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由潮濕變成乾燥

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表示,「好奇號」火星探索車在火星蓋爾隕石坑內發現了富含礦物鹽的沉積物,表明坑內曾有鹽水湖,顯示出氣候波動使火星環境從曾經的溫潤、潮濕演化為如今冰凍、乾燥的氣候。

網上圖片

這些礦物鹽是在名為「薩頓島」的沉積巖區域被發現的。研究人員表示,地球和火星早期環境相似,「薩頓島」區域的鹽湖可能類似於南美洲阿爾蒂普拉諾高原上的鹽湖,那些鹽湖也曾飽受氣候變化影響。在氣候乾燥時期,高原鹽湖會變淺,有些地方完全枯竭。鹽湖區域沒有植物,與火星上環境相似。

網上圖片

論文主要作者、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威廉·拉平(William Rapin)說,「好奇號」前往蓋爾隕石坑,是因為這一區域存在火星環境不斷變化的諸多證據。瞭解變化是何時開始、怎樣演化,有助於揭開另一個謎團,即火星在何時期存在支持微生物生命的環境,持續了多久。關於新發現的論文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地球科學》月刊上。

蓋爾隕石坑內曾發現河流與湖泊遺跡,其沉積物緩慢層層堆積,形成了隕坑中心。「好奇號」正在攀爬的夏普山,每一層沉積物都見證了火星不同時期的環境。

網上圖片

「好奇號」任務團隊正運用「薩頓島」沉積巖以及其他線索逐漸拼湊火星氣候變化的歷程,從中發現了火星環境從濕潤到乾燥的循環過程。

「好奇號」火星車2012年在火星上直徑約154公里的蓋爾隕石坑著陸,主要任務是弄清火星歷史環境是否曾適合生命生存。「好奇號」原定任務期為兩年,後經多次延長,現仍在火星執行探索任務。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