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當地時間3月23日上午,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的共同見證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與意大利文化遺產和活動部部長阿爾貝託·博尼索利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與意大利共和國文化遺產和活動部關於796件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

據瞭解,這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也是中意兩國根據國際公約和兩國政府間打擊和預防文物非法販運雙邊協定開展的首次成功務實合作。

據相關專家介紹,796件套文物藝術品主要是源自我國陝西、山西、河南和江蘇等地區的出土與傳世文物,時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民國時期,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其中,豐富多樣的新石器彩陶爲研究新石器時代的社會風貌提供直接的物質資料,反映了數千年前西北地區的陶器製作工藝與生活場景;數量衆多的漢代、唐代和明代陶俑是瞭解當時人民物質精神生活的實物見證,承載着古代中原地區民族交流和思想信仰的重要歷史信息。

當日,中意兩國共簽署了五項文化遺產合作成果。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與意大利文化遺產和活動部部長阿爾貝託·博尼索利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與意大利共和國文化遺產和活動部關於防止文物盜竊、盜掘、非法進出境、過境和走私以及促進文物返還的諒解備忘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與意大利共和國文化遺產和活動部關於中意兩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之間開展締結友好關係項目旨在推廣、保護、瞭解、開發和利用世界遺產地的諒解備忘錄》。同時簽署的還有《雲南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委員會與朗格羅埃洛和蒙菲拉託葡萄園景觀協會旨在對中意兩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進行推廣、開發和共享締結友好關係的協議》及《中國杭州市與意大利維羅納市在各自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名錄的遺產地之間進行推廣、開發和共享的友好關係協議》兩項文化遺產合作協議。

據悉,2010年,中意兩國簽署《中國國家文物局與意大利文化遺產與活動部關於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根據《備忘錄》,中意兩國在博物館和古蹟遺址管理、互換和聯合辦展、館藏文物交流、博物館人員交流、打擊文物走私、文物保護技術交流、互換常設展廳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了合作。其後數年,雙方互送了多個交流展覽,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巴洛克藝術展、威尼斯畫派展等展覽相繼登陸中國。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馬瑾倩 校對 王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