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有“框架”,決策需謹慎。我們如何利用框架效應,去進行更好的營銷說服呢?

利用框架效應,進行更好的營銷說服

什麼是框架效應?

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s),它由Tversky和Kahneman於1981年首次提出。這是一種認知偏差,指人們對一個客觀上相同問題的不同描述導致了不同的決策判斷。

下面我們來看兩個實驗:

利用框架效應,進行更好的營銷說服

(1)上面這個拋硬幣的實驗,你會怎麼選擇?

相信大部分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A,畢竟是一筆確定的收入!

利用框架效應,進行更好的營銷說服

(2)那上面這個實驗二,你又會怎麼選擇呢?

沒有人願意選擇A,因爲沒有人會心甘情願地接受一份確定的損失。爲什麼我們在面對收益時,寧願選擇確定的收入也不願選擇數學期望值更高的風險選項B?而面對損失時,則偏好風險而不要數學期望值更小的損失?因爲這就是人性。

丹尼爾·卡尼曼首先發現了個體存在“確定效應”和“損失規避”心理,並通過一系列實驗揭示了“前景理論”(見下圖)。卡尼曼也因此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者。

利用框架效應,進行更好的營銷說服

前景理論闡述了個體在面對收益時是風險厭惡、面對損失時是風險偏好,此外還揭示了三個有趣的結論:

  1. 損失厭惡:損失1000元比獲得1000元帶來的心理感受程度更深。
  2. 敏感度邊際遞減:合併一次發獎金不如分開兩次髮帶來的喜悅更多。一次性送一個大禮不如分開兩次送兩個小禮物,後者帶來的驚喜更多。對於虧損也是,“蚤多不癢、債多不愁”,損失得多了就麻木了。
  3. 框架效應:在“得”與“失”的框架下,個體會產生不同的決策判斷。用一個笑話來解釋:吝嗇鬼掉進了河裏,爲了救他,你說:“快把手給我,拉你上來!”吝嗇鬼不肯伸手。換句話說:“我把手給你,你快抓住我!”他伸出了手。

框架效應有哪些應用?

促銷甩賣時,“換季清倉”就是一種“失”框架的說法,讓人感覺買的都是壓倉底的破爛貨;“反季特賣”則是一種“得”的框架,讓人感到撿了便宜的欣喜。

發獎金時,“今年公司業績不好,本來發1萬的獎金,只有8000了”,聽完猛男落淚。但如果說:“今年公司業績不好,本來獎金只有5000,現在爭取到8000元。”“得”的框架讓人心裏得到些許安慰。

健康醫療中面臨決策時,如果醫生說:“手術後一個月內的死亡率是10%。”可能讓你很難選擇該手術。但如果醫生說:“手術後一個月內的存活率是90%”大概不會有人拒絕手術。

以上是些典型的框架效應,但真實的世界對於“得”、“失”的判斷及運用往往更爲複雜。

再來做個有趣的實驗:如果你需要買餐具,在商店看到這樣一套餐具,你會買嗎?願意付多少錢?

利用框架效應,進行更好的營銷說服

如果看到的是下面這樣一套餐具,你會買嗎?願意付多少錢?

利用框架效應,進行更好的營銷說服

實驗發現,兩套餐具分別出現,個體做單獨判斷。套餐一比套餐二出價低,儘管套餐二比套餐一多6只杯子和1個茶托。單獨評價時人們往往更關註明顯的特徵,而忽略兩者的差異。兩套餐具同時出現,個體做對比判斷。套餐一出價高於套餐二,因爲人們會去注意到兩者的差異,從而糾正認知,發現套餐二更不划算。

相同的例子是哈根達斯的雪糕,你願意付多少錢?

利用框架效應,進行更好的營銷說服

實驗結果發現,單獨評價時,個體對第一個雪糕的付費爲人均2.26美元,第二個雪糕的付費爲人均1.66美元。當對比評價時,人們纔會給第二個更高價。

此例中,盛雪糕的容器與雪糕的多少成明顯的特徵,而雪糕的實際分量則爲不明顯特徵,需通過對比才易發現。這也告訴我們,購買時貨比三家可以減少踩坑。

通過以上的實驗,我們得出:單獨評價時,決策依據是“容易評價的線索”

對比評價時,決策依據是“兩者的差異”。

相親擇偶可以利用這個規律讓自己加分,產品銷售也可以利用此規律來爲自己選擇合適的渠道策略。

利用框架效應,進行更好的營銷說服

值得注意的是,當自家產品在易評價的特徵上(如功能、外觀)比競品強,難評價的特徵(如重量、存儲容量、cpu型號、性能等)比競品弱,則單獨評價,即可在專賣店銷售而不要選電器賣場。反之則對比評價。

框架效應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框架效應自1981年被卡尼曼等人提出後,關於此的研究衆多紛繁,學者們提出了很多影響框架效應的因素:

  • 【性別】不同性別在不同框架下反應不同
  • 【知識水平】知識水平越高,人們受框架效應的影響可能越少
  • 【數學計算能力】同上
  • 【風險偏好水平】不同的風險偏好影響個體在框架下的決策
  • 【時間偏好】長期決策下可能偏好反轉
  • 【自我調節取向】防禦定向和促進定向的個體對不同的框架表現出不同偏好
  • 【情緒狀態】如焦慮
  • ……

框架效應在產品設計中有什麼用?

在我們一項關於快遞保價的研究中,研究同學發現面對不同的保價話術,用戶願意接受保價的機率不同:

利用框架效應,進行更好的營銷說服

“1元保500,2元保1000”是最多用戶願意接受的話術,典型的“得”框架。“未保價物品最高賠7倍運費,建議保價”是最少用戶願意接受的話術,典型的“失”框架。

研究表明,語言類的特徵框架效應是積極框架效果大於消極框架效果。這一結果在本例中得到驗證,當然,我們也借用框架效應,探討了更多的營銷說服話術。

最後用兩句話對全文核心加以總結:

  • “得”“失”可操控,只看參照點
  • 套路有“框架”,決策需謹慎

推薦閱讀:

  • 《框架效應的應用研究及其應用技巧》,李曉明等(2018),心理科學進展, Vol.26, No.12, 2230-2237
  • 《思考的快與慢》
  • 《別做正常的傻瓜》
  • 《決策與判斷》

作者:郝玫,公衆號:SF_UED

本文由 @SF_UED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