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的小夥伴知道,我一直說在 2016 年 9 月份,教育部將研究生教育改革為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取消了原來的在職研究生

。但是仍然不斷有人諮詢現在的「在職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的區別,以及是否值得選擇讀「在職研究生」?

來諮詢的小夥伴無一例外都是諮詢了相關老師;這些老師又無一例外來自某某網站、打電話自稱某某學校招生;這些網站的入口和老師的聯繫方式,又無一例外從百度獲取。讀到這裡,小夥伴們應該能猜到這些虛假信息的來源了:都是百度競價排名的結果

我在「考研人都應該知道的信息」裡面痛批過百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競價排名。陸奇

在百度時,因為他個人的職業素養和「魏則西」新聞事件的影響,百度的競價排名有所收斂。今年春季隨著高層鬥爭,逼迫陸奇離去後的百度,「醫療競價排名」捲土重來。在職考研領域,更是暗影重重,防不勝防。每一個報考的小夥伴都要小心落坑。

這些「偽招生老師」口中的在職研究生,實質上指「同等學力申碩」。同等學力申碩,採用先入學、後考試的方式。入學前學校審核考生的報名資格,通過後獲得在校學習的資格。學校按照一定的培養計劃在週末授課,學員需要通過學校規定的全部考試,才能獲得學校頒發的結業證書。

獲得結業證書的學員,有資格申請研究生學位。通過全國同等學力申碩及論文答辯後,學校頒發碩士學位證書。

從上面流程上面可以看出,同等學力申碩的如些特點:

1 入學門檻低

門檻由學校獨家決定。以高校清流代表的「北京大學」為例,同等學力的入學門檻如下:

一、招生對象及條件

  1、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在教學、科研、專門技術、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績的在職人員。  2、報名人員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已獲得學士學位並在獲得學士學位後工作三年以上;  (2)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  已獲得的學位為國(境)外學位的,須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

其中的學士學位,沒有要求必須全日制統考。也就是說,無論成人本科、函授本科和電大本科都滿足條件。不需要考試,本科畢業後 3 自動獲取入學資格。遊戲中,有躺贏;同等學力申碩中,有躺進。

2 通過難度低

「全國同等學力申碩考試」,聽起來好像同等學力申碩也不簡單。實際上該考試只包括外語和學科綜合兩門。100 分的試卷,只要 60 分即可。更神奇的是:每科成績可以保留 4 年。也就是說一個學員有 4 年時間去學習 2 門課程,這通過難度,都不好意思提。

招生老師承諾 100% 獲取證書的自信,就來源於此。不需要花錢請槍手或者去打通學校關係,簡單每年提醒學員一次就夠了。

第一次、第二次可以不過,前兩次積累的經驗,到第三次基本問題不大了,第四次基本穩穩的。如果還不過,那很可能就是智商問題了。而選擇報名考研的人,智商可以保證在正常水平。

3 認可度低

同等學力申碩成功後,獲取的碩士學位證有什麼用呢?關係到小夥伴自身利益的,只有一件事——評定職稱。下面是北京市對評定「中級工程師」的基本要求:

年限要求

⒈ 中專畢業:在同專業或相近專業崗位上見習期滿1年,可認定為技術員,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4年可認定助理工程師。⒉ 大專畢業: 在同專業或相近專業崗位上見習期滿1年,可認定為技術員,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年,可認定為助理工程師。

⒊ 大學本科畢業: 在同專業或相近專業崗位上見習期滿1年,可

認定為助理工程師,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4年可晉陞工程師(中級)。⒋ 雙學士學位獲得者,可認定為助理工程師,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年,可晉陞工程師(中級)。⒌ 碩士學位獲得者,在本專業工作1.5-3年,可認定為工程師(中級).

擁有「碩士學位」的人,最快可以在畢業後 1.5 年,也就是比本科畢業生早 2.5 年,獲取中級工程師評定資格。據瞭解,同等學力申碩的學制是一般都為兩年。從時間角度看,讀同等學力申碩的學員,比本科生能夠提前半年參加「中級工程師」的評定。

兩年是按照同等學力最快的畢業速度,如果個人有工作或者其他事情耽擱造成延期畢業,會輕易失去獲取的半年優勢。

想要選擇同等學力申碩,快速獲得「中級工程師」的小夥伴,結果很可能是還沒拿到「碩士學位」,通過本科學歷已經具備了評定「中級工程師」的資格。

同等學力申碩獲得的碩士學位,除了評定職稱之外,在官方文件中,沒有其他作用。而現在的非全日制畢業生,能夠獲得研究生學歷證。相比學位證,學歷證的作用可以擴大 N 倍。

比如騰訊的社會招聘,要求如下:

中信銀行的社會招聘:

還有 2018 銀監會的職位要求:

以上的碩士要求統統都是學歷。

「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碩士」,根本不在一個比較級別上面。將二者放在一起,是對非全日制碩士的一種侮辱

現在社會對非全還有所爭議。假如「全日制碩士」是金的話,「非全日制碩士」就是銀。而「同等學力申碩」就是銅錢而已,最多也就是現在的人民幣,花錢都可以買到。

4 花費高

花費不僅僅是金錢的投入,更寶貴的是時間。

從「北京大學2018 年計算機應用技術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中能夠看到同等學力申碩的要求:

北京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在職研究生,學制2年,學費48000元。利用週末授課,本科有學位可以就讀且申請碩士學位。

同期北京大學的對「軟體工程專業非全」的要求:

工程碩士(軟體工程) 3年制 非全日制 學費 40000

在規定上,同等學力申碩的學費和非全差別不大。但是隱性的收費卻很多,尤其是為了獲取學位論文答辯,很多學習不到位的學生,在中介機構能找到代寫論文的服務,需要支付額外費用。即便是平常學習的科目,不通過時,找到學校的關係,通融時也會再次收費。

從時間角度看,同等學力和非全雖然都是在職讀研。但是學院選擇同等學力的那一刻起,混文憑的心理已經像癌細胞般種在了內心。它會像黑洞一樣,引導學員不斷的花錢買文憑、交錢走關係,直到自己後悔時,已經走向不歸路。

而且讀同等學力的學員都有投機取巧的心理,和這些人在一起,你覺得自己能有多大提高?

即便個人自制力夠強,不受周圍人影響,自己努力學習,堅持自學通過考試。既然有這種認知,為什麼不選擇能夠獲得國家頒發學歷證和學位證的非全日制呢?

我建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非全日製備考,分享在職考研的點點滴滴,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