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句話,拉開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嶄新歷史圖景,也使一個個普通的個體,將有機會通過自身的奮鬥改變命運。從街頭廣告牌的日漸多元、個體戶到企業家的奮鬥歷程、集貿市場到網購熱潮的消費轉型,到通過股市實現人生命運的轉折,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回頭觀看這些載入史冊的影像,就像是在閱讀這個國家40年間的經濟史、社會史與精神史。(本組圖片選自《時間的力量》畫冊)

街頭廣告——時代最清晰的速寫

街頭廣告在這40年裏從未遠去,它始終在公共空間佔據着一個位置。它就像是時代的速寫,能以一種粗線條的“氣象”呈現出紛紜的歷史信息。廣告牌就是一個微觀的輿論場,呈現着國家與個體的敘事,傳達出嚴肅深刻與生活的日常。

改革開放初期的電影海報

1979年,在北京王府井南口,市民們正坐在《海外赤子》的電影海報前曬太陽。這部電影由珠江電影製片廠出品,秦怡、陳沖主演,而比這部電影更出名的是其主題曲《我愛你,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起後,全世界的歸國華僑越來越多,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影藝術工作者拍攝了多部反映愛國華僑心繫祖國的電影,召喚海外的華人迴歸祖國。方學輝/視覺中國

口號標語

口號標語,直至今天依然是常見的廣告形式。這張圖片的話語表達,正是改革開放前後人們耳熟能詳的話。觀察這些牆上的句子,就能捕捉到時代變遷的線索。圖爲1985 年,在北京長安街上的巨幅政治宣傳標語。閻雷/視覺中國

統一祖國

這是一名外國攝影師在1982 年拍下的北京街頭,廣告牌上寫的內容是解放臺灣,統一祖國。當時,人們的衣服顏色單一,綠色和藍色最爲常見。迪安·康格/Corbis/視覺中國

商業廣告牌出現

1980 年,北京市民正在東單公交站等公交。背景牆上出現了商業廣告,圖片呈現的是酒類廣告。商業廣告的出現,意味着街頭廣告在政治宣傳之外,有了新功能,這也是時代開始變化的街頭表徵。王文波/視覺中國

外資企業的廣告

這張照片攝於20 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北京街頭,背景中有一塊松下電器的廣告。外商在中國做廣告,曾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思想還未解放的人,將外商廣告同民族尊嚴強行聯繫在一起,但開放的潮流終究不可逆轉。迪安·康格/Corbis/視覺中國

美國電影廣告

1998 年11 月28 日北京街頭,一名行人站在美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廣告前。隨着時代發展,外商在中國的廣告不限於商品,還有諸如電影等文化產品。中國人對於國外的文化產品,也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娜塔利·貝林/Reuters/視覺中國

邁克爾·傑克遜的廣告

1989 年6 月11 日, 人們經過上海街頭豎立的一張巨大的邁克爾· 傑克遜的海報——這是在宣傳他的新專輯。邁克爾· 傑克遜是美國流行音樂的代表,在中國,他同樣很受歡迎。多米尼克·費格特/AFP/視覺中國

一波三折的《超人》

1985 年,廣州兒童電影院張貼了一張《超人》海報。《超人》是從美國好萊塢進口的第一部大片,但它剛上演不久就被有關部門禁止播放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內部爭論後又正式上演,過程一波三折。安哥/視覺中國

“超女”風潮

2005 年11 月16 日,在上海舉行的國際文具及辦公用品展上,超級女聲代言的各種文具產品。《超級女聲》是中國選秀節目的鼻祖,風靡一時,2005 年是最火熱的一屆。很快,她們就被敏銳的商家看中,出現在各類廣告上。楊明靜/視覺中國

飛人劉翔

2006 年2 月19 日,南京街頭耐克體育服裝、體育用品商店裏的劉翔招貼吸引着消費者。2004 年,劉翔獲得奧運冠軍,其個人聲望到達頂點。他一度成爲中國最受歡迎的廣告明星,被商家、消費者瘋狂追逐。

致富——從個體戶到企業家

改革開放,讓無數人走上街頭,尋求謀生之道。擺攤、倒貨、服務,種種形式不一而足,個體的創造力被極大地釋放出來。觀察這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最能感受他們身上的歷史痕跡。

怯生生的個體戶

1982年,在廣州高第街時裝攤檔前,一名女老闆怯生生地躲在檔口下等待買主,也隨時準備躲到櫃檯下躲避同學或熟人。當時,這不過是政府爲安置大批迴城知青和無業市民的權宜之計。由於長期缺乏民間商業,當時個體戶在文化觀念中被視作“低人一等”。安哥/視覺中國

洋倒爺

1992 年3 月,一位提着沉沉的行李袋的洋倒爺正穿梭在北京秀水街。20 世紀90 年代初期,北京秀水街成了許多外國個體經營者的購物批發市場,他們將在中國採購的大批貨物運回本國販賣,因而北京人都叫他們“洋倒爺”。時至今日,秀水街依然是中國人和外國人做買賣的重要場所。王文揚/視覺中國

邊境貿易

1993 年,在黑龍江綏芬河清晨開市的中俄邊境貿易市場上,一名俄羅斯人在向幾名中國客商兜售商品。改革開放後,邊境貿易廣泛展開。在跨境物流尚不發達的時代,邊境貿易是重要的外貿途徑。安哥/視覺中國

手錶修理攤

1985 年,寧夏銀川的手錶修理攤攤主正在忙碌着。手錶在當時是很受歡迎的奢侈品,當然,很多並不是國際名牌,也有很多“山寨貨”。相關的售後也格外缺乏,因此,催生了一大批類似的個體手錶修理攤。阿蘭·勒·加斯穆爾/Corbis/視覺中國

企業家的娛樂精神

2000 年9 月10 日,杭州西子湖畔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網絡峯會,搜狐CEO 張朝陽、網易董事長丁磊在大會上模仿了媒婆。互聯網的開放與平民特色,使得互聯網公司的企業家們也不再板着臉孔,而是充滿了娛樂精神。柴繼軍/視覺中國

艱難創業的企業家

今天,在中國互聯網上享受萬千仰慕的富豪馬雲,也曾有過艱難創業的歷史。馬雲抓住了互聯網革命的機遇,他的事業飛速發展,實現了從不起眼的創業者到互聯網大佬的轉變。這是他個人創業的史詩,也是國家發展的長卷。阿里巴巴/視覺中國

互聯網企業上市

2018 年7 月9 日上午,作爲港交所“同股不同權”新規實施後的第一股——小米集團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親自敲鑼開市。互聯網公司如今備受關注,據專家分析,小米上市將豐富港股重磅科技股的構成,這對提升香港作爲遠東金融中心的作用非常明顯。張煒/中新社/視覺中國

消費——從集貿市場到網購熱潮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憑票供應,到今天的手機掃碼;從對“民以食爲天”的深信不疑,到對“喫土買包”的羣集響應;從買柴米油鹽的生活用品,到租男女朋友回家過年……過去40年間,中國的日常購物,呈現出了難以想象的發展速率,延伸出了光怪陸離的消費品類。

國際奢侈品來到中國

1992年,在北京天壇祈年殿前進行的路易·威登(LV)箱包展示。有意思的是,LV的展示定在了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天壇,並有滿族打扮的廣告女郎相伴,這種特色展示顯示出LV對中國市場的熱切渴望與細緻揣摩。這一策略是成功的,如今LV在中國家喻戶曉,中國也是這一品牌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王文瀾/視覺中國

早期的免稅商店

1982 年5 月27 日,上海虹橋機場免稅商店人來人往。那時候能進入該店,用外匯購物,是件多麼稀罕的事情。這也顯示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就在以世界標準構建國際通用的商業模式。謝偉民/視覺中國

搶購潮

1983 年,人們在北京展覽館搶購服裝。改革開放伊始,市場選擇相對較少,因而用“搶”來購物就很常見。該圖就顯示了這一時代特徵——人山人海擁擠的搶購場面。王文瀾/視覺中國

“四大件”之一——電視

1980 年7 月7 日,在上海第一百貨大樓裏,人們正在調試電視。電視,爲中國人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無窮樂趣,而且由於其當時不菲的售價,被視作中國的“四大件”之一,是家庭財富的象徵。布魯斯·戴爾/GettyImages/視覺中國

糧價風波

1988 年9 月27 日,南京市民風聞糧食漲價,排隊購糧。在接觸市場經濟之後,糧價曾有過數次波動,顯示出當時的糧食生產尚未穩固。但中國的糧食生產在改革開放之後基本穩定、充足,未產生較大幅度的波動,恩格爾係數一路降低。於惠通/視覺中國

鄉土中國的售賣方式

2011 年3 月,在貴州丹寨縣,一名小販以獨特的方式揹着數只鴨子去售賣。這種原始的售賣方式在城市已經很少見,然而在廣袤的鄉土中國,依然廣泛存在。康泰森/視覺中國

人山人海的商場

20 世紀90 年代後期,北京西單商場人頭攢動。當時,這種商場代表着最爲時尚的購物模式。隨後,類似的商場在全國各地拔地而起。那時,可謂實體商業的黃金時代。閻雷/視覺中國

通宵排隊搶手機

2012 年1 月13 日凌晨,人們在北京某蘋果門店外通宵排隊,等待購買早上7 點發售的蘋果iPhone 4s。蘋果手機彷彿有一種魔力,雖然價格不菲,卻讓人們趨之若鶩,而中國消費者的熱情更是格外突出。從此,通宵排隊買手機,已成爲新款iPhone面市時的常見景象。李鋒/GettyImages/視覺中國

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國

2007 年7 月25 日,國際奢侈品牌“路易威登”在南京的首家專賣店開業,熱情的南京LV 支持者們搶購LV 拎包。富起來的中國人,爆發出了令世界驚歎的奢侈品購買力。目前,中國已是世界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國。從喫不飽飯到在全世界爆買,中國人花了40 年。宋嶠/視覺中國

網絡購買的火爆

2018 年6 月18 日,南京大二學生小彭靠背單詞打敗80 萬網友,獨中天貓豪禮。當618 個包裹分4 輛貨車送到學校時,引來全校師生圍觀。這當然是網絡購物平臺的營銷手段,但這種一擲千金的豪氣,也表明網絡購物平臺對於改變中國人消費習慣的巨大野心。牛鏡/視覺中國

無人機送快遞

2016 年11 月10 日,在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西樊村街道辦,村民迎來的網購“送貨員”已不是騎着電摩的快遞員,而是這個頭頂旋翼、高來高去的新事物——京東無人機配送西北首單“快遞”的安全投放。如今,各大網絡平臺各顯神通,用各種“黑科技”提升服務,展開了激烈競爭。袁景智/視覺中國

“雙十一”的“戰爭”

2015 年11 月12 日, 武漢東西湖區的申通快遞分揀中心,快遞員緊張地投入“戰鬥”。這是“雙十一”——電商平臺創造的節日——的第二天,快遞公司們臨時招聘分揀員應對物流狂潮。“雙十一”已成購物狂歡節,是中國網絡購買力的集中展現。王箏/視覺中國

股市——財富夢想

如果說,改革開放賦予了個體極大的自由,那麼股市的到來,就賦予了人們另一種超常規的博弈可能,甚至一夜之間實現人生命運的巨大轉折都不再是天方夜譚。與彩票偏重於機會主義不同,股市意味着更加複雜與更具知識含量的理性博弈。置身其中的人們耗盡精力,卻又樂此不疲。

密切關注股市的股民

20世紀90年代初,地處上海市中心的西藏中路廣東路口的萬國證券公司是滬上股市發祥地之一,也是股民交流信息及經驗的集聚點。每天,成百上千的股民聚集在一起,分享經驗,異常熱鬧。由於當時的散戶廳面積狹小,顯示屏等硬件又不到位,許多股民只能爬上欄杆隔着窗戶看行情。朱嵐/視覺中國

寶延風波

1993 年,深圳寶安集團通過二級市場舉牌上海延中實業,打響了新中國上市公司收購兼併第一槍,史稱“寶延風波”。股民們不願錯過這次機遇,紛紛搶購股票。雍和/視覺中國

股民的眼神

1992 年8 月10 日,深圳特區發售新股認購抽籤表,前來搶購的準股民們在各個發售網點排起長隊,秩序非常混亂。一個專程從江西來的小夥子在發售前半小時被擠出隊伍,他揣着身份證和錢,絕望地喊道:我排了兩天兩夜的隊啊……股票,讓很多中國人看到了命運博弈的機會,不顧一切地湧入、搶購。其中一些人可能尚未有完整的金融知識,但是他們憑直覺知道,這是可能暴富的“歷史性機遇”。張新民/視覺中國

股災前夜

1992 年,股民盼望已久的新股認購抽籤表發行,120 萬股民湧進深圳。由於搶購過於火爆,不僅股民自己連夜排隊,還僱人排隊。8 月9 日和10 日,雖然下起了大雨,但是也沒有人離去。之後股票舞弊被發現,造成股市暴跌,狂歡變成了股災。張新民/視覺中國

股市“偵察兵”

1992 年,股市升溫,全民炒股。在上海黃浦路上,不少股民擠不進交易所,只能在外邊用望遠鏡查看股票行情。這也是在前網絡時代,股票市場常見的景象。於文國/視覺中國

股市傳奇“楊百萬”

2000 年,“楊百萬”楊懷定和兒子在家炒股。楊懷定被稱作“中國第一股民”,其經歷堪稱股市傳奇。他因在1988 年從事被市場忽略的國庫券買賣而賺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並一舉成名。隨後,他成爲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也是股票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並在1998 年被中央電視臺評爲“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雲人物”。雍和/視覺中國

全民炒股

2015 年3 月17 日,在廣東省中山市的中山四路證券營業部裏,一名阿姨帶着熟睡的孫子炒股。如今可謂全民炒股,這些上了歲數的大爺大媽同樣很常見,他們既有時間,也有相當的財富積累,通過摸爬滾打,已構成股市上龐大的羣體。付希華/視覺中國

中國公司震動美股

紐約當地時間2014 年9 月19 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馬雲攜8位敲鐘人亮相。截至當天收盤時,阿里巴巴股價進一步上漲,總市值約爲2400 億美元,成爲僅次於谷歌公司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中國公司不僅震動美股,也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的密切關注。布倫丹·麥克德米德/Reuters/視覺中國

-------------------------------------

《時間的力量》 柴繼軍 主編

《時間的力量》簡介

這40年,社會和經濟呈現幾何式發展,攝影師以記錄時代爲己任,用影像作爲日記本,用相機爲這個時代描繪了全景式的速寫,這是時間帶來的詩意和力量。這本書精心選取了300餘幅中外攝影師的作品,多維度、客觀地展現了1978年至2018年,中國人在衣食住行、消費理財、社交互聯等諸多方面的變化——也許我們沒法找回失去的時間,但可以打開影集,通過照片回想這一路走來的快樂和艱辛。《時間的力量》畫冊已正式出版發售,請關注更多畫冊信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