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千里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

珍珠港事件後,日軍在整個東南亞戰場上的攻勢可以用摧枯拉朽來形容。先是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橫掃整個馬來半島,最後攻下英國在遠東的堡壘——新加坡。同時,又進攻菲律賓,孤立無援的美菲軍隊遭遇慘敗,大批投降。最終菲律賓淪陷。緊接着日軍又攻入荷屬東印度,將南方戰線一直推進到澳洲北部海域。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整個西太平洋海域幾乎全部落入日軍之手。

更爲可怕的是,日軍的兵鋒開始指向盟國在中南半島最重要的據點——緬甸。1942年1月4日,日軍越過泰緬邊境,大舉攻入緬甸,從南向北一路勢如破竹,並在兩個月後攻佔首都仰光。被日軍打得節節敗退的英國人雖然在後來得到了中國遠徵軍的大力支援,但英軍本身指揮混亂,士氣低落,對中國盟友又刻薄寡恩,盟軍在緬甸的抵抗很快就變成一邊倒的潰退。最終在當年5月底,緬甸全境陷落。英軍全線撤入印度,而中國所依靠的唯一一條國際援助路線被切斷,盟軍在遠東戰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潰敗。

英帕爾戰役:日軍作戰方案貽笑大方,9萬大軍7萬成野鬼

1942年攻佔緬典仁安羌油田的日軍第33師團士兵

緬甸的陷落讓印度完全暴露在日本的兵鋒之下,這顆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一旦有失,大英帝國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因此在1942年前線漸成對峙之勢後,英國人在遠東的中心議題就是如何收復緬甸,解除日本對印度的威脅。在整軍備戰並獲得來自美國與中國裝備與軍力資源的同時,開始派遣小股部隊對日軍陣地進行試探性進攻,先是於1942年12月發動第一次若開邦戰役,後又空降特遣隊至日軍後方展開襲擾,雖然英軍這些進攻嘗試最後都被日軍識破並粉碎,但卻有效牽制了日軍在緬甸的力量。

英帕爾戰役:日軍作戰方案貽笑大方,9萬大軍7萬成野鬼

第一次若開邦戰役前的英印軍拉其普特第7步兵團士兵

在緬甸淪陷之初,日本人曾經想一鼓作氣直下印度東北諸邦,一舉消滅英印軍隊的有生力量,但限於當時兵力有限,太平洋戰場的局勢喫緊,這樣大膽狂妄的計劃最終不了了之。後來在英軍不斷襲擾下意識到緬甸前線的嚴重程度後,開始從本土抽調資源,繼續籌備入侵印度。1943年,日軍在原南方軍下改編並增設了緬甸方面軍,這個新成立的方面軍旗下的主力是日第15軍,在成立時下轄4個師團和一個軍直轄部隊,兵力超過8萬人,大部分官兵都有豐富的叢林戰經驗。而緬甸方面軍自成立之日起就有非常濃重的“15軍色彩”,大批15軍參謀和指揮人員被安插進了方面軍參謀部。不過這樣的人事變動卻讓原來在一線指揮的高層將領大量脫離隊伍,進入舒適的參謀部辦公室。而補充進來的新參謀指揮人員嚴重缺乏實戰經驗,其中就包括了15軍新一任軍長牟田口廉也。

英帕爾戰役:日軍作戰方案貽笑大方,9萬大軍7萬成野鬼

緬甸前線的牟田口廉也(左)

牟田口廉也是一個好高騖遠,卻又眼高手低的野心家。1937年他曾是指揮中國駐屯軍第1聯隊與一木清直的第3大隊一道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不過在之後的歲月,牟田口在中國戰場並沒有什麼出彩的戰績,後來更是被打發到關東軍甚至本土去坐冷板凳,直到太平洋戰事喫緊,他才重新出山,先任第18師團長,後升任第15軍軍長。牟田口本人並無多少叢林戰經驗,卻偏愛四處誇海口,更喜歡在參謀面前制定各種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作戰計劃。

英帕爾戰役:日軍作戰方案貽笑大方,9萬大軍7萬成野鬼

對日軍進行襲擾的英國欽迪特遣隊(Chindits)

當時英印軍隊的特遣隊頻繁出現在緬甸前線,讓日軍疲於應付,退入印度的中國遠徵軍殘部(即孫立人與廖耀湘部)也在接受美軍裝備進行整訓,盟國的磨刀霍霍讓日本人坐立不安。面對此種局勢,牟田口在1943年制定了“武號作戰”計劃,以快速進軍的方式翻越印緬接壤的高山叢林,趕在雨季前一舉殲滅英軍,並直入印度腹地。這個瘋狂到有些愚蠢的計劃立刻遭到了下屬參謀的聯合抵制,最後成爲泡影。惱怒之下的牟田口只得撤掉了向他進言的參謀人員,並全部換上了自己的心腹。

隨後,牟田口又制定了新的“ウ號作戰”計劃,他將英軍在印度曼尼普爾與阿薩姆地區的重要軍事據點英帕爾(Imphal)作爲主攻方向,採取奇襲的方式從緬甸若開山脈一線前推,穿插包抄英軍,併力爭在雨季來臨前拿下英帕爾。整個作戰方案看上去頗爲氣壯山河,但很多細節卻暴露了牟田口本人粗糙的軍事素養,甚至讓人忍俊不禁。比如,考慮到穿越高山叢林,道路難行,卡車馬匹等運輸工具難以行進,且數量有限。牟田口居然想效法當年蒙古軍隊西征的做法,向民間徵調牛羊等牲畜充當運輸工具,在抵達前線後就地宰殺充作軍糧。且不論在崎嶇的山路上控制成批攜帶輜重的牛羊跟上隊伍不走散本身就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上千只牛羊在叢林中穿梭也極易讓隊伍暴露在英國空軍的眼中。

還沒等牟田口的雄偉計劃付諸實施,1943年中國駐印軍就開始在緬北胡康河谷地區發動反攻。而到了1944年1月,英國更是派遣從北非戰場上調過來的英印步兵第5團在南部海濱發動反攻,並一舉拿下了重要港口阿恰布(今實兌)。日軍第28軍企圖反撲幷包圍英軍,但最終因補給困難而泡湯,陸航部隊還因此損失了大量的戰鬥機和飛行員。到後來牟田口集結部隊向印度進發時,日已經沒有空中力量爲他提供掩護和支援了。

英帕爾戰役:日軍作戰方案貽笑大方,9萬大軍7萬成野鬼

第二次若開邦戰役期間,阻擊日軍的英印軍隊錫克族士兵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集結15軍的9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朝英帕爾而來。這9萬大軍裏,不光包括了15軍的骨幹:第15,33和31師團。還有一支由投降的英印士兵組成的印度國民軍作爲輔助力量。這些印度僱傭兵還不具有真正意義的國家觀念,在日本人的煽動下,紛紛投奔日本扶植的印度當局,爲另一個更爲殘暴的侵略者充當馬前卒。牟田口則坐鎮後方,意氣風發地“運籌帷幄之中”。

英帕爾戰役:日軍作戰方案貽笑大方,9萬大軍7萬成野鬼

英帕爾戰役前夕,日軍第15軍高級將領合影,二排左起第四個正是牟田口廉也


英帕爾戰役:日軍作戰方案貽笑大方,9萬大軍7萬成野鬼

英帕爾戰役打響後,正在渡河的日軍第31師團士兵

日軍剛開始的進展還算順利,僅僅20天的時間,第33師團主力就推進到英帕爾西南的比辛布爾(Bishenpur),第31師團進逼英帕爾北部的科希瑪(Kohima),15師團更是直接切斷了英帕爾與科希瑪的道路。英印軍隊幾乎沒有做出什麼像樣的抵抗,英帕爾重鎮幾乎被日軍合圍。

不過在短暫的勝利後,日軍的噩夢也開始了。1944年4月,緬甸的雨季提前到來,道路變得泥濘難行,而負責運送輜重的牛羊則成批走散,這種愚蠢的運輸方式讓日軍喪失了大批軍需。此時英軍已經在英帕爾外圍集結了15萬大軍準備反攻。前線的各師團長意識到再繼續進攻已經毫無意義,紛紛向牟田口建議立即撤兵,保存有生力量。但剛愎自用的牟田口又豈會就此罷休?他不顧下屬的反對,強令各部隊進行強攻,要求在4月29日裕仁天皇生日之前拿下英帕爾,以此向天皇邀功。

英帕爾戰役:日軍作戰方案貽笑大方,9萬大軍7萬成野鬼

在英帕爾與科希瑪之間的帕雷爾(Palel)一帶阻擊日軍的英印軍隊廓爾喀士兵

前線官兵只得硬着頭皮向前進攻,但已經完成集結的英軍炮火變得越來越猛烈,軍糧短缺讓士兵飢腸轆轆,潮溼的氣候和肆虐的蚊蟲讓痢疾與瘧疾開始在軍中蔓延,很多士兵還沒有見到英軍的影子,甚至還沒有發一槍一彈就倒斃在路邊。眼看着軍隊又要重演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悲慘一幕時,第31師團長佐藤幸德在好不容易拿下科希瑪後停止進攻,並違抗牟田口的命令組織後撤,其他兩個師團長紛紛響應,至於跟在後面的印度國民軍,不是跑回老部隊投降當二次俘虜,就是撇下大部隊逃得沒影了。

英帕爾戰役:日軍作戰方案貽笑大方,9萬大軍7萬成野鬼

英帕爾戰役期間,對日軍補給線進行空襲的英國皇家空軍“颶風”Mark IV型戰鬥機

牟田口看到師團長居然聯合抗命,一怒之下將這三名高級將領全部撤職。要知道,在舊日本軍國主義時代,師團長一級的人物只有天皇纔有權力簽發命令進行任免,牟田口這種明顯的僭越行爲令前線官兵極爲不滿,而在後方發泄完怒火的牟田口居然還能在辦公室裏閒庭信步,甚至還扔下十萬火急的軍情到當地的酒館裏招妓玩樂。

英帕爾戰役:日軍作戰方案貽笑大方,9萬大軍7萬成野鬼

在科希瑪一帶肅清殘敵的英印軍隊廓爾喀士兵

不久在英軍迅猛的反攻下,已經走投無路的日軍一觸即潰,紛紛作鳥獸散。當初的9萬大軍僅僅只有不到1.2萬人踉踉蹌蹌的逃回緬甸,超過7萬人成了茂密叢林中的孤魂野鬼,而這其中只有3萬人是真正死於英軍槍炮之下的,其餘都是被飢餓,勞累和疾病活活折磨致死。在日軍潰退的泥濘道路上,遍佈來不及收拾的日本士兵屍體,其下場甚至比當年在瓜島上受困而亡的日軍還要悽慘。這些曾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惡魔,此時也算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對於緬甸方面軍而言,英帕爾戰役是一場可怕的災難。經此一戰,日軍在緬甸的精銳盡喪,已經無力再發動任何進攻,以中美英三國爲首的盟軍即將發動一系列反攻,最終將日本侵略軍推向墳墓。而導致英帕爾慘劇的奇葩將領牟田口也被大本營撤職,他在英帕爾戰役前後的所作所爲讓他備受指責與謾罵,甚至得到了“鬼畜牟田口”的稱號,更有後世史家戲稱“死在他手上的日本鬼子比死在盟軍手裏的還多”,由此成就了他一番讓人啼笑皆非的“傳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