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劃過天空的璀璨流星

徐樹錚,在民國初期,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很多人都知道段祺瑞幾造共和,但是不知道段祺瑞背後的男人,其實是徐樹錚。作為皖系的二號人物,徐樹錚在皖系執政的時候,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然而,徐樹錚的這種璀璨就像流星劃過天空,固然耀眼,但是也是瞬間。皖系從1916年袁世凱死後上臺到1920年直皖大戰後下臺,到1925年遇刺身亡,徐樹錚活躍的時間只有9年時間。

在皖系執政期間,徐樹錚有很多建樹,面對袁世凱死後,南方各省的軍閥獨立狀態,徐樹錚力爭武力統一,後來更是用自己的手腕,拉攏直系的曹錕、吳佩孚、馮玉祥等人,策劃南征。

尤其是其組建的安福俱樂部更是成為皖系軍閥操縱國會的政治集團,通過安福俱樂部在參眾兩院大獲全勝,也挫敗了當時直系的代理大總統馮國璋。

可以說,皖系一直主張武力統一南方,但是皖系卻是最脫離軍隊的軍閥,皖系正是靠著段祺瑞的威望,與徐樹錚的政治手腕才能成為袁世凱死後第一個執掌北洋政府實權的派系。

光芒的背後是一身冷汗

由於徐樹錚行事太囂張跋扈,詆毀、質疑之聲也很多。

徐樹錚組建的安福俱樂部雖然在選舉中大獲全勝,但是遭來各方的不滿,使皖系成為出頭鳥,再加其一直主張武力統一南方,結果卻被挫敗,包括曹錕、吳佩孚、馮玉祥在南方前線都選擇了消極備戰,馮玉祥更是通電全國「罷兵息爭,南北議和」。

當時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國際形勢複雜,國內民眾都希望和平,美國和日本等列強也不希望武統下去,於是隻能作罷,承認失敗。

在北洋軍閥一直有一個傳統,就是不殺那些已經下野沒有實權的人物,但是徐樹錚殺了,當時北洋頗有資歷的大佬,陸建章在徐樹錚全力武統期間,想要去北京勸說直系的曹錕回頭,從而破壞皖系的武統計劃,遭到徐樹錚的槍殺。

徐樹錚也是一個實話實說的人,殺了就是殺了!除此之外,徐樹錚為了均衡直系的力量,竟然聯合奉系,和奉系分了民國政府從日本購買的軍火,當時段祺瑞知道後也是無可奈何,其實就是徐樹錚做事太過偏激。

光芒的背後,其實是一身冷汗啊!後來被馮玉祥以其殺陸建章的方式槍殺了徐樹錚。

徐樹錚能否稱得上「民族英雄」

近些年來,有不少人認為徐樹錚收復外蒙,是民族英雄,讚美好評之文如泉湧一般,曾經在軍閥裏那個誰都不得意的小徐子,一轉身成了民族英雄,世事難料啊!

其實,史論縱橫也很欣賞徐樹錚,是民國軍閥中很有個性的一個人,但是稱其為民族英雄則有點言過其實。

外蒙古在清朝期間其實統治也不太牢固,民國建立後,外蒙古開始獨立建國的進程,中國和沙俄多次談判,使外蒙古自治,也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是1917年的時候,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沙俄斷絕了對外蒙的支持,於是外蒙古尋求民國政府的保護。

也就是徐樹錚主政期間,操縱「安福會」,主張武力統一南方的時候,武統失敗後,徐樹錚開始主持外蒙古工作,當時外蒙當局懇請民國政府派兵到外蒙,這樣的情況下,徐樹錚去了外蒙幾次,於是就成了收復外蒙的英雄。

第二年外蒙又獨立了。

針對徐樹錚收復外蒙歷來褒貶不一,可以說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維護和實現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與統一,但是在當時來說,徐樹錚的手段未免有些過於激進,如果處理的更好一點的話,排面要比現在好更多!


民族英雄?不開課了簡單說一下,清政府垮臺,外蒙王公僧侶人心惶惶,縱然短期自立,徐某人如果不一味用強,恩威懷柔並濟,怎麼可能最終讓外蒙各個勢力形成了必須獨立的共識??

清朝拉攏蒙古還知道聯姻,封王呢,你現成的經驗不知道學,分化手段不知道用,外蒙上層各個勢力本來對於獨立看法不一矛盾尖銳,結果徐樹錚的大兵一到...

可笑現在很多網站地攤文學貼還誇此君短暫收復外蒙是民族英雄,徐最後讓外蒙全體權利機構達成共識而獨立,本質上就葬送了後續政權通過談判解決的可能,國力,法理,歷史事件,均無突破口!徐的態度和做法恰恰幫了倒忙,一副武裝佔領,意圖軍管的德行,把王公貴族們推向了獨立的道路。

徐的做法恰恰是在關鍵歷史時間點,關鍵岔路口上走錯了方向。不同量極的軍事實力,不同的戰略環境,註定了我軍之西藏,非北洋之外蒙可比,既然北洋的情況更惡劣一些,就更加印證了我對徐在外蒙問題上不知懷柔,一味用強造成外蒙統治階級空前團結一致獨立的結果!所以這個鍋,我軍也好,國軍也罷,不背!

徐樹錚是有問題,本來陳毅解決了的事被他用強,但那都是小問題,即便他採用了陳毅的方案,也是必然會獨立的,因為有蘇聯在。問題是面對蘇聯的問題,國共兩黨都一樣,因為都是蘇聯人扶助起來的,自然是國共兩黨的鍋,怪前人?前人手裡可沒答應外蒙獨立,也沒承認外蒙獨立。


段祺瑞可以在辛亥革命、洪憲帝制、張勳復闢之時「三造共和」,他功不可沒。

他曾經收復外蒙,被譽為一代民族英雄。

他也曾經刺殺北洋上將陸建章,最後也因此被馮玉祥所刺殺。

他文武雙全,才華橫溢,出將入相的人物,被人稱為「小扇子軍師」。

他就是徐樹錚,段祺瑞的心腹謀士,得力幹將。

他是秀才出身,袁世凱曾經形容徐樹錚是「一臉的書生氣」,另一方面,他勤學武藝,通曉軍事,當時他與靳雲鵬、吳光新、傅良佐並稱皖系的「四大金剛」。

民國皖系軍閥當權的那幾年,徐樹錚依靠著段祺瑞的勢力幹了很多大事,再造共和、扶段倒黎、引奉入關、武力南征、收復外蒙古等等,可謂是風頭無兩,但是徐樹錚為人專橫跋扈,獨斷專行、鋒芒畢露。這讓他和很多的軍閥官僚們關係都十分僵化。

但是,徐樹錚對段祺瑞始終忠心耿耿。

但是其中有一件事,引起了殺身之禍,那就是刺殺陸建章。

陸建章,人稱「陸屠夫」,殺人如麻,因徐樹錚策反陸建章部下陳樹藩而結仇,此後屢屢和段祺瑞政府針鋒相對使得段祺瑞徐樹錚二人大為光火。

隨後討伐安徽督軍倪嗣沖,嚴重威脅皖系軍閥的統治,在1918年6月份,陸建章被徐樹錚在司令部的後花園殺害。

一時轟動天下。

大家眾所周知的是,北洋軍閥雖然互相爭鬥打地盤,但是輸了通電下野做寓公,大家依舊有著情分往來,不會傷其性命。而徐樹錚此舉,是破壞了遊戲規則,而且還是趁人不備的情況下,刺殺陸建章。

這樣的行為讓張作霖、盧永祥、李純、陳光遠等軍閥均對此頗有微詞。最忌恨此事的還是馮玉祥。

陸建章生前十分器重馮玉祥,不僅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馮玉祥,還曾經救過馮玉祥的命,因此徐樹錚這次不仗義的行為讓馮玉祥記恨在心。

七年以後,徐樹錚在從北京開往天津的火車途中經過廊坊時,被槍殺。

一飲一啄,一因一果。

(圖中分別是徐樹錚,陸建章,楊宇霆)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徐樹錚,號稱小扇子,文能妙筆生花,武能橫刀立馬,機智多謀,心狠手辣,功過並存。在走馬燈般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民國政壇,小扇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威力不遜於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直扇得風起雲湧!

小徐做過秀才,出洋留學,身世傳奇以路邊賣字而遇老鄉段祺瑞為賞識,終成段氏左膀右臂而大顯身手,眼界學識都是民國期間政客中的佼佼者。其為皖系段祺瑞的軍師兼戰將,文武雙全,既機智勇敢,能力出眾,又飛揚跋扈,不擇手段!

為清帝退位籌劃將士上書,為袁世凱出謀劃策,為段祺瑞三造共和的中堅力量,帶兵幾千長驅直入外蒙古取消獨立維護國家統一,,都是與其縱橫捭闔密不可分!

但是,其囂張跋扈,為所欲為,連頂頭上司甚至袁世凱,段祺瑞,徐世昌等都不放在眼裡,殺陝西督軍陸建章(雖然這傢伙也不是好東西,號稱屠夫,其實也是該死),甚至要害張作霖,手段狠毒,終於為自己釀成殺身之禍。

小扇子為推到清帝退位,為段祺瑞三造共和,為國家統一收復外蒙,都是做出傑出貢獻。乃名人輩出的民國政壇一梟雄!但是,此人主要出發點,還是為民國軍閥之間的權勢鬥爭,為維護爭取皖系利益為主!

才能出眾,手段激進,這一點,和其同學,在奉系的楊宇霆很像,都是參謀軍師,謀略高超,功勛卓著,深得主帥賞識而飛揚跋扈,結果招來橫禍。而且,他倆都是以自己地方派系利益為主,所以,其眼光境界乃至政治才能,與真正為國為民請命的孫中山袁世凱段祺等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因此在羣星閃耀的民國政壇,小扇子儘管扇風挺猛,還是成了段氏等真正大佬的背景。


在北洋軍閥的歷史中,有一個人物不被大眾所熟悉,但是他卻對北洋政局的發展與演變發揮了很大的影響,他就是徐樹錚,是皖系軍閥頭領段祺瑞的心腹和核心智囊。段祺瑞每一項重大決策的背後都有徐樹錚的身影。

徐樹錚能不能稱得上是民族英雄,還是有待商榷的,不過有一定可以肯定的是,在徐樹錚的一生當中,他既從事過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義活動,也參與過爾虞我詐的北洋政治鬥爭。因此,在評價徐樹錚的時候應該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徐樹錚最早嶄露頭角是在1902年向袁世凱諫議的過程中,1902年,慈禧太后以袁世凱平定義和團有功,決定擢升其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但是袁世凱在接到任命後卻猶豫了,因為他想盤踞山東,藉以擴大自己的實力。段祺瑞於是向袁世凱推薦了自己的心腹徐樹錚,徐樹錚建議袁世凱還是去赴任為好,理由是:「戀齊魯不足以有為」、「據中樞而天下歸。」徐樹錚也因此受到袁世凱的青眼相待。

辛亥武昌起義後,徐樹錚在勸清帝退位的過程中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際上,最早促使清帝遜位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段祺瑞等42名將領聯名發出的「清立共和政體」的通電,而該通電的幕後策劃者正是徐樹錚。

徐樹錚雖然在民初的時候依然是袁世凱政權的謀士之一,但是在袁世凱稱帝的過程中,徐樹錚表示反對,並以段祺瑞的名義向袁世凱寫了一封建議書,建議袁世凱不要稱帝。

1917年的府院之爭,將張勳引入北京的是徐樹錚,而將張勳趕下臺的也是徐樹錚,可見其手段之一斑。

徐樹錚最大的歷史功績在於治邊,特別是對於蒙古地區的主權的維護。1918年,徐樹錚任西北籌邊使,期間他親自製定了《西北籌邊辦法大綱》,內容涉及蒙古地區的交通、林業、礦牧等多個領域,為了籌集治蒙資金,徐樹錚還主導設立了邊業銀行,但是隨著1920年直皖戰爭的爆發,徐樹錚的西北籌邊使臣的任期也結束了。

徐樹錚後來受到北洋系的排擠,逐漸傾向於認同孫中山的思想和路線。縱觀其一生,徐樹錚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


徐樹錚與我可以說是半個老鄉。徐樹錚是民國時期的江蘇徐州蕭縣人,又稱為「徐徐州」。是段祺瑞的左膀右臂,人稱小扇子。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和爭議。傳奇就在於其人生經歷的事情傳奇。爭議就爭議在徐樹錚本人性格狂傲自大,做出很多一般人不認可的事情。

徐樹錚最具爭議的事情就是取消外蒙古自治,支持者認為徐樹錚是當世的「傅介子」,當時的孫中山先生就高度評價徐樹錚。反對者認為徐樹錚在外蒙古飛揚跋扈,武力取消外蒙古自治讓外蒙古從此以後再也不願臣服中國,不但無功還有過。確實聽起來兩方都有道理。但不可否認的是,徐樹錚是民國時期一個影響歷史進程的風雲人物,人稱北洋怪傑。總體來說是積極方面勝過消極方面的歷史人物。


很抱歉,天高為敬,地厚為尊,大眾為基,能做儘力做。不仰望他人,亦不踩壓他人,奉行彼此尊重。故此,骨子裡沒有什麼英雄情節。抱歉,給不了您好的答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