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史記·外戚世家》記載了西漢時期一次煤礦事故。該事故發生於河南宜陽。宜陽位於河南洛河的南岸,宜陽的樊村、豐李兩地盛產豐富的煤礦。因此這裏聚集了很多挖煤的工人。西漢挖煤工就是奴隸,奴隸的待遇可想而知。有一天,煤礦工人在河岸上休息,突然河岸崩塌,大量的挖礦工以及監工死於這次塌方事故,但有一個奴隸工人活了下來。

被人販賣多次,當挖煤工大難不死封侯,為何對中國疆域做出貢獻? 【泥腿看客】 自媒體 第1張

大難不死

這個大難不死的年輕人叫竇少君。古人對突如其來的生死都很迷信,竇少君雖然是個小奴隸,他也很迷信。這次塌方事故,自己能夠倖免於難,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福氣。那是什麼福氣呢?

帶着這種好奇心竇少君就找人算了一卦,算命先生對他說,他要想富貴可以到長安,他將來還能封侯。竇少君因為這次事故已經重獲自由,他一聽自己還能有這樣的福氣,因此就決定去京城碰碰運氣。即使算命騙他,在長安找份活路也比宜陽強。

被人販賣多次,當挖煤工大難不死封侯,為何對中國疆域做出貢獻? 【泥腿看客】 自媒體 第2張

竇少君到了長安,便聽說了一件很稀奇的事,他聽說當朝皇帝的皇後也姓竇,而且祖籍與他是一個地方。竇少君忽然想起,這個竇皇後會不會就是小時入宮的親姐姐?

想到這裏,竇少君就給皇宮裏寫了封信,在信中他直接就說自己就是竇皇後失散的弟弟。要知道在當時如果竇少君認錯了人,那就是欺君之罪。在竇皇後的盤問下,竇少君所說與竇皇後自己的家都相符。竇皇後喜出望外,認了弟弟。從此這位挖煤的小奴隸,一朝進入富貴。不僅尋得了當皇後的姐姐,而且成為皇親國戚,在長安落戶安家,來了個翻天覆地的地變化。

苦難經歷

剛才我們所說,並非故事與傳說,這是《史記·外戚世家》所記載的史料。而記載的這段外戚歷史就是漢文帝皇後竇氏弟弟竇少君的一段經歷。竇少君原名竇光國,字少君。

竇少君出生於西漢初年的河北清河觀津,竇姓貧苦人家。他在家中排行老小,上面有哥有姐,哥哥竇長君,姐姐竇氏。後來漢朝選宮女,竇氏以良家女進宮當宮女。最初在呂後身邊當貼身的宮女。

多年後,呂後老了,就準備把身邊年輕貌美的宮女送到各封國去。據史料記載,竇氏曾提前賄賂管此事的宦官,讓他把自己送回老家所在封國。但沒想到宦官忘了此事,把竇氏送到代國,無奈竇氏只得到了代國繼續當宮女。

竇氏到了代國被代王劉恆相中,並納為姬妾,為劉恆生兩子一女,長子就是漢景帝劉啟。

後來呂後死了,西漢陳平、周勃等創始元老,發動政變,誅殺諸呂,並把呂後立的漢少帝劉弘廢掉,立代王劉恆為帝,這就是歷史上的漢文帝。劉啟為太子,竇氏也被封皇後,於是竇氏從一介小宮女,成為萬人尊崇的皇後。

竇氏當皇後不久,便派人去其家中尋找親人,但竇皇後只找到了哥哥竇長君,而父母早已去世,弟弟竇少君不知下落。

原來竇少君在父母去世後,由於家裡窮,為了能喫上飯,他就上街討飯喫,但沒成想被人販拐走,並被賣給大戶人家當奴隸。據史料稱,竇少君被賣了十幾次,最後被賣到河南宜陽大戶人家為奴,主要從事挖煤工作。正是當挖煤工的經歷,纔出現前文我們所說的“大難不死”的事故。

後裔輝煌

竇皇後突然冒出兩個兄弟,漢文帝突然有兩個舅子,着實讓王朝元老們緊張起來。特別是周勃、灌嬰等漢朝元勞,他們經歷過呂氏之亂,如今竇氏兩個弟弟突然出現,將來會不會再有什麼七大姑八大姨,到時漢朝會不會是竇氏干政呢?

於是周勃等老臣,上奏皇帝,請漢文帝要對外戚嚴加管束。竇皇後也明白大臣們的擔心,因此對哥哥和弟弟說,一定要注意自身言行,絕不能軌的事。

竇氏兄弟都是經歷過苦難生死的人,他們明白如今得來的這一切全都靠竇皇後,因此很珍惜眼前的生活,平時注重言談舉止,生怕給竇皇後惹事生非。

朝廷對竇氏兄弟印象也不錯,認為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溫文爾雅,也沒仗着外戚的身份胡作非為。所以竇氏兄弟口碑不錯。

公元前162年,漢朝丞相張蒼被漢文帝免職,漢文帝就想讓小舅子竇少君出任丞相。竇皇後知道此事後,連忙勸阻漢文帝,堅決不能任人唯親,別到時讓大臣說三道四,引起非議。況且竇少君能力一般,根本幹不了丞相,讓漢文帝從大臣們中選。漢文帝只好作罷。

漢景帝劉啟當皇帝後,他見舅舅竇少君也沒什麼官職,就封他為章武侯。這才應了竇少君找人算命時的那句話,“將來封侯”。

西漢時的竇氏家族的興起,得益於竇皇後,但傳宗接代全在竇氏兄弟。但竇氏一族很低調,從不因為竇皇後而炫耀,因此竇少君後裔一直都默默無聞,直到東漢時,又出了一位竇皇後,就是竇少君的後裔,而竇憲也是竇少君的後裔,竇憲創造歷史,他滅匈奴,並“勒石燕然”,在歷史上留下英名。可以說沒有竇少君變不會有竇憲,也不會為中國疆域做出偉大貢獻。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