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Amy姐,來源 lAmy姐的跨境金融圈(微信公眾號ID:Chinashintay)

請勿抄襲,維權必究,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amy_mi001)

昨日,長和(00001.HK)和長實(01113.HK)同時披露,

李嘉誠又將其個人名下所持合計133億股份,轉到了家族信託裏,

轉讓後,李氏帝國幾乎所有資產全部搭乘上了家族信託這個母艦

△李嘉誠轉讓股份至家族信託匯總,Amy姐的跨境金融圈

或許至此,超人李的最後一塊財富傳承拼圖已近完工。

導言

15年環球時報稱,「他(李嘉誠)被稱為超人,但他可能不適合作為未來的領頭羊」。

聰明如李,當然深諳於此。

已近古稀的老人,自2000年左右起,就已經在準備了。14年香港zz事件後,清理進度明顯加快。

一邊是東邊瘋狂拋售,一邊是西邊瘋狂掃貨。一邊是世紀大重組從香港遷址開曼。背負著「逃跑」的「罪名」,自廢武功弱化控股權,全家入籍加拿大,把整個李氏帝國的資產全部裝進家族信託……

或許,在超人不敢休的這20年間,費盡全部心血從「大地產商李嘉誠」到「李嘉誠的全球商業帝國」轉型,都是在為一個時代的結束做準備

01

產業:東退西進

東進時代

回到1978年國慶,鄧xiao.ping親自邀請李嘉誠到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慶觀禮,李嘉誠穿著一件緊身的藍色中山裝,不無侷促地站在一羣中央幹部身邊。而在幾年前,他還是一個「萬惡的資本家」。

1984年12月19日,國務院總理趙zi.yang與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北京簽訂《中英聯合聲明》,確定香港於1997年7月1日交還中國。

金錢總是與權力相生,隨著香港華資在70年代藉助輕工業騰飛而崛起,80年代確定政權交接之後,英資隨英國政權退出香港,華資趁勢接管香港,便成為了那十幾年間香港經濟社會的主旋律。

以李嘉誠為首的香港華商,是掌握香港經濟命脈的實際控制人,是中國政府平穩接收香港的重要政治力量,憑藉這一獨有的政治地位,李嘉誠在內地斬獲無數城市中心寶地,包括上海。

所以,過去數十年間,地產業務也是李嘉誠在內地獲取財富積累的主要來源。

至2009年,李嘉誠旗下「長和系」的總市值高達1萬億港元,相當於同期香港經濟總量的50%,盈利更是高達兩千多億港元,增加了70倍。而這期間,香港GDP增加了不到一倍。

對比在香港回歸前的1995年,「長和系」總市值僅420億港元,盈利30億港元。而在上世紀70年代上市之初,市值才只有1.57億港元。

東退西進時代

14年3月《經濟學人》發布的「全球qun帶資本主義指數」稱,香港已成為全球qun帶資本主義最嚴重的地方,財富集中度接近80%

△全球qun.帶資本主義指數(來源:觀察者網)

不斷增大的貧富差距引起民眾的不滿,13年4月,數百名碼頭工人罷工,聚集在長江實業集團的總部長江中心,要求李嘉誠表態加薪。

△碼頭工人罷工

環球時報稱,「他(李嘉誠)被稱為超人,但他可能不適合作為未來的領頭羊」。(15年報道)

聰明如李,當然深諳於此。

已經年近古稀的老人,也應該加快準備了。

事實上早在2001年,長和系就實現了重心向歐洲的轉移。

從2013年開始,李嘉誠開始陸續拋售內地投資性物業套現,到了2014年更是加快了減持進程。近6年,長和系已經出售逾2000億港元內地和香港資產

而與此同時,近6年,長和系是斥資逾2000億港元在海外市場掃貨。

至2015年,李嘉誠的長和系就已控制英國天然氣近30%的市場、電力分銷25%的市場和供水約5%的市場。甚至被英國媒體評價為「買下了英國」。

△近6年海外投資就投了1900億港幣(來源:scmp,年報)

16年6月,彭博社稱,儘管長江和記(CK Hutchison)總部在香港,但大部分利潤來自歐洲,英國是最大的市場,佔歐洲利潤的34%。今天這個比例會更大。

△來源:16年6月,彭博社

但李嘉誠的「撤資風波」、「脫.華入歐」,明顯讓中國評論家感到不滿,甚至讓中國官員感情上覺得受到了傷害

△來源:百度

02

公司:世紀大重組

尤其是在東賣西買的同時,2015年初,李嘉誠宣佈長江將與和記黃埔重組,這被稱為「香港回歸17年以來最重大的企業事件」之長和繫世紀大重組

重組簡括為:創立兩間新的香港上市公司,即長和、長地。長和,將接手原長實及和黃兩個集團的所有非房地產業務;長地,將合併兩個集團的房地產業務。

在一系列剝離和重組背後,李嘉誠將公司的註冊地都從香港遷至英屬開曼羣島

(原李嘉誠在答香港媒體問時曾明確表態,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永不遷冊」,通過世紀重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確實依然沒有遷冊,註冊地依然在香港。但是這兩家公司在重組之後已經淪為了長和的全資子公司,而新長和的註冊地的開曼)

△1995年6月13日,李嘉誠在香港出席了簡易支付系統(EPS)的啟動儀式

這讓李嘉誠不可避免地又被被推上風口浪尖,再加又被媒體扒出加拿大國籍情況,李家「撤資」之疑再次席捲香江兩岸。

(據媒體報,李嘉誠擁有加拿大和新加坡國籍,也是香港永久居民。李嘉誠於1983年移民加拿大,並很快取得了加拿大國籍,之後李澤鉅、李澤楷也都入了加拿大國籍)

△如加拿大the richest顯示李有加拿大籍

弱化控制權?

世紀大重組之後,房地產業務被拆分出來,李氏家族對和記黃埔由間接持股變為直接持股。

失去了槓桿控股效應,李氏家族在新公司(長和和長地)的持股比例僅剩30.15%。相比重組前,李氏家族對長和系的控制力至少下滑30%,卻僅僅換取了7%的賬面財富增值

△重組前後架構,來源:公司披露

弱化控制權重組,這顯然不是超人的作風。遷址開曼,當然也不全是因為交易的便利性和技術層面的考量。

面失衡的交易決策背後,都是李氏家族對於「安全」的更深訴求。

安全

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李嘉誠講他的投資邏輯:「在決定優先考慮的地點時,有幾個標準對我很重要:保證投資的法律和法規政治穩定,輕鬆的商業環境和良好的稅制結構等。」

△李嘉誠和李澤鉅

所以,一個古稀的老人,東退西進遷址開曼背負著「逃跑」的「罪名」,一個商業超人,選擇弱化控股權重組,

  • 隔離地產業務。考慮到旗下地產業務的土地儲備中中國內地的佔比高達93%,將地產業務從整個多元化集團分離出去,設立防火牆,以防地產業務遭遇系統性風險,而波及到長和系的其他業務。(93%的數據來自15年9月新財富酷魚,現在有下降)
  • 找個合適的司法區。遷址英屬開曼羣島,將最終審核權由香港終審法院變為英國最高法院。

△李嘉誠專訪 (財新網)2014年03月05日

或許,在超人不敢休的這20年間,都在致力於從「大地產商李嘉誠」到「李嘉誠的全球商業帝國」轉型。

從房產到全球多元化,圍繞以歐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家為核心,在全球範圍內,分散化配置以電信、港口、水利、能源等公用事業為主的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

△李嘉誠的商業版圖,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從事的產業,橫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多個領域,集團員工超過30萬人。(來源:Bloomberg)

長和系帝國順利從香港華資企業轉型為了國際企業,即便董事會裡坐著的依然老氣橫秋,即便再錯了一波新經濟,即便風雲再變幻一百年,也再難以撼動李氏帝國了吧。

03

家庭:繼任與分產

外部甲板清理妥當,最後的清理是家庭內部。

豪門分家,無論是夫妻分產還是兄弟分產,往往是衝突不斷,分產演變成了爭產。

2006年,比李嘉誠大6歲的霍yigndong去世,到2011年底,因為爭奪家產,三子霍震宇將二哥霍震寰告上法庭。

在澳門打造起博彩帝國的何hong燊,只是病重入院,妻女子眷就為家產打得不可開交。

老友郭得勝(新鴻基地產創始人)的三個兒子為了爭產,兄弟相殘,最後竟鬧到廉政公署。2012年3月底,甚至有媒體報道,大哥郭炳湘將由被告轉為特赦證人,指證自己的兩個親弟弟。

而這一切,李嘉誠看在眼裡,又怎能置身度外?

李嘉誠把分家分成繼任分產兩部分。

△香港禮賓府2001年度勳銜頒授典禮上,(左二至右)李澤鉅、李嘉誠、董建華、李澤楷、王富信合影留念

繼任

在2012年5月,李嘉誠正式宣佈分家。由長子李澤鉅繼承李氏商業帝國,次子李澤楷獲得現金自行創業

事實上,在其母親去世後(1990.1.1)不久,次子李澤楷便搬出了李家大宅。1993年,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盈科拓展」,並在2000年8月就辭任和黃副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早就「單飛」了。

而1964年出生的長子李澤鉅,在21歲時畢業後加入「長和系」,迄今業已超30餘年。

宣佈分家後兩個月,2012年7月16日,李嘉誠已將本來由其次子李澤楷持有的1/3家族信託權益(即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是長和系資產的終極持有公司,未「分家」前由李嘉誠三父子各持1/3)全部轉讓給長子李澤鉅,這讓李澤鉅持股量增至2/3,餘下1/3繼續由李嘉誠持有。

△分家前後,控股主體LKSUnity股權架構

據港交所披露權益,當時的LKSUnity持有共22間上市公司,除「四大」旗艦:長和(00001)、長實地產(00013)、長江基建(01038)、電能實業(00006)外,還包括TOM集團(02383)、匯賢產業(87001)等。控股的總市值接近5000億港幣。

昨日,李嘉誠又將其個人名下合計133億長和和長實股份,全部轉到了家族信託裏,

△李家持有長和(00001)及長實(01113)的股份情況(Amy姐的跨境金融圈製圖)

至此,李氏家族信託幾乎承載了整個李氏帝國資產。

而且,可以預期,為保證李家對長和系控制權,相信李嘉誠百年後仍由長子李澤鉅承繼其手中餘下的1/3權益。

李嘉誠的繼任計劃,更有些像英國時期長子繼承製,確保控制權不因分家而旁落,這也讓李氏長和帝國有了再存續百年的基礎。

90歲,超人退休,長和系帝國正式迎來李澤鉅時代,李澤鉅正式掌控市值逾萬億港元的商業帝國。

分產

長和系帝國由李澤鉅掌舵,但這不代表所有收益都屬於李澤鉅

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是長和系資產的終極持有公司,由信託受託人代表信託持有最終長和系帝國資產。

△李氏家族信託(Amy姐的跨境金融圈製圖)

而全部信託的酌情受益人,全部是李澤鉅及其妻、其子女,以及李澤楷

△信託受益人情況

信託,這是中世紀時期英國人智慧的結晶。

而此時,將繼任和分產分開,由長子繼承掌舵手職位、全家人以信託受益人形式享有財產收益,「讓商業帝國正常運轉,讓兩個兒子可以有兄弟做」,這就是超人的智慧。

△李嘉誠在辦公室窗前

其實,拋去商業超人的這個身份,李嘉誠是個垂暮的老人,看一個古稀老人3年前對「跑路」回應,著實讓人心酸。

「我今年87歲了,已經是古稀之年,安全比利潤對我來說更重要。我從來就不是大家說的是什麼超人,我可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我其實更是一個普通的人,甚至是一個老人。我希望我的人生能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而不想在晚年再橫生枝節。我也希望我的家人和我的商業在我故去之後,正常運轉,得到良好的繼承」。

04

結論:傳承拼圖完工

這裡是香港,這曾是李嘉誠的時代。

從1940年身無分文的難民,到一手建立起全球商業帝國,他濃縮了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種文明、上百年幾代人的歷史。

現在,工作78年的90歲超人宣佈退休,李嘉誠時代落下帷幕。李澤鉅登場了。李氏財富傳承拼圖完工。

衷心希望李澤鉅能繼續扛起「長和系」這個大旗,再創下個百年輝煌。

自「長和」帝國始,如果中國的財富與商業文化,能進入一個獨立創造——安心擁有——順利傳承的正常軌跡,則不單是李嘉誠之幸,亦國之幸。

謹向超人致以崇高敬意。

- The End -

Amy姐私人微信是(Amy_lau01),歡迎大家添加微信交流。

我們是跨境金融第一大號,歡迎您添加助理小米微信(Amy_mi001),邀您和5w+小夥伴一起交流切磋~歡迎關注「Amy姐的跨境金融圈」(微信公眾號ID:chinashintay)Amy姐,入於會計師事務所,興於券商投行。拆過紅籌,做過併購。現幫移民的朋友打理家族資產,做做跨境投資。境外的世界,跨境稅務、跨境併購、離岸基金、境外信託與保險、移民前後的財產申報、全球資產配置、外匯管制與CRS應對,你想了解的,都在這。

延伸閱讀

01 親媽CDR,狂歡獨角獸,如此失敗周鴻禕!來,算算教主私有化回A股的打車費02 劉強東20%股權控84%投票權,你被東哥AB股套路了嗎?03 瑞士、開曼、盧森堡離岸避稅?都out了,現在是「岸上避稅」時代04 中信資本旗下「偽冰島」77億參與哈葯集團混改,實為「香港—開曼—模里西斯」主體05 綜合稅負3.8%!Facebook「雙層愛爾蘭—開曼羣島」架構避稅避出新高度06 整整20年!90歲李嘉誠家業傳承路線設計:產業東退西進,公司世紀重組,繼任與分業07 地產的商業本質是銀行!孫宏斌的經營邏輯:槓桿+息差08 做空特斯拉09 分眾傳媒史詩級資本運作史:瘋狂併購-套現減持-做空觸底-私有化回A股-再套現減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