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在離開劉備之時,曾經對劉備舉薦了諸葛亮,沒說龐統。水鏡先生也說過,世間有卧龍鳳雛,二人得一便可以安天下。諸葛亮和龐統在智商方面,二人不相上下!都是頂級人才,諸葛亮和龐統的區別在於,龐統這個人比較嘴損。情商低,說話讓人很不舒服,而且還有些自大。周瑜的葬禮上他就說赤壁之戰是自己的功勞,是他自己讓曹操把戰船連在一起,這才有了後面的火攻曹操敗於赤壁。當時的江東眾人都很生氣!就連孫權的母親也是看不下去!不怎麼受人待見。而諸葛亮就很受歡迎,不論在情商,還是治國理政方便,還是自我營銷,都比龐統好得多。劉備的集團里,除了關羽張飛外,其他人對諸葛亮更是非常的崇拜。團結眾人,包容心強!在法正打壓其他眾人得時候,大家都來像諸葛亮訴苦,諸葛亮卻讓他們以大局為重。說法正立了大功,人家也是很不容易的,大家不要再說了,法正聽到以後,覺得心裡慚愧。也對諸葛亮的包容心很是佩服。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山的,曹魏和東吳諸葛亮為什麼不去選擇,而是選擇了基礎薄弱的劉備。因為諸葛亮知道,這兩個地方人才濟濟,自己去了也只是臨時工,有試用期等等,自己的才華恐怕很難得到發揮,而劉備這邊徐庶剛走,劉備求賢若渴。正好差個軍師。請出了諸葛亮直接上任,正好可以施展才華,讓劉備知道得到自己很不容易,劉備會更加珍惜。反觀龐統,他是先去的東吳,後來由於自己的傲氣,沒有被重用,後來在諸葛亮和魯肅的建議下推薦給了劉備,劉備一開始嫌棄龐統長相醜陋,並且說自己有了諸葛亮不在需要龐統。後來在大家的建議下開始留下了龐統,並且讓他從縣令做起,由於龐統的才華過人。得到了劉備的賞識。成為了幾乎和諸葛亮同等的地位,雖然劉備得到了這兩人,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劉備還是沒能夠天下一統。只是龐統的下場太慘淡。


以後面演繹的,龐統應該是比較高傲的,窮酸氣滿身,雖有才,難有施展之處,現在的話來講,情商過低。估計,很多好朋友都被他懟過,包括徐庶。後來,諸葛亮都已經輔佐劉備好幾年了,赤壁之戰前,龐統還是不為周瑜重用,可見其本身問題比較大。再之後,諸葛亮江東弔孝周瑜,訪諫龐統與劉備,魯肅胸懷寬廣薦舉,龐統見孫權和劉備都很不客氣,不免迂腐過甚,書獃子自帶的酸氣太重了,所以,在孫權處吃癟,到劉備處好歹混點事作,這麼多年,他都沒明白自己名冠宇宙,卻沒人重用,別說重用,連個小縣令還是別人施捨的,恩惠的,原因在哪?所以,作為老朋友,徐庶太知道龐統的毛病了,與其讓自己尷尬,乾脆不言語,兩頭不討好,何苦來哉。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可以看到大家都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其實,任何一個歷史事件都的形成,都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直接關係。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徐庶,字元直,是投奔劉備的第一個軍事級人物,並且和劉備建立了深厚的個人感情。後被程昱用計,綁架其母。不得以歸附曹操。

徐庶,卧龍,鳳雛據載都為司馬徽的學生,老先生一生懷才不遇,加上年邁,當然不會出山去輔佐一方諸侯,就寄希望於自己的弟子。

從當地的勢力來看,諸葛亮無疑是佔優勢的,亮的叔叔諸葛玄和荊州牧劉表是故交,諸葛亮一家到襄陽以後,很受劉表的照顧,並很快和當地的名門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亮的一個姐姐嫁給了大名士龐德公的兒子,另一個姐姐嫁給了剻祺;這都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家族。諸葛亮的老婆是黃彥承的女兒,黃的老婆和劉表的老婆是親姐妹,所以諸葛亮也算劉表的外甥女婿。這就是諸葛亮的背後勢力。

其次,卧龍,鳳雛則按慣例,龍在前,鳳在後。這也是二選一的慣例。

第三,徐庶此時心亂如麻,無法顧慮太多,而諸葛亮較近,且徐也懂諸葛亮高卧隆中的心思。而龐統好游不好找,於情於理都應該選擇諸葛亮了。

可見,就是放到現在,成功的機遇也會賜給一個人脈資源深厚,學識淵博,且時刻都在準備的人身上。


水鏡先生曾經說: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首先諸葛亮和徐庶的關係比較好,加上當時諸葛亮所居之所離劉備所在之地近,而龐統當時據說在江東,綜上推薦諸葛亮方便去請諸葛亮出山。

其次古代的文人給人以書生意氣的感覺,而龐統又矮又黑給人一種屠夫的感覺。按照那時儒家盛行之風,誰會推薦這麼人呢?

最後諸葛亮的家族是世家,在當地人脈

甚廣,名聲自然會高於龐統。

結語:要是你推薦良才,你會推薦誰?

(有其他見解,歡迎留言討論!想看更多有趣有料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我!)


水鏡先生曾說「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徐庶又給劉備推薦卧龍,徐庶也是個有道的智者,和水鏡是英雄所見略同,讓卧龍輔助劉備,鳳雛輔助孫權,保持孫劉連盟,可安天下不是可得天下,孔明劉備都誤會水鏡先生的意圖了,……而東吳不識大體,不買鳳雛的人情,又出了周瑜呂蒙這些忌賢妒能的半成品,把國家陷入絕境……三國這部書很好!這也是水鏡和徐庶最後歸隱的原因


古代也是有朋友圈的!徐庶推薦諸葛亮當軍師是因為認識,一起高談闊論過,真心佩服孔明文才學識,劉備曾對徐庶提問,卧龍比元直如何!答:皓月與繁星


因為龐統是女的,徐庶喜歡龐統,徐庶怕劉備娶龐統,所以不敢說


呃...原因很簡單,已經那個時候龐統已經出仕東吳了,雖然不得志,但已經不是在野的身份了..推薦個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