、抵押合同、简单合同、双面合同、生死合同、暗箱合同、卖身合同、霸王合同等。

求职过程中,双方是平等的关系,一定要保障自己的相关利益,切勿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先入职再开除你

实际中,如果三方协议签订了高额的违约金,一般企业实在不能「免费劝退」学生,就会先录取入职,然后试用期再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解除劳动合同,那时候不但不赔钱,还会耽误求职者很多时间。

所以签完三方千万别忘乎所以,居安思危,在没正式转正之前,套路多著呢。

▼实习期与试用期

很多小伙伴知道实习期不能超6个月。可是仅仅知道这一点还是很容易被套路。比如,就签一年合同也让你试用六个月。

其实正式规定是:

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是建立在你们已经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基础上。机智的用人单位趁你还没毕业就跟你先签了一份实习合同。实习和试用不只文字区分,更在于性质完全不一样。

这份实习合同只是普通的劳务关系,不是劳动法保护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按工作量给你钱就行,无需提供保险、福利等待遇,想什么时候开除你就开除你。

▼工资按小时算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工资标准的80%,且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长春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雪今年在网上应聘了一家娱乐传媒有限公司,顺利上岗,工作一个月后,终于盼来了第一笔工资,但却只有160.25元。而同时期长春市月最低工资标准是1480元。

小雪表示之前的合同标注第一个月基础工资明明是1750元。可单位表示「我们走的是绩效工资,做多少工作,开多少钱,她虽然在我们这工作,但不出活儿啊。」扣除未完成工作和迟到罚款,就剩下160.25元。

这就是用人单位第三个套路,把工资拆解来降低你的收入。法律规定试用期不能低于相同岗位工资标准的80%,他就告诉你其他人的基本工资是2000(只比最低标准多一点),剩下那4000多都是绩效或奖金。所以那个80%,只能以基本工资2000的标准算。

其实还有更狠的,让你连当地最低标准的月工资都拿不到。

陷阱一:签「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就像小雪这样,没有所谓的「底薪」或「基本工资」,定量工作完成了就有钱,但老板要是说完成得不合格就没钱。

陷阱二:采用非全日制用工的形式,以小时计酬,付你工资时不低于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即可。你一个月拿到的钱能不能活,那他们就不管了。

面对这种套路,阿熊只能告诉你,小心合同中的「绩效」或者「考核办法」的字样,一定要问清楚他们的含义,否则你连你工资怎么没的都不知道。

最后一点

▼三方协议弄丢了,还可以补回来吗?

长点心吧,年轻人。是可以,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

首先,先和院系的辅导员说明情况,再去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填一张遗失证明表格,说明原因,即可重新领一份就业协议书,不过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时间才能领到新的(不同学校,时间各异)。

阿熊的总结忠告:签约需三思,尽量避免毁约

毁三方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而你原本可以专心做毕设专心去毕业旅行,却要愁眉苦脸。一边默默承受良心谴责,一边承担自己草率签下三方如今拍屁股走人要付出的代价,并履行公司的违约条款。

还要和公司HR协商要求对方出具解约函,以及原协议书,上交学校,换取新协议书。即使你不打算再找工作也需要走这道程序。

所以签三方要三思,一旦签了就不要轻易毁三方。

更多咨询可关注熊猫专栏或者微信公众号:熊猫校招实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