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什麼是知識分子最害怕的事?而且我也有答案,自以為經得起全球知識分子的質疑,那就是:「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謂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頭認罪,承認地球不轉的年代,也是拉瓦錫上斷頭台的年代;是茨威格

服毒自殺的年代,也是老舍跳進太平湖的年代。……因此我對自己的答案頗有信心,敢拿這事和天下人打賭,知識分子最大的不幸,就是這種不理智。」

王小波

今天我們要說的故事就是從知識分子前往農村開辦學校開始說起。一群「品行不端」卻懷揣教育夢想的大學教師,從大城市來到偏遠鄉村開辦了一所小學校。

學校待遇慘淡、生活艱苦,但老師們都自得其樂,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

故事中人物不多,主線清晰。故事線大體概括起來就是校長帶著年輕女老師張一曼、年輕男老師周鐵男、中年男老師裴魁山三名老師建立學校。為了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將學校里用來取水的取名「驢得水」,以「呂得水」的名號裝作英語老師,從而獲得多一份的工資。教育部為了查清呂得水身份派特派員前來檢查,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學校將前來修理上課鈴鐺的銅匠偽裝成呂得水企圖瞞天過海。

銅匠在學校經過一系列事件心態發生了變化,最後變成了一個追名逐利的牆頭草,從最初的被利用走向了後來的唯利是圖。

為了錢,第一次,校長懇求銅匠裝成老師去應對特派員;第二次,特派員要求銅匠裝成老師去應對美國人羅斯,銅匠開始了作妖之旅;第三次,面對美國人羅斯,本來裝死意圖獲得美國人殯葬費的銅匠,竟起身表示要和羅斯先生前往美國。

故事在看似荒誕的婚禮中走向結局。目不識丁的銅匠和年輕嬌嫩的佳佳舉行婚禮,人群卻在銅匠妻子舉起搶來的槍時做鳥獸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結局裡沒有張一曼最後一刻的樣子,但是槍聲下一曼房間里整整齊齊的校服和曼妙的歌聲卻彷彿無時無刻不在告訴觀眾她曾經美麗的活過。

愛情線上,年輕男老師周鐵男帶著青春時期最單純的愛喜歡校長的女兒佳佳,中年男老師折服於年輕女老師張一曼的石榴裙下,年輕女老師覬覦銅匠的肉體決定找機會「睡服」銅匠使其同意假扮老師進行拍照。

後期的愛情線正如宣傳畫所說,「極致荒誕的現實」,主人公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黑化。銅匠受到了女老師的冷言冷語,感到人格受到侮辱,因愛生恨,處處作梗;中年男老師對女老師求愛不成,後又目睹女老師和銅匠的交歡,深受打擊,釋放內心深處的醜陋,變成了自私吝嗇又刻薄的男人;

年輕男老師原本血氣方剛,卻因為差一點被子彈打到最終向權貴臣服,變成權貴的走狗,被心愛的女孩不齒。

劇中的女老師張一曼是山村裡一道特別的風采,她有著城裡女人所有的漂亮捲髮,有著婀娜多姿的曼妙身材,有著可與周璇媲美的美麗歌喉。

雖然在故事的開頭,我們看見的是一個不務正業對鏡自憐的女人,是一個第一眼並不美艷的女人,是一個對於性說話毫不避諱的女人。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正是這個女人,她風情萬種,她目光如水,她是自由是浪漫,但同時她也被身邊的異樣的眼光所包圍。

「盼我瘋魔 還盼我孑孓不獨活

想我冷艷 還想我輕佻又下賤 要我陽光 還要我風情不搖晃 戲我哭笑無主 還戲我心如枯木」陳粒 《易燃易爆炸

正如陳粒的歌詞中所說的,張一曼正是追求自由、解放天性的女人因此她的身邊充滿了對於她的不理解,關於這些不理解,校長有、裴魁山有、甚至特派員也有。

但是在裴魁山喜歡張一曼的時候,他相信她是乾淨的,是為了他改過自新的。裴魁山喜歡張一曼,想娶她跟她過一輩子,所以裴魁山說:我喜歡你,想娶你,我想跟你過一輩子。張一曼反問道:幹嘛說這種話啊,你覺得我是那種能跟你過一輩子的人嗎?裴魁山說:是啊。張一曼帶著嘲諷的口吻繼續反問:你第一天認識我啊。裴魁山終於說出了喜歡的理由:我不是第一天認識你,所以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別人那麼說你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你,但是我了解你啊,你根本不是放蕩,你就是太單純了,所以你什麼人都相信。張一曼任性地插嘴道:我就是放蕩,我就喜歡,我高興,我願意這樣。裴魁山依然以為張一曼是在偽裝自己,著急道:你會這麼想自己是因為別人總是中傷你,給你留下了心理暗示,但我相信真實的你不是那樣的。

那天蒜皮下的雪很美,那天的歌喉唱出的《我要》很曼妙,那天的陽光下裴看著張的眼神含情脈脈,那天張一曼笑起來長長的臉上彎彎的眼睛讓你忍不住說一句真他媽美。你知道爛尾樓加上濾鏡也可以走文藝風,但你不得不承認那張老照片里黑白人物,是她骨子裡走出來的風情萬種,她真美。


電影到底是電影,宣傳畫上看似狠話的「你可別哭」的話做到了。

它把美好的事情打碎在你的面前,把張一曼美麗的捲髮剪掉,把春天的花在你的面前狠狠地踩碎,把裴老師對於張一曼最純真的愛消滅的無影無蹤,把惡語相加下的無邊無盡的黑暗鋪展在你的面前。

你知道枯木開花為無稽之談,你知道衣冠楚楚下皮袍子里躲不了榨出那個「小」;在這部電影里,除了佳佳,人人都是妓女。

是校長最初幫助張一曼完成學業,是校長帶著一曼前往鄉村企圖開始一曼新的人生篇章;但也是校長第一個想出編造「驢得水」來吃空餉,是校長在一曼提出「睡服」銅匠時拉著周鐵男離開現場;是校長提出建立鄉村小學振興鄉村教育,但也是校長為了拿到錢財勸自己的女兒佳佳與銅匠結婚。校長,看似光輝偉大,實則避不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看似追求浪漫主義的詩人,也是需要財迷油鹽醬醋茶的俗人,一個徹徹底底的實用主義者。

一曼的死,人人都是殺手,人人都脫不了干係。只不過這部電影,溯源自話劇的張力,把每個人物面譜放大,把人性的醜陋惡狠狠地撕開在觀眾面前。幕布前面,張一曼是為千夫所指的妓女;幕布之後的其他人,衣冠楚楚卻也干著妓女營生。佳佳不屬於這裡,所以她前往了延安。

「如夢如幻境,若即若離花」。電影在一聲槍響後緩緩放慢了腳步,畫面定格在了草地上散落了五彩繽紛的玩具球。那天陽光正好,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彷彿誰都沒有改變過。


歡迎關注公眾號「章池實驗室」,這裡有話跟你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