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講了財務自由核心在於資產帶來的被動現金流。

本篇我將講我心中獲得資產(風險)的最佳方式,可能有人已經能猜到是什麼,但在這之前先簡單聊一下現代商業發展過程,再結合之前的內容看看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首先說一下價值的產生和分配。

從宏觀看,一個經濟體的價值主要由每個經濟個體產生(現代社會以公司為主),然後按不同比例分配給國家、勞動者和公司的所有者。

可以看出公司作為社會價值生產、分配的重要群體,是普通人實現勞動外參與生產、分配價值的最重要方式,也幾乎是唯一方式。

前文說過,創業,也就是自己開公司是實現財務自由的方式之一,邏輯也在於此。但創業門檻不低,風險也高,那有沒有別的方式呢?

讓我們繼續看公司發展史。

隨著商業行為的日益複雜,個體戶這種單打獨鬥顯然已經不具備有力的競爭力,那麼多人合作、按能力分工變得尤為重要。那麼這種多人合作進行商業行為的團體就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公司」。公司既然按能力分工,那麼進而發展出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也就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使之效率進一步提高。再從所有權來看,由於其承擔了主要風險,因此又出現了有限公司。另外隨著規模的日趨龐大,公司資金由一人所出不太現實,因此又有了股份制公司。如果股份制公司是面對公眾募資,那就是所說的上市公司。

通過以上描述可以看到,公司通過層層演變,其所有權已經被細分到每一份股份,也就是由所有持股人按其持股比例共同承擔。這裡就為普通人參與公司的風險、收益提供了可能。

看到這裡應該所有人都應該會恍然大悟,你說的不就是炒股嗎?

是的,你要這麼想我也攔不住,覺得不靠譜的可以直接右上角了。覺得我前面廢話那麼多肯定不只是介紹炒股的可以繼續看下去。

其實看懂我前面鋪墊那麼多的朋友已經知道我最後要說什麼了,之所以還說那麼多就是為了讓那些理論來指導我們正確投資。下面我就分幾點說說股票投資的正確姿勢。

我們尋求什麼風險

這是我開篇提到我們應該去「追求」的東西,現在我們知道我們應該追求的風險是一種能給我們帶來現金流的風險。

在股票市場出現之前,持有股票的風險就是公司經營的風險,而現金流就是公司的現金流,類比自己創業非常好理解。

而股票可以交易之後出現了一種新的風險那就是波動風險。每天各種各樣的人懷揣著各種目的在市場上交易,造成短期內股票價格的波動,這種波動確實也是一種風險,因此很多人試圖通過短線交易的方式獲利,其本質就是承擔波動風險獲得收益。

但如果你打算承擔一個優秀公司的經營風險從而獲得經營收益的話,規避波動風險的最佳方式就是持股不動。

這裡其實就是很多不明白道理的投資人的一個思維誤區,是不是只要持股不動就可以賺錢了呢?當然不是,持股不動將波動風險變為經營風險,公司經營得爛照樣不賺錢。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比我們優秀得多得多的人,我們不可能發工資給他(她)讓他(她)給我們打工賺錢,但我們卻可以花錢買一點股票去分享他們創造的價值,這才是股票投資最誘人的地方。

「減少」風險

這也是股票市場另外一個誘人的地方,那就是可以「減少」風險。

我一直在講我們要更多的承擔風險,那這個減少風險是什麼意思呢?

我前面講的風險本質是未來現金流的不確定性。我們現在付出現金是為了獲得未來更多的現金流,而這種現金流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我們稱之為承擔風險。

但需要注意的是,買賣股票與創業有一點不同:同一個公司,投1000萬或許黃了,但可能投1個億、10個億這公司就成了,這意味著付出現金的數量與未來的風險呈相關性。而買賣股票不同,一份股權未來的現金流的多少與我們為了獲得這份現金流所付出的價格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這告訴我們,當市場價格下跌時,意味著我們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去獲取未來同一份「風險/收益」,其本質就是降低我們的風險,又或者說以同樣的現金獲得更多的「風險/收益」

反之,這也是為什麼在牛市末期買入股票的投資人,即便買入了優秀公司的股票也無法賺錢的原因。

投資的兩種思路

我一直認為思維方式是決定事情成敗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一個人不斷投資的過程中其實分為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一種思路是:錢->買入資產->賣出資產獲得更多的錢,這種思路比較典型。其實另外還有一種思路那就是:出售高估(低現金流)資產->錢->買入低估(高現金流)資產。

這兩種思維方式看似非常類似,不就是買再賣、賣了再買么?實則不然,它們的核心區別在於我們究竟是想要更多的錢還是更多的資產。

前文我多次提到主流觀念的誤區,其中一大誤區就是錢究竟有什麼用?很多人覺得錢即是財富,這在我看來就是錢最大的迷惑性。細想想,錢的價值是什麼?是躺在那裡的那張紙嗎?顯然不是,錢的價值是它被花出去那一刻換回來的東西的價值,也就是說花錢才能體現錢的價值,而守錢並不能。

另外一點,錢無論是壓在床底還是種在地里都不會長出更多的錢來,那什麼樣的錢能生錢?其實並不是錢生錢,而是資產生錢。無論是一個公司也好,或者一片莊稼地也好,是隨著時間流逝,靠人類的勞動或者太陽的能量使其價值增長,這才是財富增長的本質。

這和錢有關嗎?或許有關,或許一點關係都沒有。

資產觀的核心在於優質的資產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這個現金流可以給你的生活帶來安全感,能讓你在資產價格低迷的時候購入更多的資產,而無需每日費神需要靠什麼樣的交易來獲得現金。

最簡單的操作最高的門檻

我心中最不屑幾句話中有這麼一句——等我有錢了我也去投資。彷彿攔著他去投資賺錢的最大門檻是有錢,又彷彿他只要投資了就能賺錢一樣。

投資股票實在太「簡單」了,年滿18歲就能開戶,幾百塊錢就能買上一手股票,點一下手機就可以買賣,這個世界上比這簡單的賺錢方式應該不多吧?但賺錢真的這麼容易?

就好比跑步很多人都會,靠跑步賺錢的能有幾個人?道理如此淺顯,但到了股票市場人們卻喪失了基本的常識。

所以我想對能看到這裡的朋友說,我通篇其實避開了最重要的問題——如何估值——這一投資的核心技能。只有具備對一個資產合理定價的能力,才有可能以一個合理甚至低廉的價格買入。

但不好意思,不是我不想說,而是這個話題實在太大。這個世界上的資產千萬種,每一種想要學會估值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個人只有認清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擅長的方向、通過不斷的努力才可能獲得這一「點石成金」的技能。

最後

其實到了最後我反而想說,財務自由很美好,但遠沒有你想得那麼美好。

財務自由只是對一小撮特定價值觀、特定付出的人群的獎勵而已,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且不說方式錯誤帶來的失敗和痛苦,對於不同價值觀的人而言,即便獲得也可能覺得得不償失——畢竟有得必有失。

不過如果能在工作之餘找到更多被動現金流,降低家庭財務風險,也是很好的。

好了,該《指北》的理論部分就到這裡了,全文無圖、啰啰嗦嗦,能看到這裡的朋友也是真愛了。後面我會帶來一個番外篇,用一個具體案例,告訴大家在踏上投資之路之前需要準備什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