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11點多,日本內閣方面發出消息,宣佈年號更替,由於天皇退位,從今年的5月1日開始,今和將成爲新的年號,日本的平成年代就此結束,1989年開始的平成年號,在2019年宣告結束。

關於日本年號,其實中國人並不陌生,隨着日本動漫影視作品的傳入,其實大家都很熟悉日本的年號,比如常見的動漫梗文化當中就有諸如“氣氛突然昭和了起來”等常見的段子,青山剛昌在《柯南》當中也爲柯南添加了一句臺詞,也就是那句柯南的名言“我要成爲平成年代的福爾摩斯”,結果如今恐怕這句臺詞都要換年號了,結果這部動漫還沒有完結。

日本年號是亞洲最後的帝王年號紀年方式,說起日本年號與其所代表的日本天皇制度一直是紮根在日本文化當中的特殊符號,作爲與日本歷史關係最爲密切的日本天皇制度,日本天皇制的變遷是日本社會變遷的一個重要的核心,而年號也是這個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政治符號標誌,那麼下面就來追溯以下日本天皇制與日本年號的歷史進程。

首先,日本天皇制度比年號要早一些,按照最古老的神武天皇記載到現在剛剛退位的明仁天皇,總共有125位天皇,而屬於近現代天皇則有四位。天皇制度的明確史料記載是推古天皇,最爲有意思的是推古天皇是一位女性統治者,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天皇這個名稱本身就是學習中國的一種結果,日本史料記載,推古天皇尊崇隋煬帝皇帝,並自稱天皇。其實推古天皇之前的32位天皇,並未自稱天皇,而是在之後被賦予了天皇的名稱,在公元608年自稱天皇,這個稱呼不僅僅是指政治統治者的意思,同時還有神道教領袖的宗教涵義。

而日本最早的年號則是大化年號,出自推古天皇之後的第四位天皇,也就是孝德天皇,推古朝之後的舒明天皇與皇極天皇時期,蘇我氏把持朝政,結果中大兄皇子誅殺了蘇我氏,並讓自己的舅舅輕皇子當了孝德天皇,於是孝德天皇效仿中國訂立年號,也就是大化年號,從此開始全面學習中國的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末期曾改年號爲白雉,但改年號不久之後孝德天皇由於與皇大兄皇子之間關係失和逐漸失勢,不久去世,之後皇極天皇又重新掌權,號稱齊明天皇,在她之後皇大兄皇子也登基做了天皇,也就是天智天皇,這個時期,攝關政治開始形成,天皇的政治實權在之後遭到了衰微。

藤原氏崛起之後,曾一度與天皇的權勢相互制約,後來距離皇族血脈最近的源氏取得政權,還擊敗了競爭對手平氏,日本進入鎌倉時期。在鎌倉時期之前,日本已經有了106個年號了,82代後鳥羽天皇是平安時代最後的天皇,而在公元645年到公元1185年,已經出現了至少46位天皇,比較有名的天皇有醍醐天皇、嵯峨天皇、白河天皇等,日本流行提前退位的太上皇制度,例如開啓日本院政的72代白河天皇非常高壽,退位爲太上皇,垂簾聽政了堀河、鳥羽、崇德三朝之後才與世長辭,日本歷史上多次出現多個太上皇與一個天皇的局面。

鎌倉時期共149年,後期後醍醐天皇開始反對鎌倉幕府北條家,結果最終導致了足利家崛起,於是後來後醍醐天皇建立南朝,形成了日本南北朝局面,一度出現多個天皇並存的局面。直第99代天皇后龜山天皇北歸,日本南北統一,第100代天皇后小松天皇成爲了室町時代的第一位天皇,此後日本經過了戰國安土桃山江戶三個時代,這些歷史時期日本天皇都是沒有實權的一種國家象徵,直到120代天皇明治天皇。

大政奉還使得江戶幕府退出歷史舞臺,天皇重掌權威,此後現代天皇經歷了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期的三位天皇,直到二戰戰敗後裕仁天皇被徹底架空,天皇再次成爲象徵,在1989年日本進入平成時代,乃至今天的平成時代末期,在明治之前就已經有了246個年號,其實具有日本特色的是,還曾多次出現兩個字的年號,不過日本年號其實源於中國,在歷史上還曾三次出現日本年號與中國年號相重合的情況,分別是貞觀、建武、弘治。

福澤諭吉曾經有一種觀點:在歷史大多數時期,中國的皇帝至尊至強,而日本的天皇至尊但不至強,權威而不能集權,集權而不能權威,這種政治局面構成了日本區別於中國的特殊政治情況,也是兩個東方文明發展模式各不相同的一個根本原因。現在看來日本天皇制度史確實驗證了福澤諭吉的這個觀點,天皇制度確實一度影響日本的發展軌跡,而日本天皇與他的年號,也確確實實成爲了日本乃至東亞地區特殊的歷史標誌文化。

如今即將使用的“令和”年號是日本第248個年號,日本的歷史又進入了下一個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