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愚人節,早有朋友在圈裏曬開了各種糗事,各種哭笑不得。

其實,自從當了媽,家裏每天都是愚人節。

不是嗎?

這世界上,最最能整人的,還是孩子。

獨立能幹型

總是言之鑿鑿,信誓旦旦的,可是,不論Ta做什麼,不論Ta去那裏,麻煩就會跟着而來。

“媽媽,我知道怎麼用攪拌機”

“媽媽,我知道怎麼用洗衣機”

這就是她“幫了媽媽一個大忙”:

奧莉薇,這個都能把自己整暈的小孩,同樣不會放過親愛的爸爸媽媽。

需要關愛型

被孩子們累慘了的龐太太想獨自安安靜靜地呆幾分鐘。

“我吹笛子給你聽,好不好?”兒子萊斯特進來了。

龐太太:“一定要吹嗎?”

“我一直在練習呢,是你叫我練習的。可以嗎?拜託啦,一分鐘就好。”

“那就吹吧。”龐太太嘆了口氣。

於是萊斯特開始吹了。

他把《小星星》吹了三遍半

“我可以念一頁故事給你聽嗎?”女兒蘿拉進來了。

“不行,蘿拉,你們都到樓下去。”龐太太說。

“你都讓萊斯特吹笛子了,我聽到了,你比較喜歡她,不喜歡我,這不公平。”

“沒這回事,蘿拉。好吧,你念吧,不過只能念一頁哦。”

於是蘿拉開始念。

她把《小紅帽》這本書唸了四頁半。

最小的弟弟抱着一大摞玩具進來了。

“給你!”

他微笑着,把玩具一股腦全都丟進水裏。

“我可以看報紙上的漫畫嗎?”蘿拉問。

“我可以喫那個蛋糕嗎?”萊斯特問。

“我可以和你一起泡水嗎?”小弟弟問。

砰!

砰!

砰!

譁——譁——譁——

可憐的龐太太。

古靈精怪型

睡覺的時間到了,小傢伙依然精力旺盛,興致盎然地滿屋子跑個不停……

爸爸強行抱起,準備將他扭送上牀睡覺,小傢伙各種小心思,不斷拖延——

花式刷牙:

"我要拉臭臭,你有什麼辦法?"

"還有每天的故事呀,我選,我選……選一個最厚最長的!"

"我渴了,我要喝水,我要喝水,我渴死啦!"

"噢,還沒有和媽媽晚安吻呢,我要親親媽媽去……"

一出又一出,簡直要整死人的節奏。

自有主張型

小紅雞放學了,她告訴爸爸老師教了一個新知識:每個故事中都有一頭“沒想到的大象”。雞爸爸解釋說那叫“沒想到的真相”,就是會讓人大叫“哇!沒想到會發生這個”的部分。(小紅雞應該是把element of surprise 聽成了elephant of surprise)

可小紅雞堅持認爲是大象,並讓爸爸幫她完成家庭作業,從故事裏找到那頭大象。

先講《醜小鴨》。

在醜小鴨低頭看河水裏的倒影時,小紅雞毫無障礙地就塞進去了一頭大象!

而且頗爲自得。

雞爸爸

”《醜小鴨》裏沒有大象。“

小紅雞

“每個好故事裏都有一頭大象,我們老師就是這麼說的。”

雞爸爸

”太荒唐了。“

小紅雞

“《醜小鴨》是一個好故事嗎?”

雞爸爸

“嗯,是啊,不過——”

小紅雞

“那它就肯定有一頭沒想到的大象。”

第二本《長髮公主》。

小紅雞在王子爬上塔樓,就要看到心上人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塞進去了一頭大象。

雞爸爸

“小雞,我可知道《長髮公主》裏沒有大象。那簡直太荒唐了。”

小紅雞

“爸爸,你不替大象感到難過嗎?他獨自待在那裏,等着有人去找他。”

第三本《小美人魚》,同樣也沒有逃脫被塞大象的厄運。

還不死心的雞爸爸,想講一個自己和小紅雞的日常故事,好讓小雞明白故事裏根本沒有大象。小紅雞自告奮勇地給爸爸的故事配圖。

雞爸爸

從前啊,有一位雞爸爸…… 小雞啊,你看,每天我幫你穿衣服的時候,衣櫃裏沒有大象;我爲你做早餐的時候,冰箱裏也沒有大象;喫完早餐,我送你去……

小紅雞

“大象學校!”

好了,爸爸,現在你可以陪我做數學作業了!

……

痛訴完革命家史,是不輕鬆了好多?

其實,也只能說說而已,說完,日子還要在各種忙亂鬥爭中繼續下去。因爲孩子們的所謂各種整人,其實只是他們真實、自然的情感袒露;在這袒露背後,是他們渴望獲得深沉的愛與瞭解的天真與熱忱。

他們需要在一次次的事件裏,被父母陪伴着、肯定着。

只是,養育一個孩子的瑣碎、操勞、忙碌讓我們常常不能也不願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想問題,統統打包給一個“熊孩子”了事。其實一旦成爲了爸爸媽媽,我們就沒辦法從容地帶領孩子去達到那個我們意願之中、框架之內的期待了——

那些預先設定的歲月靜好甜美溫馨,都會被毫無徵兆地打破,我們別無選擇,唯有充滿愛意地接受。

接受不斷替奧莉薇們打掃殘局的日常,讓出一個又一個難得的五分鐘,相信小傢伙總有想睡覺的那一刻,任由小紅雞們在每個故事中加入大象……然後,陪着他們慢慢長大。

相關文章