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點,沒有任何的歷史文獻記載,崇禎皇帝,在死之前曾經後悔過殺魏忠賢,這只是網友單方面的杜撰罷了。

魏忠賢該不該殺呢?該殺,能不能殺呢?也能殺,但是對於崇禎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殺了之後,自己在戰略戰術上應該怎麼做?

至於說為什麼魏忠賢該殺呢?很簡單,他在當權期間蒙蔽君上、假傳聖旨、殘害忠良、勞民傷財、結黨營私等等一些惡行,哪一條哪一款都能要他命。

不過近些年來有些人說,魏忠賢在政治上能制約東林黨,這些朝廷官員在廠衛和錦衣衛的監視下,起碼還能幹點人事,在經濟上他不顧大臣反對強收礦稅,把一部分經濟負擔轉嫁在商人身上,相對來說,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在軍事上,魏忠賢很大程度上保護了一些對明朝有用的武官,如袁崇煥等等,在軍費這個問題上,也從不含糊,所以那個時候天下不安穩,但也不至於如此動蕩,所以有人就得出結論,魏忠賢也做過一些利國利民的好事,他也是懂得為國為民的,可是在筆者看來,真有些高抬他了!

咱們現來聊聊魏忠賢是什麼人?沒當太監之前就是一個潑皮混混,吃喝嫖賭啥都干,沒受過啥教育,後來因為賭本太大還不上了,才選擇當「太監」這種相對來說快速的脫貧方法。為了當太監把祖產家當全賣了,老婆不要了,閨女賣掉換了錢。

所以如果放在太平盛世,魏忠賢這種人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社會底層人渣,而巧就巧在他生活在一個特別重要的封建主義社會節點,還恰巧幹了那麼一點事,不過就算是幹了又怎麼樣?在我看來,和他當太監一樣,純粹是為了他自己。

政治上之所以打擊東林黨,是因為魏忠賢已經覺察出東林黨對他的不滿,他得出結論,東林黨那幫老傢伙遲早要了她的命,所以就巧立名目,假傳聖旨,除東林同時也殘害忠良,別管是不是東林,只要與閹黨作對,便一個東林黨的頭銜安上去,抄家滅族,所以這徹徹底底的就是為了自保。

經濟和軍事上做的那些事,看起來是為了大明朝,為了皇帝,其實還是為了他自己,為什麼?

魏忠賢,雖然後來貴為九千歲,但是實際來說,他還是皇帝的一條狗,就算是這條狗,再怎麼會忽悠主人,這兩個角色也不會轉變,他所謂的權利也完全來自於皇權。軍事上做的是出於短期考慮,希望武臣能夠抵擋住建奴的侵犯,不至於天啟被趕下皇位,而它則會變成流浪狗人人喊打。

經濟上的一些作為則是長期考慮,平衡一下農民和商人的社會負擔,順帶著重新分配一下資源,使得農民階層不像是崇禎時期那樣處處造反,烽煙四起,若是那樣的話,他這個九千歲的位子坐的估計也不安穩。

所以有些人不要把他說的那麼高尚,他境界沒這麼高,只不過是為了一己私利時偽裝的像是憂國憂民罷了。

第二點,他能不能殺呢?能殺,對崇禎來說也不得不殺!

崇禎時期,東林黨一家獨大,皇帝完全成了一個象徵和擺設,被臣子忽悠的一愣一愣,成了瞎子、聾子、傻子,他想幹些什麼事情只要侵犯了士子的利益,那都幹不成,武官不停被打壓被迫害,農民的負擔壓力越來越大,李自成、張獻忠一干人等揭竿而起,崇禎皇帝最終弔死在了煤山,然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崇禎殺了魏忠賢導致的?不見得。

新官上任還三把火呢?更何況皇帝,那個時候魏忠賢的權勢實實在在的危害到了,剛上任崇禎皇帝的地位,更別提崇禎皇帝在當信王的時候,就與魏忠賢拉下仇恨了,所以,新仇舊恨一起算,崇禎也不得不殺他,至於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只是崇禎自己能力不行,蠢罷了。

魏忠賢死了,就不能制衡東林黨了?魏忠賢死了,就沒有一兩個太監能堪當大用了?曹化淳、王承恩就算比不上堂堂的九千歲,但崇禎讓他們放手去做的話也能發揮點作用吧!

自己沒點帝王之術,分不清形勢被別人矇騙也就罷了,還剛愎自用、生性多疑,該支持的不支持,該打壓的不打壓,碰到這麼一個皇帝,就算是魏忠賢還活著又能怎麼樣?他能力挽狂瀾?

所以說,魏忠賢該殺也能殺,只是崇禎殺了之後掌控不了局勢,祖宗留下的爛攤子,再加上自己下的臭棋,任誰也救不了他!


慎重!慎重!慎重!明史研究之難,難於上青天。滿韃靼修《明史》,修了一百年,為抹黑我漢人正統大明皇帝不遺餘力。《明史》成,怕真相流出,乾隆焚毀《明實錄》。據說日本韓國朝鮮至今藏有部分真正的的《明實錄》。所以研究明史要去日韓朝找原始資料,太難!滿清文字獄之酷,順康時江南士人庄庭瀧怕真相湮沒,招集人手編修明史,被金庸先祖出賣,康麻子凌遲十四人、入獄一千多、殺頭七十多,殺的江南漢人心膽寒。清修《四庫全書》網羅天下書籍,焚毀一切不利於滿清言論,故《四庫全書》成,中華傳世文獻焚毀一多半。造成今天研究中國歷史、中國傳統文化難上加難,只能依據考古出土文獻、出土文物,方可見中華文明之真貌。學術研究不是狂歡,貶我大明者,要麼不明真相、人云亦云,未見到真史,依據偽史亂搞。要麼別有用心,為滿遺招魂。現我華復興在望,滿遺又蠢蠢欲動,意欲何為?滿清一朝,害的我中華還不夠苦嗎?若真心認同中華民族身份,就該深刻反省,誠心改過,共同努力振興中華才對,而不是處心積慮顛倒黑白,為滿清招魂,處處歌功頌德大清皇帝、處心積慮貶低大明皇帝、乃至歪曲中華文化,於影視劇、於小說、於是輿論界處處玩弄卑鄙無恥伎倆,可嘆盲從者!


其實崇禎就是傻逼,本來魏忠賢收商人的稅可以養活軍隊。魏忠賢雖然不是好人,但是起碼能讓明朝維持下去。窮苦老百姓不會造反,不會去逼迫窮人。窮人也不會造反,換了東林黨,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一肚子男盜女娼。商人的稅被他們阻止了。然後沒錢,就往老百姓身上加。明朝不亡嗎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魏忠賢和其黨羽到底對明王朝造成的傷害有多大。

明天啟元年,遼東經略袁應泰自焚。巡按御史張銓縊死。瀋陽、遼陽被占,遼河以東大小七十餘城都迅速降服。後金從此走上與明朝爭奪統治權的道路。當年後金遷都遼陽。天啟五年遷都瀋陽。遼瀋成了清朝統一東北和統一中國最高統治權的中心和根據地。

明天啟二年 明朝約14萬,後金6萬 魏忠賢黨羽王化貞被後金間諜孫得功欺騙,以至於全軍覆沒。最後王化貞逃往山海關,此時,遼西土地盡失。天啟五年八月,熊廷弼背鍋,以失陷廣寧罪處死,傳首九邊。魏忠賢保下主犯王化貞,直到崇禎五年才被處死。

此戰切斷了與遼西比鄰的蒙古各部和明朝的聯繫,達到了爭取蒙古的目的。史載:廣寧被攻陷後,「蒙古厄魯特部十七貝勒來歸。上宴勞之,授職有差,喀爾喀五部同來歸。」這也為日後清兵入塞打下基礎――被視為明朝滅亡的主因。後來的滿清征服蒙古,六次南下入塞使明國傷筋動骨,對華北地區造成空前浩劫,死者無數,更令被重重圍困的農民軍乘機逃脫明軍的清剿,例如滿清在1638年的入塞,便令被困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有喘息之機。另一方面,滿清是在徹底擊敗漠南林丹汗,讓蒙古成為滿清附庯後,才對華北地區進行大規模擄掠的。己巳之變時,滿清尚未降伏蒙古,因此皇太極繞道蒙古人地盤進攻明國京畿地區,亦被視為軍事冒險。因當時關寧軍仍控制山海關及遼西地區,而蒙古則是最佳入關途徑。

而且,要求征工商稅的也不是魏忠賢,而是東林黨人李邦華。不僅如此,魏忠賢的頭號黨羽崔成秀反而多次請求取消工商稅。

天啟五年,魏忠賢拒絕了東林黨人揚新期請求徵收的礦稅。要求向士紳特權階級收稅也是由東林黨人汪應蛟提出的。

天啟七年,魏忠賢不僅搶奪寧錦大捷首功,他還順便把袁崇煥趕回廣東老家。

魏忠賢執政期間,明朝除了加征苛捐雜稅以外,就連明朝邊防軍費都能全面崩潰。鎮守北京北大門的宣府鎮每年299,156兩白銀,天啟七年止8000兩。同樣的事情,又發生在大同鎮(例年450,638兩),天啟六年只發11,488兩。為了討好天啟皇帝,魏忠賢卻動用600萬兩白銀重建三大殿,可惜皇帝無福消受(死太早)。17年後被李自成燒了。

軍費匱乏,兵變四起,就連關寧前線也是如此。天啟年間的農民起義,很多都是自己人造成的(明軍造反)。

等到崇禎上台,明朝已經大勢已去。要麼死在南下的清軍手裡,要麼死於農民軍。


忠賢不死,明朝不滅。魏忠賢減免農業稅,加征礦稅,茶稅,工商稅,安撫災民,充足軍餉,得罪東林黨為首的利益集團。東林黨忽悠崇禎殺了忠賢,取消工商稅,加征農業稅,導致財政困難,軍隊嘩變,叛民越殺越多。崇禎上吊,只有太監陪在身邊。東林黨則爭先恐後投靠李自成。其臨終遺言,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真是個大傻逼。還是他哥聰明,重用魏忠賢壓制東林黨,交代崇禎,忠賢恪盡忠貞,可計大事。明史由清朝變節的東林黨餘孽寫的一部歪曲史。一個大興文字獄滅族的韃子朝代寫的明史有多少可信度。


朱由檢從來就沒有後悔過殺魏忠賢。網上流傳的那個所謂崇禎曾厚葬魏忠賢的故事是假的。

不但崇禎厚葬魏公公是假的,事實上,連崇禎那封催人淚下的遺詔都是胡編亂造的。

為了拯救明朝的覆滅,有些人已經快急出病來了。

最近,魏公公救國論甚囂塵上,到處流傳說什麼魏公公死得可惜,要是活著,大明王朝就可以遍地黃金,滿山遍野肉包子,士兵領到的餉銀多得背都背不動,糧食多到豬都吃不完。

還在做夢呢?

在這些人的夢想中,大明王朝就是靠著皮島主和連小丁丁都木有的傢伙們一代代撐起來的。 怪不得明朝這麼黑暗和窩囊。

真可惜,這個故事純粹是瞎編的。

《明史》、《國榷》、《明季北略》、《罪惟錄》都沒有記載崇禎後悔殺魏公公。

而明末有個鄒漪,他搞了個《明季遺聞》,其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這是真的嗎?

這鄒漪在瞎編,曹化淳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當時並不在北京城內。那也許是崇禎認錯人了,他可能看到的是魏公公的遊魂?

《明季遺聞》的作者鄒漪是個百分之百的三無扯淡派明粉,為什麼?因為他是非不分,黑白巔倒,誣衊孫傳庭。

《明季遺聞》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說孫傳庭是個懦夫,根本不懂軍事,是個牛皮筒子。

鄒漪還把潼關失守的責任推給了孫傳庭,說是崇禎下旨命孫傳庭「憑關固守,勿事浪戰」,而孫傳庭就不聽。非要開關迎戰李自成,結果中了計,丟了潼關。 這種連廁紙都不如的無良沒品的文字,居然也有人信?!

再說一個更加令人悲傷的事情,連那封感天動地的崇禎遺言都是假的。

就在這本胡編亂造的《明季遺聞》一書中有這麼一段:

而同樣的內容也出現在馮夢龍的《甲申紀事》中:

大家要注意了,清修《明史》記載崇禎遺書是這樣的描述: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吧?清修《明史》,這個壯懷激烈,令人感動落淚的崇禎遺書的情節居然是抄編的! 除了「虜」那一句被刪節,其它的部分純粹就是照抄小說。

而真正的崇禎遺書又是什麼樣的呢?

《烈皇小識》中是這樣記載的:

《甲申核真略》中也有幾乎雷同的記載:

《明季甲乙兩年匯畧》的記載與前兩文幾乎相同:

《烈皇小識》、《甲申核真略》 和《明季甲乙兩年匯畧》三本書中的記載幾乎是完全吻合的。

《甲申核真略》 的作者是明朝當時的大臣左諭德楊士聰,崇禎死後,他還進宮去,一個親眼見到毅宗屍體的周姓宦官告訴了他這個情況。

周姓宦官還曾經問他「啥是行在?」。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這封遺書才是真正的崇禎遺書。

後來,楊士聰還對那些亂七八糟的遺詔大力闢謠,說「諸臣誤我」、「分屍」等都是胡說八道,胡編亂造的。

除了楊士聰和趙士錦,還有當時的錦衣衛指揮王世德的《崇禎遺錄》都從來都沒有提到什麼「諸臣誤我」和「勿傷百姓」。

讓各位明粉們失望了。崇禎根本沒那麼高尚,他臨死前,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百姓」兩個字。

而心裡從來都沒有放著「百姓」,恰恰是明朝覆滅的真正原因!


談到這個問題,首先得談明朝面臨的幾個大問題:

1 跟其他封建王朝類似,明朝面臨的也是腐朽、腐敗、弱不經風。

2 皇室子孫的供養費用龐大,一年的財政收入,只夠這幫子孫的一半費用。

3 龐大的貪官集團,無休止的搜刮民間(社會),生產力幾乎倒退。

4 外部隱患此起彼伏。

明朝實行的特務政治。現在為魏忠賢叫屈的人,無非認為殺了魏忠賢,特務政治的效應減弱,導致明朝消亡。

其實,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病入膏肓,無藥可救而已。並非殺了魏忠賢導致。

首先,財政這一關,明朝就過不去。跟一個家庭一樣,入不敷出了,還怎麼過日子。家庭成員必然散夥。

腐敗問題,各朝各代都會面臨。多殺幾個,多抓幾個,腐敗就緩和一下。稍一鬆懈,腐敗又捲土重來。後來的清朝面臨同樣問題。

再來講政治生態。明朝的政治生態非常的惡劣,所謂的政治生態惡劣,其實質就是無規矩、無作為、無道德的全心全意為己謀利的一種混亂的狀態,哪怕是表面的仁義都不遮蓋了。

明朝一開始的特務手段,是為了鞏固皇權。說白了,就是上下左右的互不信任下採取的手段。這種手段,一開始還有點效果,時間已久,特務機構跟官場混雜在一起,互相感染,互相利用,也互相爭鬥。這就導致亂上加亂。從一開始的還算有點正面效果,到了後來的純負面效果。這樣一來,就演變為了徹底的特務政治。

當然,明朝沒有一個皇帝想從制度上堵漏洞。這點看,明朝的皇帝的確沒有什麼大的智慧。

清除了魏忠賢,只是讓這種混亂喘了一口氣。並沒有從根本上起到大治的作用。財政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官場爭鬥依舊你死我活。

封建社會,說透了,就是維護皇權等級,人們有口飯吃而已。簡單再簡單不過,當然談不上發展。明朝這點做不到,當然就垮了。


明朝的衰亡離不開魏忠賢閹黨勢力和東林黨利益集團的黨派之爭,兩者都該殺,可崇禎皇帝朱由檢殺魏忠賢的時候不對。

  • 天啟皇帝朱由校(1605-1627)1621年繼位,那時內憂外患,後金遼東侵擾,宮內黨派林立,國庫空虛,熹宗實施新政,被東林黨一一阻撓,為了打破局面,新政得以實施,看中了當時自己乳母客氏相好魏忠賢,扶持為自己的代言人,做大閹黨勢力對抗東林黨,起到微妙的朝中政權平衡,這樣才有了後面的江南實施工商稅,興修黃河水道,免河南百姓賦稅等一系列政策。

  • 雖然在東林黨編撰的《明史》中記載魏忠賢等閹黨,打擊異己,陷害忠良,濫行賜賞,大施刑罰,禍亂朝綱,不可否認在魏忠賢得勢三年,大明國庫充盈,天下金銀、盡聚三吳,針對工商業、對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從新設立了萬曆末年被東林黨廢除的工商稅、海稅。抵禦遼東後金,寧遠炮轟努爾哈赤,寧錦重創皇太極,一掃萬曆末年遼東戰場的頹勢,大有光復遼東之勢。

可是朱由校1627年死後,朱由檢繼位,上位第一件大事就是清除閹黨,凈化朝宮,同年將閹黨二百六十餘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錮終身,使氣焰囂張的閹黨受到致命打擊,同時魏忠賢自縊身亡。

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下台,導致朝中東林黨無制衡之勢,東林黨代表著士族,大地主利益,1629年(崇禎二年),崇禎皇帝下令為東林黨人恢複名譽,並下詔修復東林書院。廢除對世家大族,大商人,礦稅的稅收,向老百姓收稅又開始了稅收「重農輕商」,再加上1628年中國北方天災,1642-1645年瘟疫爆發,北方侵擾,連年戰事,明朝走向了它的衰亡。

「思宗(朱由檢)雖有心為治,卻無治國良方,以致釀成亡國悲劇,未必無過」。

歷史上並無史料記載崇禎皇帝後悔殺死魏忠賢之說,不過魏忠賢該殺該死,時機不對,這也是我評價朱由檢勤勉有加,糊塗大局。


應該是殺順手了,順手殺掉。

朱明皇帝一向無法無天,什麼人都敢殺,毫無敬畏之心,他們真的以為自己是天子,想殺誰就殺誰,魏忠賢,在崇禎眼中一閹狗家奴耳,殺了就殺了,有什麼好可惜都,至於後悔,你殺了你哥哥的德牧你會後悔嗎?

金庸先生說明朝是中國最黑暗的朝代,是很有道理的。

朱元璋殺光了他的創業團隊,內閣和總參謀部,除了用喪心病狂,沒有任何詞能形容了。

朱允炆還想殺叔叔,他爺爺得罪了天下,朱家只能靠宗親保天下,他居然對宗親下手。

朱棣殺方孝儒,儒家對朱明徹底死心,這真的是驗證了孔夫子的花,朱明真的是有教無類的禽獸。

至此,朱明皇帝只能信任內臣,就是太監和宮女了。

明武宗凌遲了劉瑾以後,太監也對朱明失去了信任。

嘉靖殘害宮女,宮女差點殺死他,宮女也不可靠了。

崇禎帝最後變成孤家寡人,只能殺老婆女兒兒子泄憤,朱明殘暴的基因才得以滅絕,驗證了一句話,朱明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王朝,被瘋子統治了260年。


崇禎皇帝從來就沒有後悔過殺死魏忠賢,崇禎身邊也有兩個太監,一個叫曹化淳,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時候,曹太監開彰義門迎降。另一個叫王承恩,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崇禎無路可走,王太監親自侍候著崇禎皇帝上了吊。由此可以,關鍵時刻兩個太監都能派上用場,一個獻媚了李自成,一個效忠了崇禎皇帝。而魏忠賢活到了九千歲,沒幹過一件好事兒。這樣的人死不足惜、死有餘辜,如果崇禎臨死前想到了魏忠賢,也是後悔大明王朝怎麼就毀在了一個閹人手裡。

魏忠賢原名叫李進忠,得寵後,天啟皇帝給他改名換姓,希望他又忠又賢,給果一樣都沒占。

魏忠賢原本就是一個潑皮無賴、市井流氓,二十一歲自宮,進宮到了太監,之前他已經有了一個兒子。

進宮後的魏忠賢就是一個御膳房打雜的夥計,後來飯做的合客巴巴的口味兒,人也合客氏的口味兒,兩個人很快就沆瀣一氣。

天啟皇帝每天忙著木匠活,客氏、魏忠賢、奸臣,三股勢力趁機形成閹黨集團,把持朝政。

魏忠賢比皇帝還風光,天下人只知道九千歲,沒有人知道還有個天啟皇帝。一些諂媚的地方官員還給魏忠賢修建生祠,把他的牌位和孔子擺放在一起。

魏忠賢手下有五隻老虎為其出謀劃策,有五個彪形大漢為他誅殺異己,有十個宮員充當其走狗,有十個官員拜他為乾爹,為四十位官員做他的干孫子。簡稱: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

朝廷撥下軍餉,魏忠賢先拔一層皮,然後其徒子徒孫再薅一把毛,到了前線將士手中已經所剩無幾。從地方收上稅來,還是第一個孝敬魏忠賢。

同樣,只要有軍隊的地方,就會有魏忠賢派去的監軍,太監不懂軍事,但可以指手畫腳,指那打那,朝廷的大將軍都要巴結它們,看它們的臉色行事。

這樣的魏忠賢,你說該不該殺?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