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雖然不止劉備一個兒子,為什麼現在都懷疑劉備的眼光呢?在歷史潮流中,大家認為什麼樣的人不是傻子?像紂王不是傻子結局怎麼樣?像周武王的孫子,周平王的兒子不是傻子結局又是怎麼樣的?歷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雖然沒人說這些二代是傻子,難道他們就比劉禪高明嗎?劉禪雖然喪國,聽信讒言,但是,劉禪的落幕只是國家被丟失了,但是,自己卻沒有受到多大的摧殘,還能夠渡過餘生,不管是苟且偷生還是忍辱負重,最起碼沒有失去價值的死掉。

劉禪是昏君嗎?顯然是一半一半,諸葛亮輔佐劉禪,他有機會做昏君嗎?沒有機會,劉禪稱諸葛亮國父,諸葛亮的為人大家都知道,雖然有做昏君的潛質,但是沒有做昏君的機會,在諸葛亮出征的時候,劉禪也不敢在家亂搞,即使有人詆毀諸葛亮,劉禪並沒有付出行動,只是裝傻充愣,為什麼劉禪會聽信小人呢?主要原因就是自己需要突出自己的地位,諸葛亮明著聽自己的,但是,劉禪並不敢指示諸葛亮,寫在心裡上劉禪肯定是不平衡的,但是,一些小人的糖衣炮彈,給了劉禪極大的虛榮心,這也是為啥劉禪在諸葛亮和大臣之間老是模稜兩可!

劉禪當國君,長子繼承是有制度的,但是,劉禪真傻的話,劉備、諸葛亮會允許這種行為發生嗎?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讓一個傻子繼承嗎?顯然說不通,還有另一個原因,其他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是不如劉禪的,劉禪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但是,沒有管理能力是肯定的,但是,又不願意放棄自己主公的地位,劉備老了以後,劉禪也只能硬著頭皮上,最起碼還有劉備留下的開國功臣守護,自己自然樂的清凈,那些大臣都是劉備的忠臣,劉禪並不擔心自己的地位被推翻。

眾多方面說明劉禪不是傻子,只是沒有能力,又願意享受,在被作為人質的時候,劉禪還能如此的存活下來,劉備當時選劉禪也不一定是讓他統一大業,具體怎麼想只有劉備知道,但是,如果換作其他兒子,可能早就控制不住自己,對諸葛亮對著來,早就被滅國了。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除劉禪外另有劉永、劉理兩個庶出的兒子。劉永在劉備章武元年(221年)被封為魯王,劉禪寵信黃皓,劉永不滿,非常憎惡黃皓,黃皓進讒言,劉禪十年不理劉永,直到蜀亡,劉永與西蜀皇族一道被遷往洛陽,封為鄉侯。劉理在章武元年被封為梁王,建興八年(230年)被改封為安平王,延熙七年(244年)卒。陳壽寫《三國志》時,魏國和吳國均有官修史書存在,獨西蜀沒有官修史書,所以,陳壽手頭缺乏編寫資料,這也是《三國志》中《蜀書》字數最少的原因之一。正因為如此,劉永、劉理到底是個什麼樣人,治國理政本領如何?我們不得而知。所以,如果諸葛亮以劉備白帝城託孤遺言為據,更換劉禪也是可以的。但問題是,劉永、劉理與劉禪比,孰優孰劣,仍然是個未知數。我感覺題主出這麼個題目,其實還有一個誤判,就是劉禪昏憒。但事實上劉禪並不昏憒,只不過沒有集中精力治理國家罷了。但話又說回來,如果劉禪精明能幹,掌控朝廷,運籌帷幄,也就不會有西蜀國內,事無大小,鹹決於亮了。中國歷史上能出現一個千古人龍諸葛亮,劉禪之功不可沒。諸葛亮北伐沒有成功,主要問題在於蜀國的國力微弱,其次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算不上高超,劉禪的問題頂多排第三。對此,諸葛亮非常清醒,換不換劉禪不是解決西蜀問題的關鍵,根本沒有必要考慮這個問題。


因為古代除非嫡長子是個真正的傻子,否則都是立長不立賢。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立賢那麼賢能的標準又是什麼?一個人究竟是真有能力還是徒有虛名?而且立賢必將導致掙儲,這是很多人又不想看到的,所以禮法定下了立長不立賢的規定,諸葛亮如果廢了劉禪另立新君則不合禮法。

其次劉備把劉禪託孤給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廢了劉禪,那又違了劉備的託孤重任,當初白帝託孤諸葛亮誓要復興大漢,輔佐劉禪成為一代明君,如果廢了劉禪,也違背了諸葛亮當初的誓言。有損他的影響

所以無論從哪裡來說諸葛亮都不會廢劉禪,即便劉禪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廢物


諸葛亮有什麼權力選誰當皇帝?再說那是亂臣賊子所為!諸葛亮是忠臣!


因為其他的比劉禪還差


豬一樣的長子繼位,不少見,儒家傳統,立嫡或立長,沒辦法。


因為劉禪本來就很強,演義寫的不行,凸顯諸葛厲害而已


劉禪其實是個聰明人,明知道蜀國無力統一中原,仍然支持諸葛亮六出祁山,致無功而返,勞民傷財,使國庫空虛。

他知道統一中原是父親的遺願,而蜀國的凝聚力也在此,所以他唯有遵照執行。

後劉禪又重用宦官黃皓,用於牽制姜維,不想姜維傾全國之力伐魏,若失敗,則國力動搖也。


大師,請不要替古人擔憂了,趕快回家,西門慶正在樓下張望,守護好您的家人很重要。


選誰有區別嗎?還不是他老人家操心,費那勁幹嘛?

丞相的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知道了,諸葛一生就算賣給老劉家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