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納亞波良納·列夫托爾斯泰之墓


我們中國人忌諱談死,唯恐避之不及。然而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卻很喜歡談論死亡,肉體的死,靈魂的死,精神的死,有意識的死,無意識的死,以及死亡來臨之前的恐懼。托爾斯泰是在戰場上僥倖未死的人,他目睹了太多的死亡,死亡的各種影像深深嵌入了他的腦海,以致於描寫死,講述死,思考死成了大作家傾盡一生的人生要務,與《戰爭與和平》《懺悔錄》《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伊凡·伊利奇之死》《謝爾蓋神父》這些涉及死亡的重量級作品相比,《三死》至多是個輕量級的作品。不過,這篇小說的價值仍然不容低估。

《三死》的創作主旨:

關於《三死》,托爾斯泰曾經在給姑媽的一封信中解釋說:「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三個生靈死去了——地主太太、農民和樹。——地主太太既可憐又可恨,因為她一輩子說謊,至死都在說謊……農民平靜地死去了,正因為他不是基督徒。他信奉的是另一種宗教——自然,他活著的時候也是順應自然的。他自己砍樹,種黑麥收黑麥,宰羊也養羊,生養孩子,送走老人,他清楚地明白這個規律,也從來沒有像地主太太那樣迴避過,而是直面死亡……樹平靜地死去了,死得誠實而優美。優美——因為沒有說謊,沒有做作,既不畏懼,也不抱怨。」

這段話有助於我們解讀《三死》的創作主旨,如果我們對托爾斯泰足夠信任的話。根據托爾斯泰的說法,這篇小說主要寫了死亡的三種體驗:恐懼、平靜和優美。地主太太代表對死亡的恐懼,馬車夫代表順應自然,而樹則代表著自然。在托爾斯泰看來,自然代表最高的真理,它超越人世間的一切喜怒哀樂。

三個生靈的死各有含義

地主太太是基督徒,其實既不信仰上帝,也不親近人類,與周圍的人和大自然都格格不入。她是一個很自私的人,一輩子都在說謊,她極力掩飾自己的病情,不過她的抱怨卻暴露了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即為什麼自己快死了而其他的人還活著,她見不得別人活著。馬車夫對於即將到來的死亡處之泰然,還把自己的新靴子送給了一位年輕人,他不僅順應自然規律,而且人之將死其言其行也善。

至於樹之死,托爾斯泰認為蘊含著最高真理。他不愧是盧梭的信徒,將自然提升到與上帝比肩的高度,就連自然物的死也被他視為一種美。托爾斯泰天性親近自然,本能厭惡所謂的人類文明。《三死》中的那個地主太太之所以對死亡懷有恐懼心理,不僅僅是出於本能,而且還源自虛假世俗文明的長期浸潤。而親近大自然的農夫便沒有這種恐懼心理,用我們中國人的話來說,他是那種樂天知命、皈依自然的人。

最後,請欣賞托爾斯泰筆下的樹之死片段:

那棵樹身整個顫動了一下,向一側傾斜,接著很快又豎直了,緊挨根部驚恐地搖擺著。霎時間一切又歸於沉寂,可是那棵樹又向一側傾斜,從它的樹榦上又發出折裂聲,於是,它的樹杈折斷,樹枝下垂,樹冠轟隆一聲倒在潮濕的土地上。斧聲和腳步聲都沉靜了。那隻知更鳥叫了一聲,就往更高處飛去。它的翅膀掠過的那枝小樹枝兒晃了一會兒,然後,就象別的小樹枝一樣,連同它的全部葉子都靜止不動了。群樹在新的開闊的空間以自己的紋絲不動的枝柯越發快樂地顯出了自己的美麗。

初升的太陽穿過半透明的烏雲,在天空中亮了一亮,接著就照遍了大地和天空,朝霧開始象波浪似地在低谷中升騰飄忽。露水在青青的草木上閃爍、嬉戲,透明的白雲在碧空中急速地向四面八方飛馳。鳥兒在樹叢中忙亂著,而且,好象十分激動地在嘰嘰喳喳敘說自己的幸福;蒼翠欲滴的樹葉在樹梢上快樂而平靜地低語著,那些活著的樹木的樹枝也開始在那棵倒下的死樹上面慢慢地、莊嚴地微微晃動起來。?(1858年)(芳信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