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開心麻花的電影越來越如魚得水。

2015年的《夏洛特煩惱》,成為年度國產電影領域的最大黑馬,取得了14.44億元票房的好成績。

《羞羞的鐵拳》更是被評為2017年度優秀愛情影片,口碑和票房雙重保證。

但是,若說起他們的電影,比這兩部都要好。

《驢得水》

比起《無名之輩》,這部電影出來的更早,2016年10月28日上映,4.7萬人打出了8.3的評分,成功擠進豆瓣電影top250,在第3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上成為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

通過這部電影,主演任素汐提名17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演員。

初看,並不覺得這部電影有什麼特別之處。再看,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胸悶氣短。

故事發生在一所叫「三民」的鄉村學校。

簡陋的教室,加上校長共四名老師。除此外,還有校長女兒和一頭掛名為「驢得水老師」的驢。

人員簡單,設施簡單,感情線也簡單,然而,故事卻不簡單。

電影的開始,一份電報攪亂了本來平靜的學校。

長期以來,只存在文件中的驢得水老師,因為常年為學生補課,引起了教育部的注意,並派特派員進行實地考察。

有了故事大背景,我們可以預見掛名的驢得水老師,是不可能出現在特派員的眼前,坦白的後果是學校可能再也辦不了,人員也會被解聘。

俗話說一個謊言需要一百個謊言去圓,假的東西成不了真的,那麼只能製造出「真相」,用來迷惑大眾。這便是謊言滋生的根源

鐵匠便是謊言的第一個衍生品。打鐵過了半生的人,要扮演一個德學兼優的英語老師,還留學海外,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對於操著滿口方言的鐵匠來說,無異於難於登天。

女教師張一曼只會三句英語,如數教給了鐵匠,試圖矇混過關,只不過遭到了特派員的刁難,要求朗誦詩歌。一群人,看似走到了盡頭,紙包不住火了。

但是,更加諷刺的是,傳說中的特派員,從英國留學歸來,竟然不懂英文

簡單的日常對話,卻答非所問,一節滿口方言的英文課,就這麼開始了。底下的觀眾配合得天衣無縫,不禁想到了歌曲《演員》,劇中的每個人都扮演者完美的角色,卻都是謊言的衍生品。

輕而易舉矇混過關,眾人都開心不行。意外聽說驢得水老師,被外國一個慈善家資助,每月能得到三萬元的獎金,但要求拍照上報,迷信封建思想的鐵匠,認為拍照會折壽,死活不拍。

這時,劇中最具有悲劇色彩的女教師張一曼利用自己的身體,贏得了此局的勝利。這一切,為她的死亡埋下了伏筆,因愛生恨,因恨而變得醜陋。

本以為風平浪靜,從此可以拿著錢逍遙快活,高枕無憂的四人,又迎來了第二張電報——資助者要來

山窮水盡的一群人,竟然想出了扮死人的方法,為了得到安撫費,又死而復生,將葬禮活生生的變成了婚禮。生死的轉換,全因金錢的魔力在起作用。

這是謊言造成的滑稽後果,人死人散。

這部電影的台詞非常值得揣摩。

影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句子――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這句話是本片中最大的諷刺,是扭曲的價值觀的重要體現。

大事,在古代指的是拯救黎民於水火,不在乎小事情,小的犧牲。而這裡的大事,是以鄉村教育的幌子,貪污公款,為個人謀私利,以達到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甚至可以犧牲他人的尊嚴,進行道德綁架。讓古代富有正義感的句子,從一群自私自利的人口中說出,達到了反諷的效果,喜劇的色彩變得濃厚,電影的水平也有了新的提升。

劇中唯一清醒的人物是校長女兒和那頭驢,驢子被殺掉吃了,小女娃看淡一切,投奔了身在延安的大哥。小女孩面對一群瘋狂的大人,說道:「過去就讓它過去,未來只會越來越糟。」

眾人想利用鐵匠掩蓋過去的犯罪事實,卻在一步步的掩蓋中,失去了人性,失去了信仰

老師不像老師,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變了。未來,的確變得更加糟糕。

正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希望過去不堪的東西消失在自己的生命中,終日過得膽戰心驚,對人設防。久而久之,面對任何人,都只能帶著面具生活,心理壓力劇增。

如果換個層面去想,這句話還飽含一定的哲學思維。過去的東西,不能讓它就這麼過去了,那麼該如何去面對?我得到的結論是坦然面對,接受一切。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犯錯誤,與其終日惶惶不安,苦心隱藏,不如接受,承認錯誤,好像並沒有那麼難。

編劇除了安排台詞,對人物的名字也進行了巧妙的安排。喜歡校長女兒的男教師名叫周鐵男,鐵骨錚錚的男子漢,在遭遇了一次槍擊恐嚇後,瞬間變成了見風使舵,膽小怕事的人,蜷縮在角落不敢反抗。

從故事的情節來看,這是一部情節取勝的電影。

文章的書寫講究一波三折,電影情節要想打動人心或給人啟發,也要有一波三折的轉換。這部電影里的兩次電報,三角戀情,紅白喜事的轉換,都可以看作這部電影的高潮,讓人有一探到底的好奇心。

故事的結尾,事情暴露,但學校得到了保存,四位老師的工作也得已保留。只不過,女教師張一曼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女性的角色,在電影里是充滿悲劇色彩的,這也是回應了當時的時代特徵,女性沒有主權,是性慾,錢財的犧牲品。

說好的戲劇電影,最終卻變成了悲劇。但是悲劇的色彩,又被故事所傳達的思想掩蓋過去,它所反映的問題,並非是指定的民國時期,而是整個時代某種現象的縮影。

8.3分的重量比任何電影的加成分都高,看過的人都明白這個評分的意義。

這部喜劇電影,整體處於一種荒誕的情境之中。

上層人物表裡不一,底層人物愚昧無知。

第一,作為一個鄉村小學,只有七個孩子,卻有五名老師,這本身便是不合理的體現。用驢代替人,拿空餉多年,未被發現,也是不合理。但是,作者卻將這一切變得合理化――山路崎嶇,為了拉水,需要一頭驢子,需要金錢。

驢變成人,人變成了傻子。

第二,一個只知道打鐵的人,卻擁有語言天分。看似溫柔敦厚,卻因愛生恨,對自己曾經的愛慕者趙一曼進行人格性侮辱,執行刑法,是朝夕相處的校長。

巨大的身份轉換,人格的反轉,是人性醜陋的體現。人性醜陋的一面被無限的擴大,劇中人物侮辱性行為便成了荒唐的最佳體現。這一點,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

第三,這裡面的感情線也足夠荒唐。張一曼因不堪的過去,蝸居在這群鄉村學校,得到了男教師裴魁山的愛慕,但是情感扭曲的張一曼無法接受突如其來的表白,卻在生理上與他牽扯不清。

裴魁山愛慕張一曼,又為了錢,眼睜睜看著她跟鐵匠在一起。感情在這裡變成了荒唐的替代品,隨時可以被人,被金錢所代替。

俗話說: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它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講述了知識分子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醜陋貪婪的本質。

這部電影難能可貴之處可能就在於此,荒謬但真實,搞笑但內涵,也讓我們看到國產喜劇電影更多的可能性,態度、思考及現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