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谈起「抗议天王」柯赐海,人们总会想起过去他出现在媒体镜头、在受访者背后高举牌志、宛若「背后灵」的画面;只不过,这几年柯赐海似乎销声匿迹,当他再次接受其他媒体专访,才透露巴金森氏症已缠身15年,导致身形消瘦,手脚颤抖,还会不自主地流眼泪、鼻涕,有时会恍神。

虽然体力已经大不如前,不过靠著运动、健康食品及少许药物,柯赐海自认病情控制得不错,已经巴金森氏症第3期的他原本病情可能已经恶化到需要坐轮椅,现在却仍保持著初期的最佳状态。

除此之外,柯赐海也在4年前娶了小31岁的妻子,还生下了儿子,除了让他更坚定对抗病魔,也放下多年来的抗议之路,只盼有健康的身体陪伴妻小。

检视相片

(巴金森氏症患者会出现四肢不自主发抖、四肢肌肉无力、走路缓慢等病征。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致病原因不明 平均发病于50多岁

不过,巴金森氏症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让当年中气十足的柯赐海有了如此大的转变?

巴金森症是一种脑部退化疾病,平均发病年龄是55岁,男女比例差不多,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只有一小部份是遗传的,目前已找到几个基因,但这些遗传性的巴金森患者的发病年龄通常较早,一般小于40岁。

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四种:

●颤抖:多数患者发病初期都会在四肢的远端出现规律的颤抖,通常在静止时出现,活动时消失,因此称为「静止性颤抖」,但也有些患者活动时也会颤抖。

●僵硬:肌肉、关节紧绷,因此动作不灵光;脸部肌肉僵硬,好像面无表情,被形容是「面具脸」、「扑克牌脸」,讲话也不流畅。

●动作迟钝:行动极为缓慢、无法联贯,动作开始时尤其困难,并且也缺少自然的动作,如走路时手臂摆动消失。因为手会抖,所以字愈写愈小且不清晰。

●姿态异常:由于颈部、躯体肌肉僵硬,使躯体向前弯曲如驼背,走路转弯时很慢且不稳定;站立时有向后倒退或倾倒的情形。

随著病情的加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会越来越差,终至完全需要照料看护;看护的过程仍要注意患者有可能因呼吸道、泌尿道、褥疮等状况感染其他疾病,进而引起死亡。

检视相片

(巴金森氏症患者会出现四肢不自主发抖、四肢肌肉无力、走路缓慢等病征。图片来源:吕恩赐)

药物只能控制 运动有助降低罹患机率

台北荣总特约医师刘秀枝指出,治疗巴金森症主要是用药物控制病情。虽然药物一直有新的研发,但只是缓解,还不能根治或防止退化

除了药物治疗,多活动,多走路或接受复健,也是好的辅助方法。患者有时可能出现焦虑或忧郁,此时多鼓舞他,多陪陪他也会有助益。

但要注意,吃什么并不会影响治疗巴金森症状的功效。反而要留意,患者常会有恶心、肚胀或便秘等肠胃症状,严重时还会吞咽困难,因此吃得少,营养较差。平常饮食要更注意均衡,量够,食物要软,较易吞咽,并选用较易消化的食物

此外,建议中年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预防罹患巴金森氏症。因为运动可促进脑内分泌多巴胺,跑步机训练、太极、跳舞和飞轮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尤其太极节奏缓慢且有跨越身体对侧的动作,可训练动感、降低得到巴金森氏症的机率,还能进一步延缓肢体老化或退化。

延伸阅读:

微小却重要的问题:「妈,你记得午餐吃什么吗?」

阿嬷医师的百岁哲学:试著自己操作家电

一个人住,几坪房子最适合?要「住到老年」得考量这些因素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